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者饭堂标准化运作模式

 乐管家 2020-06-26

​长者饭堂是以社区集中供餐形式的居家养老服务实践,是通过建立“政府补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支付方式,共同推进养老助餐配餐合作机制,让长者们吃上美味价廉的热饭菜。

    从2016年开始,广州就开始摸索长者饭堂服务模式,目前广州市的长者饭堂有多种服务方式,主要有以下集中情况:

①由社会组织机构承办运营和配餐;

②由社会组织机构运营,联动餐饮企业供餐;

③由集体用餐配送企业承办运营和配餐;

④由居家养老综合企业承办运营和供餐。

      但因全区并没有针对“长者饭堂”的专项政策及资金,现阶段的长者饭堂运营主体是民办非企业的占80%,主要是由社会组织机构运营,联动餐饮企业供餐。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长者饭堂积极摸索标准化运营模式,从2019年7月开始在总结2年的运营经验的基础上延伸,创新“1+2+2+3”工作法,即以“遵从一个统筹中心,建强服务队伍和助餐点,落实两个标准化,摸索三个体系”的方法坚持理清工作思路,助力9个长者饭堂工作全面开展助餐配餐服务,为在地长者提供优质服务。               01  “1”即遵从一个统筹中心

一个统筹中心,是指由不同职能的员工组成统筹团队,由统筹中心负责讨论、统筹、管控长者饭堂项目。项目通过用户故事地图思维框架对长者饭堂工作进行拆解。

     将工作职能分为“行政”、“财务”、“服务”,结合工作人员情况和经验安排负责,确认职能型组织结构,即由单个员工统筹单个职能的工作内容和进展,以这种管理方式减少重复的职能,更利于具体部门专业分工完成高效工作,便于人员在某一个技能长期开发和探索,减少项目负责人的压力。

    此外,为加强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和配合性,定期进行周会议做汇报,确保项目内信息互通再一致作出进一步安排,通过实现一个统筹中心管理,形成对工作事项明确分工、共同出谋划策的局面。

     02  “2”即建强服务队伍和助餐点

(1) 建强服务队伍,集聚社区服务人才。

  结合实际和服务对象的需求,项目组建了一支“社工+助餐员+送餐员+志愿者”等跨专业的服务队伍。

由项目每月定期提供基础培训和增能培训,基础培训包括工作流程培训、养老政策解析、设备使用办法等,增能培训如长者评估方法、长者沟通技巧、探访注意事项、微笑文化等,逐步提高服务人员的工作素养,加强社工、助餐员、送餐员其对工作内容和流程的熟悉程度,每月开展服务督查,严抓一线人员的操作流程、政策熟读情况,通过情景模拟方式实操,以培养其面对紧急事件的处理能力。

(2) 拓展服务助餐点,搭建社区支持网络。

在项目资源的整合上,依靠与各个社区和村委建立的良好关系,同时整合荔城街的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星光老年之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祠堂和老年人活动地点等服务资源,参照居家养老服务示范中心助餐点模式,落实长者膳食需求调查,依托星光老年之家、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祠堂、餐饮公司等场所设置助餐点,扩大覆盖范围。

03   “2”即落实两个标准化

(1) 落实流程标准化

为避免岗位人员流转或操作性不标准出现青黄不接,长者饭堂通过不断挖掘并整合实操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重新修订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标准化运营体系。

现将服务评估、服务申请、日常助餐送餐、档案跟进、投诉回访等工作事项逐一制成流程图,明确说明每一个工作细节内容,推动服务经验充裕的员工进行经验梳理和分享,将经验、理解等个人知识提炼可复制使用的一般性知识,逐步形成标准化运营体系。

(2) 落实操作标准化

项目坚持推动标准化运营阶段进入动作行为级别,即落实管理制度内容。首先,对通过对制度内容进行要点解析,针对要点收集尽可能丰富的经验教训案例进行模拟和情景练习。

其次,强化监督管理,通过开展满意度调研、抽查评价反馈等方式,将收集资料与管理制度中要求的标准进行对比,发现好的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形成好的管理制度,加以推广;也可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找出原因,及时纠正。

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充实体系细节,建立一个能指导项目和人员工作的标准化运营体系。

04  “3”即摸索三个体系

(1)梳理建点经验,摸索荔城街长者饭堂建设体系\n根据餐点筹备建设的需求调研、选址、请示、设备采购等多个程序,项目整合出开展新餐点的流程,规范开设新餐点的必须要素。\n\n而通过学习《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管理方法》、《进一步加强长者助餐配餐服务管理的意见(增民[2018]17号)》、《广州市长者饭堂摸查评估表》和《广州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评估试行办法》等多个文件,从中我们初步总结长者饭堂运营要求及建设标准,目前已经完善荔城街长者饭堂建立基础要求,明确内部巡查的标准,保障长者饭堂的建设标准质量。\n\n此外,项目对助餐点设备登记,通过比对多个餐点的共有设备和型号,总结荔城街长者饭堂新设点需采购的必备物资及规格,提高设备采购步骤效率。\n\n(2)实现宣传方向多元化,摸索服务问答体系\n项目通过开展社区宣传活动方式,现场收集社区居民对长者饭堂的疑问,整合出荔城街长者饭堂宣传手册,内含22个“你问我答”回应长者饭堂的运营方式、食品来源、申请流程、就餐补贴等疑问,形成助餐配餐服务问答体系,拟推出系列宣传活动,主要提高服务的知晓度,让有需要的长者能够找到服务项目。通过服务问答体系,新员工可以学习多种案例的就餐补贴情况,公众可以从中解答自身就餐或膳食预备困难等问题。\n\n(3)建立跨领域监督小组,摸索多方参与的膳食监督体系\n荔城街长者饭堂项目专门成立一支“社工+营养师+志愿者+服务对象”的膳食质量抽查小组,除了相关证件的公示和解疑,项目还会积极配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餐饮卫生的要求,进行对供餐厨房的实地巡查、抽样试餐、每日供餐定量留样等工作,确保餐饮公司和助餐点的供餐环境卫生,确保长者饭堂的菜谱是荤素搭配、营养丰富,让老年人吃得安全,吃得健康。\n\n定期开展长者供餐服务的交流会议,主要向餐饮公司反馈长者就餐意见,结合用餐老年人身体特点和时令季节变化,共同探讨长者饮食方面的注意事项,一同探索长者就餐的特色,在尝试提供新菜式,观察长者对新菜式的接受程度,不断丰富长者饮食菜谱。\n\n05\n“1+2+2+3”运营模式实践总结与反思\n(1)统筹中心职能化,体现工作专业化\n长者饭堂是一个跨专业的服务项目,它同时需要财务、餐饮、服务、营销等方面的人员。\n\n但现在运营项目的人员构成还是相对单一,主要是由社工、助餐员、送餐员组成,能够满足助餐配餐的基础服务需要,然而因缺乏管理思维和经营体系,跳不出饭堂本身思考,缺少职能专家,社工要学习和负责太多内容,而这样的人员构成,将会极大地限制了饭堂的规范性、持续性、专业性发展。\n\n项目至今已经实践“1+2+2+3”标准化运营模式接近一年,通过建立一个统筹中心,推动职能化分工让员工清晰工作的定位,员工能够有方向的去学习和摸索,当遇到与职能相关的问题时,团队可以快速确认解决问题的统筹人员,结合团队成员进行头脑风暴,去思考解决的方式和制定可重复使用的规则。\n\n(2)建立持续改进的标准化运营路径\n标准化运营并不能一步到位,实践需有工作专业化、操作简单化的基础。如项目现在产出的体系和标准,都是在实践过程曾得到无数次教训,通过不断发掘并整合以往积累的教训形成运营操作的经验,并逐步推广实践和改进。\n\n同时持续改进的标准化运营路径应需循序易懂、易学、易操作、易复制原则,当标准越来越多、流程设计复杂、实际操作困难时,即便项目已经建立“标准”,但制定标准时没有充分考虑执行者的便利性以及人性化,标准失去执行的能力,最终只会形成能看不能用的模式。\n\n(3)根据环境和阶段制定适宜的运营方案\n每个区域的居民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导致的区域需求、资源等有差异,如果将模式推动到其他地区,需要根据具体的地区情况进行调整,实施适合本镇街实际情况的标准化运营方案,此外各地的长者饭堂处于不同的发展时期,标准化程度也完全可以有很大的差异,一味追求标准化或集中管理,既不利于提高服务质量,也不利于提高运营效率。\n\n作者:王嘉喜\n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乐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