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北路梆子的源与流

 茶香飘万里 2020-06-26

北路梆子的源与流

武承仁

北路梆子的源头在哪里?它怎样形成了自己的风貌?早年老艺人们总说学的是“陕西梆子蒲州调”,这又该怎样理解?

陕西的同州梆子与山的蒲州梆子,最早统称“山陕梆子”秦之同州,晋之蒲州,隔河相望,比邻而居,语言民情,风俗习惯:并无明显差异,它们共同培育了“山陕梆子”,以后各自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那么,它们又怎样衍变成北路梆子呢?

明代以前,晋北断断续续经历了三四百年战争动乱,人烟稀少,土地荒芜。明初两次大规模的“大槐树”移民,大量晋南人来到晋北定居。及至嘉(靖)、隆(庆)、万(历)时期,随着蒲人王崇古总督宣(化)、大(同);早已形成的蒲剧即有专业班社北上演出(见墨遗萍《蒲剧史魂》)。移民听到乡音,自然乐于接受,渐渐地在当地播下了种子,与当地语言和民间艺术融合起来,开始了它发展变化的新历程,形成了北路梆子这个新剧种。

谈北路梆子的源与流

北路梆子艺人师徒授受,代代相传,要求唱念用“蒲白”,这种“蒲白”已经充分地方化了。与其说是北路化了的蒲白,毋宁说是受了蒲白影响的北路话。

音乐唱腔的联系,最能体现剧种之间的血缘关系。我们试把北路梆子与蒲州梆子的唱腔作一些比较:

1.板眼程式,都有四种: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有板无眼和无板无眼(即散板)。

2)板式种类,都有七种基本板式与若干种结构性板式而且基本上两两对应。

3)唱句结构:都是以七、十言为基本句式的上下句结构,各句都遵循“弱起强落”的基本规则,都讲究·躲木头〔即“闪梆子”。

(4)音阶:都属于七声音阶,只是蒲州梆子的曲调用燕乐音阶,北路梆子则适应本地人民欣赏习惯而用清乐阶。

5)调式:从总体看,都属徵调式。上述共同点使我们相信,二者确有亲密的血缘关系。

北路梆子的艺术遗产中,还包容其它一些成份:昆曲、高腔吹腔、说唱、赛戏等。而剧目、排场、表演等与元杂剧、明传奇的联系,更不待言。

由此可见,北路梆子受蒲、同二梆子的影响较深,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艺术营养,是一个多源的剧种。

北路梆子对河北梆子、中路梆子的发展,有过重要影响,对本地区小剧种的影响就更明显了。大秧歌(繁峙朔县广灵、蔚县)唱腔有训调和梆子两部分,后者便是从北路梆子借过去的。道情也把北路梆子的散板唱腔借过去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