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米歇尔·奥巴马:我终于成为了最好的自己

 wupin 2020-06-26

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 《成为》述说了一个从不断衰退的芝加哥南城走出来的、纯正黑人女性的逆袭故事。

教育最终的目的是实现自我教育

这个元宵节,一张幼儿园中班各类标配高配顶配绝配的量化目标表格在朋友圈炸锅。

“识字1000” “100以内加减熟练” “裸听英语桥梁书”……不少一二年级的家长纷纷留言自家娃尚未达标中班孩子的标配目标,低龄的家长表示绝望,高年级家长嘲讽“绝配娃”幼儿园毕业可以直接可以去上班了……更多的家长表示震惊和不解。

在我看来,这类表格的制作者和拥护者忘记了家庭教育的使命和孩子生而为人的意义。把浓缩的课业教育片面地理解为教育目标,也许,这样的表格真的能带着孩子走向学霸的通途,但是否能获得真正的成功——拥有幸福的人生,我看未必。

“教育的核心任务是激发学习的意愿和能力,它创造的不是被动而是自主学习的人。”——《朗读手册》

让我们来看看作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当代最具标志性和吸引力的女性之一的米歇尔·奥巴马,是如何获得“真正的成功”的。

非洲裔女子的逆袭故事

“学校是个可以定义自己人生的地方一一争取接受更多的教育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因为教育能帮助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

“学校是个可以定义自己人生的地方一一争取接受更多的教育是一件值得去努力的事情,因为教育能帮助我们走向更远的未来 。”

这是米歇尔以美利坚合众国第一夫人的身份第一次出访英国在伊丽莎白·加勒特·安德森女校所做的即兴演讲的一番话。

米歇尔·奥巴马的自传 《成为》述说了米歇尔·奥巴马这个从不断衰退的芝加哥南城走出来的纯正的非洲裔女子的逆袭故事以及她所接受的家庭教育。 米歇尔的这番话让我联想到《三杯茶》的主人公葛瑞格·摩顿森为何会一次次从温暖迷人的加州回到物资贫乏连年炮火的喜马拉雅山区,去帮助那里的女孩子读书。

他只有一个信念,女孩子更应受教育,受过良好教育的母亲能看清未来,让孩子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事实上,在摩顿森帮助过的村庄里,好几位受过教育的母亲成功劝说了自己的孩子离开塔利班。这是学校教育的力量。

而回顾米歇尔的前半生,她所说的一番话揭示了家庭教育为始,学校教育为臂,实现自我教育的神奇力量。

米歇尔·奥巴马的人生教育时钟

让我们把米歇尔奥巴马的人生时钟向回拨,究竟从哪个节点起,她的人生被改变了呢?

是1988年在盛德律师事务所,25岁的她遇到了同为哈佛法学院高材生的奥巴马?不是,因为如果不入盛德,她不会遇到奥巴马。那么是考入哈佛法学院?还是18岁考入普林斯顿大学顿选修社会学?不要忘记,米歇尔的哥哥克雷格早她两年,1979年考入普林斯顿,成为该校为数稀有的少数族裔。

▲竞选现场。

看来远远不止于此,人生时钟继续回拨,1975年,米歇尔考入芝加哥的顶级公立高中,惠特尼·杨高中(题外话,她在那里遇到黑人领袖杰西·杰克逊的长女桑蒂塔,由她初步了解了政治)。而她爱好打篮球的哥哥克雷格正处于疯狂的生长发育期,在家时一直在吃东西。

好像也不是这里,时钟继续回拨,我们看到这样一些人,米歇尔拖着病躯每日去水处理厂照看锅炉的父亲,全职照顾家人的母亲,在家教学生钢琴难以与之相处的姑婆,喜欢音乐的外祖父和一点不好玩的的祖父。

他们都是美国黑奴的后代。他们聪明又自律但是为身份所限个人能力没有被完全地发挥。自尊让父亲有意避开世俗对于成功者的评价——去郊区买大房子离开日益变成纯黑色的芝加哥南城社区,而是留守原地,并拒绝再去一次郊区给他们不太黑的非洲裔朋友“添麻烦”,让那些自视甚高的白人邻里对他们的身份大惊小怪。

▲米歇尔和父母哥哥。

在父亲的家庭生活中,旅行就是在节假日开着那辆双门的别克车去其所工作的水处理厂野餐,驱车送孩子们上普林斯顿之前,他再没有去过更远的地方。父母亲坚持不当房奴,认为家里必须有一定的积蓄,以备不时之需,这些不时之需可能是孩子们的学费,也可能是父亲失业后全家人的生活保障。

父母对年幼的孩子也有课业教育,母亲会从图书馆借书回来教孩子认字,同住的姑婆会教孩子弹琴。但更多的是,特别是孩子成年后感受最深的还是父母给予的家庭教育:父母和孩子们交流时不把他们当小孩子,从不说教,对问题有问必答,不管问题有多幼稚。他们从不敷衍。

母亲说:“我培养的不是小孩子,是未来的大人。”她放手让儿子自己决定是否要去姑娘家里约会,她相信儿子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母亲的每个行动背后都有一种沉着的自信作为支撑,那就是她会把孩子们培养成未来的大人。所以孩子们的决定要他们自己来做。因为这不是她的生活,她永远不能代替。

时钟差不多停留于此,家庭教育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但不至于此,于是时钟继续转动,跟着她开始了学校教育,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米歇尔已经拥有了自驱力: 在这样的家庭教育下,米歇尔长大了,既有父亲的自尊,尚在幼儿园就通过努力在课堂上超越其他优秀的孩子,在失败后的第二天使劲地拼出了white那个字,让老师刮目相看;又有母亲的睿智,始终谨记成为自己,做一个足够优秀的人。

▲哈佛毕业照。

接受更优秀的学校教育是米歇尔自己一次次作出选择决定的结果。当大学申请顾问叹气说“你不属于那里(普林斯顿)”时,米歇尔斗志昂扬地接受了挑战并努力实现了梦想。 之后她以同样不服输的劲头,幸运又情理之中地撞进了哈佛法学院。

而接着藤校教育并没有成为她人生巅峰,长大并不是终点,“成为了什么之后,一切并没结束”。

时针越走越快,节奏越发鲜明:当二十六岁好朋友苏珊娜与五十五岁的父亲相继离世,米歇尔对生命与生活有了新的思考,她开始了没有终点的自我教育,她频繁地更换工作寻找自我: 她以盛德一半的薪水从律师转行加入了瓦莱丽·贾勒特的团队,成为了当时芝加哥戴里市长的助理并初次接触政治。

▲1992 年 10 月二人结婚。

新婚不久,米歇尔成为了非营利组织“公众联盟”的执行董事。在职3年间,她为该机构筹得的款项足以维持机构12年的运作。感怀非洲裔父辈的人生遭遇,该组织致力于挑选一些才华可能被忽视的年轻人特别是非洲裔年轻人,给他们提供做有意义的工作机会。无心插柳,这段工作经历对于奥巴马竞选美国总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拉票经验与人脉支持。

1996年,她加入芝加哥大学出任学生事务处副处长。当贝拉克被选入伊利诺伊州参议院后,育有两个女儿的32岁的米歇尔开始感到迷茫。接着,她在家全职了六年,以家庭为重,断断续续地在芝加哥大学工作,其间设立了芝加哥大学社会服务中心。直到2002年,出任社区事务执行董事,2005年晋升为副董事长(社区及对外事务),后转为兼职形式,以便投入更多时间于家庭生活。

▲米歇尔在芝加哥大学医学中心工作。

2008年8月26日,米歇尔在美国民主党全国党代会上发表演讲,公开支持丈夫竞选总统。2009年1月20日为美国总统就职,米歇尔·奥巴马开始了为期八年的”第一夫人”的生活。

正如米歇尔书中说“虽然如今我已经五十四岁,但我仍在追求进步,我希望未来的我能够一如既往,永不停歇。”

作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位非洲裔第一夫人,她帮助创建了历史上包容度最高的美国政府,同时也确立了自己在世界范围内倡导女权的崇高地位,米歇尔·奥巴马成为当代最具标志性和吸引力的女性之一。

回拨的时钟回到当下,答案差不多清楚了:家庭教育为始,学校教育为臂,终点是永无止境的自我教育。

▲米歇尔签售新书。

这个来自芝加哥南部的非洲裔小女孩自小被父母当作未来的大人一样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在逆行的社会大环境中,启程了这个小女孩的美好人生;小女孩通过自己的努力在顶级的学校教育后轻松超越父辈并持续发掘自己的能力;她不断地超越自己,最终实现了自我教育。

如果要将这三段进行重要性排序的话,那么,于我们自己,自我教育绝不可失;而于我们的孩子,家庭教育则最重。

自我教育

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回顾《斯宾塞的快乐教育》中对自我教育的定义,你会发现米歇尔的父母在孩子的人生之初就已播下了自我教育的种子。

“何谓自我教育?在我看来,自我教育就是尽量鼓励孩子去自我发展,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他们自己做的应该尽量多些。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我教育始终是人类获取知识最主要的,而且也是最有成效的方式。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参照这一方式。”

“何谓自我教育?在我看来,自我教育就是尽量鼓励孩子去自我发展,引导孩子自己去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讲的应该尽量少些,他们自己做的应该尽量多些。回顾人类历史,我们会发现,自我教育始终是人类获取知识最主要的,而且也是最有成效的方式。孩子的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也应参照这一方式。”

于此,我们有更多理由让自己努力起来,实现更多的自我教育,成为自己想成为的样子。我们也有更多的理由忘记肤浅的各种牛娃量化目标,而把教育做到实处,教出一个有自信、有自驱力的好孩子。

本文摘自:知识星球APP的“童书妈妈读书会”频道:“2月读书作业”

撰文:朱袭文,一个年龄6岁的上班族妈妈。今年的愿望是在读书会写下10篇读书分享,影响至少100个人。这是她的第一篇童书妈妈读后感。

责任编辑:冯欣

转载 需转载文章,请在文中留言,并附贵号介绍,我们会联系您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