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筋穴@足太阳膀胱经 创业521 2020-06-11 ![]() 承筋穴位置图 承筋穴有治疗便秘、急性腰扭伤、小腿痛等作用。 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位 置 标准定位:承筋穴在小腿后面,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腓肠肌肌腹中央,委中下5寸。 另说“在胫后,从脚跟上七寸”《备急千金要方》;“从仆参量上合九寸。一法:居承山上一寸”《循经考穴编》;“在合阳下二寸”《针灸集成》。 取穴方法 俯卧位,在小腿后区,委中穴与承山穴的连线中点下1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正坐垂足,一手五指并拢,手背贴小腿肚,将拇指放于同侧腿的膝盖后腿弯处,则小指所在的小腿正中央处,即小腿后部肌肉的最高点处即是该穴。 俯卧位,于腓肠肌之中央,合阳与承山两穴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快速取穴:俯卧,小腿用力,后面肌肉明显隆起,中央处按压有酸胀感处即是承筋穴。 主 治 腓肠肌痉挛 、便秘、腰背痛、小腿痛、下肢麻痹、坐骨神经痛、痔疾、腰腿拘急疼痛、急性腰扭伤等。 别 名 腨肠、直肠《针灸甲乙经》,踹肠《备急千金要方》,直肠《太平圣惠方》。 穴位解刨 承筋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分布着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皮肤由股后皮神经分布。胫神经在腘窝上角处由坐骨神经分出,然后垂直下降至腘窝下角,在腘窝内的位置最浅,即在腘动、静脉的浅层。神经和血管穿比目鱼肌腱弓,进入小腿深、浅两群肌肉之间。神经由腘动脉的后方,渐至动脉外侧下降,没途发出若干分支,支配小腿后肌群、膝关节及小腿皮肤。胫神经和腘动脉的体表投影在股骨内、外侧髁连线中点,至内踝与跟腱连线中点的连线。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腓肠肌→比目鱼肌。 穴区神经、血管:浅层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分支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支分布,并有腓肠内侧神经本干、小隐静脉、胫神经干和胫后动脉本干经过。 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并有小隐静脉和深层的胫后动、静脉通过。 足太阳膀胱经 Acupoint 穴 位 解 析 【承筋穴】经穴名(Chéngjīn BL56)。出《针灸甲乙经》:霍乱,胫痹不仁,承筋主之。别名腨肠、直肠。属足太阳膀胱经。承即承受,筋即筋肉,此穴在腓肠肌处,是小腿承受重力主要筋肉,故名承筋。 承,有受义,迎也,又佐也。筋,指肌腱、韧带等。《说文》:“筋,肉之力也,从肉、从力、从竹,竹物之多筋者。”本穴在腨肠肌之凸,为足太阳之经筋。其别者,结于腨外,两者相合,为承受筋肉之力处,故名“承筋”,又名“腨肠”。 (1)“承筋穴”。“承”,承受也。“筋”,肝所主的风也。承筋名意指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上行的阳热之气,至本穴后为风行之状,故名“承筋穴”。 (2)“腨肠”。腨肠者,直肠也。腨肠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与大肠经的气血物质特性相同。本穴物质为膀胱经足下部各穴吸热上行的阳热之气,富含水湿,性温热,与大肠经气血同性,故名“腨肠”。 ![]() 【穴位含义】膀胱经的上行阳气在此化风而行。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阳热之气,性温热。 【运行规律】循膀胱经快速上行。 【功能作用】运化水湿。 【功效作用】承筋穴,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泄肠热。 承筋穴具有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泄肠热的功效。 承筋穴有舒筋活血、调肠理气的作用。 承筋穴有舒筋利节之功,主治胫痹不仁、脚腨酸重、霍乱转筋诸疾,腨肠主治筋,故本穴治症多在于筋,针之可使筋肉恢复承受作用。 承筋穴为足太阳膀胱经腧穴,膀胱经脉循行于下肢后面,取之可通调太阳经气,常以治疗下肢病为主。 【临床应用】现代常用于治疗便秘、急性腰扭伤、小腿痛。 【主治病症】承筋穴主治腰腿、肛门等疾患:如腰背疼痛,脚踹酸重,霍乱转筋,足跟痛,大便难,痔疮,脱肛,头痛,鼻衄,癫疾,瘾疹,腰背痛,小腿痛,膝酸重,下肢麻痹,痔疾,腰背拘急,便血,直肠脱垂,腰腿拘急疼痛,现代又多用承筋穴治疗腓肠肌痉挛,坐骨神经痛,急性腰扭伤,腓肠肌麻痹,便秘等。 1、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腰扭伤,腓肠肌痉挛或麻痹; 2、其它:脱肛,痔疮,便秘。 穴 位 配 伍 承筋穴配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阳陵泉穴、昆仑穴缓解治疗痔疮; 承筋穴配命门穴、承扶穴、殷门穴、承山穴、昆仑穴、京门穴、悬钟穴、环跳穴缓解治疗坐骨神经痛。 承筋配阳陵泉、足三里,有健脾舒筋,活血通络的作用,主治下肢痿痹。 承筋配委中、承山,治腓肠肌痉挛。 承筋配承山、支沟、足三里,治便秘。 承筋配环跳、委中、阳陵泉、昆仑,治腰腿痛、下肢麻木。 穴 位 疗 法 【按摩疗法】用大拇指按揉或弹拨承筋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缓解治疗腰腿痛。 用手轻轻握住小腿侧部,拇指在小腿后,四指在腿侧,用拇指的指腹按揉穴位。左右两穴位,每次按揉1〜3分钟,可治疗痔疮和小腿痉挛。治疗功用:舒筋活络,强健腰膝,清泻肠热。 下肢痹痛丨配伍穴位: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承筋穴、阳陵泉穴、昆仑穴。疾病概述:有的以下肢末端剧痛而致活动受限;有的以肌肉(主要为腓肠肌)疼痛,久之导致肌肉萎缩而行动不便等。按摩顺序与技法:按压从臀部到脚部的环跳穴、殷门穴、委中穴、承筋穴、阳陵泉穴和昆仑穴各3分钟。每天坚持早晚各2次。 【拔罐疗法】用火罐留罐5~10分钟,隔天一次,可缓解腰腿疼痛。 【刮痧疗法】用面刮法从上向下刮拭承筋穴3~5分钟,隔天一次,可治疗抽筋。 【针灸疗法】直刺0.5~1寸,局部酸胀,针感可向足底放散; 注意:承筋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处,故针刺时应避开。 【艾灸疗法】用艾条温和灸承筋穴5~20分钟,每日一次,可以改善下肢挛痛。 文 献 摘 要 《针灸甲乙经》:寒热篡后出、瘛疭、脚腨酸重、战栗不能久立、脚急肿、跗痛筋足挛、少腹痛、引喉嗌、大便难,承筋主之。大肠实则腰背痛、寒痹转筋、头眩痛,虚则鼻衄癫疾、腰痛,溅溅然汗出,令人欲食而走,承筋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腰背拘急霍乱。 《太平圣惠方》:风劳热、足烦肿痛、转筋急痛、身瘾疹、大小便不止,肓门主之。 《针灸大成》:主腰背拘急,大便秘,腋肿,痔疾,胫痹不仁,腨酸,脚急跟痛,鼻鼽衄,霍乱转筋。 提 示 注意:承筋穴深部正当胫后动、静脉处,故针刺时应避开。 |
|
来自: zgrzwd > 《颈肩背腰腿疼手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