分享

不同于清朝士大夫的虚伪,袁枚赠诗歌姬伶人,敢于题上真实姓名

 老街味道 2020-06-25

前言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曾经录入自己一首诗云:

叔子何如铜雀妓?古人谐语最分明。老夫自有千秋在,不向花前讳姓名。”

这是什么意思呢?

一、不向花前讳姓名

袁枚这首诗是赠给伶人陈兰芳的诗,诗中用了一个典故:

叔子何如铜雀妓?

叔子是指西晋大将军羊祜hu,羊祜镇守襄阳,一直谋划灭吴大计,他在临终前推荐继任者杜预,为西晋一统天下立下大功。羊祜去世以后,襄阳人在岘首山建祠立碑,很多人望碑而流泪,杜预就将羊祜碑改为“堕泪碑”。

在《世语新说·言语第二·八十六》中,有一个故事:

王子敬语王孝伯曰:“羊叔子自复佳耳,然亦何与人事!故不如铜雀台上妓。”

王羲之的第七子王献之向王恭说, 羊祜是个出类拔萃的人才,但是跟咱们有啥关系,还不如铜雀台上的歌舞伎对我们有用呢。

写给伶人的一首诗用到了羊祜、王献之的典故,可见这个袁枚很欣赏伶人陈兰芳很给面子了。

后面袁枚很自负地说:老夫自有千秋在,不向花前讳姓名。

袁枚说,老头子我光明磊落,写诗给你,我不避讳属上我的真实姓名。

袁枚为什么这样说呢?

二、清朝士大夫们,讳姓名而书别号

在《随园诗话》中有过这样一段话:

近日士大夫凡遇歌场舞席,有所题赠,必讳姓名而书别号,尤可嗤也!

在袁枚的时代,很多读书人在歌舞宴席的场合,如果作诗赠给歌姬伶人的话,却不肯署名,而是写一个别号,袁枚很瞧不起这种行为。

我们知道,《金瓶梅》的作者是兰陵笑笑生,但是这个兰陵笑笑生到底是谁,成了一个猜不透的迷。

估计这些士大夫们和兰陵笑笑生一个心理,忍不住想要写点带些艳情的诗词文章,但是又不肯让别人知道是他写的。

所以袁枚觉得他们不够光明磊落。袁枚认为自己无所顾忌,所以敢说:老夫自有千秋在,不向花前讳姓名。

三、袁枚“不向花前讳姓名”的诗

袁枚“不向花前讳姓名”的诗是哪一首呢?《随园诗话补遗·卷九》中写道:

伶人陈兰芳求题小照,余书名以赠云:“可是当年陈子高?风姿绝胜董娇娆。自将玉貌丹青写,镜里芙蓉色不凋。”

陈兰芳向袁枚求诗,袁枚赠诗给她(他?)并大方的署名。

袁枚诗中第一个典故是陈子高的故事,陈朝的韩子高是陈文帝陈蒨的男宠,但是韩子高也是一个军功卓越的人才。将陈兰芳比作韩子高,可能这个伶人陈兰芳是个男子。

第二位董娇娆是是古代的一位美女,汉朝诗人宋子侯以董娇娆为题写过一首诗: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傍。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

袁枚在诗中,把陈兰芳一会儿比作美男,一会儿比作美女。估计这个陈兰芳是男子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据说袁枚辞官隐居于南京随园后,曾经广收诗弟子,其中女弟子尤众,看来袁枚对于美色的欣赏也算率真耿直,对于别人的看法毫不在乎。

结束语

在唐宋诗人的作品中,常常看到诗人写給歌女的诗词,例如苏轼也曾经被人索诗: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淇。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东坡这个名字虽然也是别号,但是这个别号人尽皆知,苏轼甚至直接写入了诗里。可见那时的诗人们开放得多。

@老街味道

 喜欢诗词创作的你,写过关于爱情的原创诗词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