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死后通常要将遗体火化,死者家属和朋友会到火葬场与遗体告别,参加送终仪式。火化后,家属用专门的筷子把残留的大块骸骨拣出来,放进骨灰瓮中。骨灰瓮通常要在家庭的佛坛保留四十九天。第四十九天,人们认为逝者已离开人世进入来世,届时再把骨灰瓮迁往家族墓地。 ▍悠久苑,图源:twitter @oniwastagram 在日本山口县防府市中,有一座于2003年建成的火葬场:悠久苑(Yūkyūen)。悠久苑内一共有大小不同的六座庭园,每一座在向亲人告别的过程中都担当着特别的角色。一进入火葬场,打开颇具质感的混凝土墙上坚实的门,第一座庭园启程园就呈现在眼前。▍悠久苑的启程园中,植物、砾石和具有山一般肌理的岩石穿插点缀着地面,使地面看上去好似一片一片云。这个进深三十米的庭园占据了宽大场地的三分之二。 场地东侧与入口大厅相接,南端的长廊连接西侧的火葬场,北端第二条长廊从火葬场通向前厅北部的等候区和接待区。 ▍悠久苑,图源:twitter @oniwastagram
启程园前部有长满苔藓的低矮土丘,它们像云一样排布,其间是旋涡纹的白色砾石河床和巨石,有些巨石低临地面,有些则向上突起。▍在启程园中,厚苔藓、肌理明显的条石和耙过的砾石构成和谐的作品。联系庭园前后部分的白色砾石代表神话中的三途川。庭园后部高大的三角形石板形成多山的景象。▍启程园以其多层次的空间和内在的含义把当下与未来联系起来。与启程园一墙之隔的是 升天园,占据了中央场地空间的三分之一。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庭园开始只能从火葬场建筑的低长窗显露出来,风格上是六座庭园中最具现代特点的。在完成往骨灰瓮里捡拾骸骨的仪式后,逝者的家人经过低长窗,瞥见升天园水池映照的天空。随着他们沿北侧长廊走向接待厅,庭园的方形空间开始展露。砾石覆盖的地面围绕着中央环形水池,天然岩石布置在砾石和水之间。池水映出变化的天空,这暗示生命的无常。此处庭园是向亲人告别的场所。慰藉园 位于长廊南侧。长廊空间与庭园空间相融合,深远挑檐形成景框。庭园前景以砾石为主,用巨大石块形成尺度上的转换。巨石和树木调和砾石地面和土丘的关系。庭园将远处的景色引入园中,这是传统借景设计法则的实例。▍慰藉园中,平坦的砾石转换为种满植物的土丘,温婉的景观营造了安宁的氛围。悲悯园 是一处狭窄的坪庭,几株简单的植物间点缀着矩形柱状岩石。在去往等候室和接待室的路上,视野中出现了追忆庭,此处用青翠绿植包裹着房间,唤起祥和宁静之感。▍慰藉园的草图表现出人们沿通向火葬场的走廊缓步前行时庭园景观的变化。净化园是由枫树和杜鹃花组成的作品。其主要场景是树木围绕着土丘,给人以平静感。通过观赏这六座庭园,访问者能够感悟并领会生命的无常,思索如何度过一生。▍悲悯园中,六块垂直的石头构成六尊地藏菩萨的形象。相信你们也感受到了,悠久苑不仅是一座火葬场,也是一座现代禅宗园林。悠久苑的设计者,是享誉国际的日本枯山水大师 枡野俊明。他曾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评选为 “当代值得尊敬的100位日本名人之一”。▍枡野俊明,日本国宝级枯山水大师,日本古刹建功寺第18代主持。从小禅宗寺院中长大的枡野俊明,师从日本著名园林设计大师齐藤圣雄。现担任日本造园设计事务所总设计师、多摩美术大学环境学科教授,有30多年景观设计经验。 ▍龙门庭,祗园寺,茨城县水户市,1999年。梳理过的砾石顺着岩石“海岛”和苔藓“海岸线”的轮廓,在庭院前景中形成动感的图案。 禅宗园林的设计关键是人们对自然的看法,而枯山水则是与禅宗关系最密切的园林类型。 最著名的枯山水园是枡野俊明孩童时期拜访过的龙安寺,他也因此陶醉其中,与禅宗和造园结缘。有许多有影响力的前辈的作品也是如此。比如,梦窗疏石设计的西芳寺,就以覆盖有厚厚苔藓的池岸和安静的溪流而闻名。 ▍瀑松庭,今治国际大酒店,爱媛县今治市,1996年。庭院中的石板路和石桥蜿蜒穿过平坦的砾石河流和长满苔藓的上坡,通向酒店侧翼。枡野俊明的人生中有两个密不可分的角色:禅宗宗师和园林设计师。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一直穿着 “两双草鞋” 前行。有时是这双,有时是那双,但始终就是这两双鞋。枡野俊明将设计园林比作禅修,如果园林是 “心灵停驻的独特的精神空间”,那设计园林就是 “一场充满禅意的修行”。他的作品遍布日本全国和海外,蕴含着浓浓的禅意,既继承了日本园林艺术的精髓,又体现了独特的人生哲学观。▍和敬庭,加拿大文明博物馆,加拿大渥太华,1995年。枡野俊明利用从加拿大找到的岩石和植物,创造除了充满活力的园林,与加拿大文明博物馆生机勃勃的曲线外观相协调。不论是设计传统园林、现代园林还是海外园林,枡野俊明的目标始终是:通过禅宗园林让人们反思如何过好日常生活。' 禅宗,是探索如果更好生活的终极之路。 在观赏园林时,观赏者会自问是否步入正途。他们探索园林中不变的真理,追寻安宁和平静,以及得以重生之所。 惑与解都在我们自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