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在政治逆境中,总以欣赏山水之美调适心态

 渐华 2020-06-26

许国忘身,三黜三光,景祐三年远斥饶州,打击最为严重,范仲淹内心深处,没有怨言,没有牢骚,没有怨怒,没有不平之言,那是不现实的。

问题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如何调适,如何理性地把握自己。范仲淹在政治逆境中,总以欣赏山水之美、弹琴赋诗之乐调适心态,以追思古代先贤哲人砥砺名节,汲取坚持信仰操守的精神动力。创庆朔堂,向世人表明:我虽被贬谪,但我仍然要像古代诸侯一样遵从告朔之礼,忠于天子,忠于国家社稷。“今之刺史古诸侯,孰敢不分天子忧。”范仲淹作《鸣琴》诗云:

范仲淹,在政治逆境中,总以欣赏山水之美调适心态

思古理鸣琴,声声动金玉。何以报昔人,传此尧舜曲。

范仲淹坚持礼乐治国的信仰,他向往的是《吕氏春秋·察贤》中描绘的境界:“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古地名)治。”而巫马期披星戴月,早起晚归,昼夜不闲,亲自处理各种政务,也把单父治理好了。巫马期向宓子贱询问其中缘故。宓子贱告诉他:“我之谓任人,子之谓任力;任力者故劳,任人者故逸。”举贤授能,使用人才,是治理好一个地方的上策,这是琴道的魔力。

范仲淹,在政治逆境中,总以欣赏山水之美调适心态

“乐由中出”,“礼节民心,乐和民声”(《礼记》),琴道乐治,匡正人心,治本之道。

琴为尧舜时代的太古遗音,理想王国治平之世的标志。《礼记·曲礼》:“君无故玉不去身,大夫无故不彻悬,士无故不彻琴瑟。”自古文人士大夫钟情琴弦,酷爱琴艺。五代时期,儒学式微,琴乐不闻。至北宋,范仲淹以复兴儒学为己任,自然也以琴道自任,倡导教化,正人心,挽时运,终生酷爱琴道。司马迁云:“夫上古明王举乐者,非以娱心自乐,快意恣欲,将欲为治也。”《史记·乐书》:“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

范仲淹,在政治逆境中,总以欣赏山水之美调适心态

琴道昌盛于宋,范仲淹为倡导者、践行者。

青少年时期,范仲淹曾亲自到徙居淄川的大音乐家崔遵度处学过琴艺。《宋史》云:“遵度与物无竞,口不言是非,淳淡清素,于势利泊如也。掌右史十余岁,立殿墀上,常退匿楹间,虑上之见。善鼓琴,得其深趣。所僦舍甚湫隘,有小阁,手植竹数本,朝退,默坐其上,弹琴独酌,翛然自适。”他尝著《琴笺》,宣传琴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