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夜话·第五一则》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围炉夜话·第五一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做好事帮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使用奸计,费尽心力去图谋,事情也未必就能稳当便利,只可惜他奸计不成,徒然拥有坏心肠。 注释 快意:心中十分愉快。 《围炉夜话·第五二则》
不镜于水,而镜于人,则吉凶可鉴也;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围炉夜话·第五二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如果不以水为镜,而以人为镜来反照自己,那么,许多事情的吉凶祸福便可以明白了。在高山上不易跌倒,在小土堆上却易跌倒,由此可知,愈是细微小事,愈要谨慎小心。 注释 镜于水:以水为镜。 鉴:明察。 蹶:跌倒。 垤:小土堆。 《围炉夜话·第五三则》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围炉夜话·第五三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凡事只要谨慎地守着一定的规则与模式,总不致于出什么大的差错。一辈子只要衣食无忧,家境使可算是自给自足了。 注释 规模:原有的法度;一定的规则与模式。 《围炉夜话·第五四则》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围炉夜话·第五四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对任何事情都能抱着宁可吃亏的态度,便是处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注释 不耐烦:不能忍耐烦琐之事。 《围炉夜话·第五五则》
习读书之业,便当知读书之乐;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围炉夜话·第五五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把读书当作是终生事业的人,就该懂得由读书中得到乐趣。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声。 注释 邀:求得。 《围炉夜话·第五六则》
知往日所往之非,则学日进矣;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围炉夜话·第五六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知道自己过去有做得不对的地方,那么学问就能日渐充实。看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很多,自己的道德也必定能逐日增进。 注释 非:不是之处。 取:取法。 《围炉夜话·第五七则》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靠自己,胜于靠他人。 《围炉夜话·第五七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敬重他人,便是敬重自己;依赖他人,倒不如靠自己去努力。 注释 敬:尊重。 《围炉夜话·第五八则》
见人善行,多方赞成;见人过举,多方提醒,此长者待人之道也。闻人誉言,加意奋勉;闻人谤语,加意警惕,此君子修己之功也。 《围炉夜话·第五八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见到他人有良善的行为,多多地去赞扬他;见到他人有过失的行为,也能多多地去提醒他,这是年纪大的人待人处世的道理。听到他人对自己有赞美的言语,就更加勤奋勉励;听到他人毁谤自己的话,要更加留意自己的言行,这是有道德的人修养自己的功夫。 注释 过举:错误的行为。 谤语:毁谤的言语。 《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围炉夜话·第五九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浪费足以使家道颓败,吝啬也一样会使家道颓败。浪费而败家,有常理可循,往往可以预料;而吝啬的败家,却常常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祸。愚笨足以使事情失败,而太过精明能干亦足以使事情失败。愚笨的人坏事,只是个小过失;精明的人坏事,事情就很严重了。 注释 悭吝:吝啬。 覆事:败坏事情。 《围炉夜话·第六十则》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围炉夜话·第六十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种田的人,改学做生意,一定会失败;读书人,若是成了专门替人打官司的人,品格便日趋下流。 注释 尘市:尘市本意为城镇,此处泛指市场上的商业行为。 干与:参与。 衙门词讼:替人打官司。 下流:品格低下。 《围炉夜话·第六一则》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围炉夜话·第六一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还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比自己差,就应该知足。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我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我渊博,便应该感到惭愧。 注释 境界:环境,状况。 《围炉夜话·第六二则》
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 《围炉夜话·第六二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读《论语·子路篇》公子荆那章,可以让富有的人效法;读《论语·季氏篇》有关齐景公那一章,贫穷的人可以为之而奋发。如果舍不得金钱,不可能成为义士;舍不得性命,就不可能成为忠臣。 注释 公子荆:《论语·子路篇》:“子谓卫公子荆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敬美矣!’。”孔赞美卫公子荆,不但知足,而且善于治理家产。齐景公:《论语·季氏篇》:“齐景公有马千匹,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自兴:自我奋勉。 《围炉夜话·第六三则》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围炉夜话·第六三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来祸害,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谦虚恭敬地自处,才不会发生灾祸。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使福禄更长久。 注释 大患:大祸害。 衣禄:指一个的福禄。 久延:长久之意。 《围炉夜话·第六四则》
作善降祥,不善降殃,可见尘世之间,已分天堂地狱;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可知庸愚之辈,不隔圣域贤关。 《围炉夜话·第六四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做好事得到好报,做恶事得到恶报,由此可见,不必等到来世,在人间便能见到天堂与地狱的分别了。人的心是相同的,心中具有的理性也是相通的,由此可知,愚笨平庸的人,并不被拒绝在圣贤的境地之外。 注释 降祥:降下吉祥。 降殃:降下灾祸。 《围炉夜话·第六五则》
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围炉夜话·第六五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鸣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要不设计机巧,自认为聪明。 注释 矫俗:故意违背习俗。 《围炉夜话·第六六则》
君子以名教为乐,岂如嵇阮之逾闲;圣人以悲悯为心,不取沮溺之忘世。 《围炉夜话·第六六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读书人应该以钻研圣人之教为乐事,怎能像嵇康、阮籍等人,逾越轨范,恣意放荡?圣人抱着悲天悯人之胸怀,关心民生的疾苦,并不效法长沮、桀溺的避世独居,不理世事。 注释 名教:指人伦之教、圣人之教;亦为儒教之别名。《世说新语》德行篇:“王平子、胡母彦国诸人,皆以任放为达,或有***者,乐广笑曰:‘名教中自有乐地,何为乃尔也!’”乐广认为,圣人之教中即是一片乐园,不假外求,不必如此放浪形骸。 嵇阮:嵇指嵇康,阮指阮籍,皆为竹林七贤之一。 逾闲:指逾越轨范,失于检点。 沮溺:沮指长沮,溺指桀溺,为春秋时避世的隐士。 《围炉夜话·第六七则》
纵容子孙偷安,其后必至耽酒色而败门庭;专教子孙谋利,其后必至争赀财而伤骨肉。 《围炉夜话·第六七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放纵子孙只图取眼前的逸乐,子孙以后一定会沉迷于酒色,败坏门风。专门教子孙谋求利益的人,子孙必定会因争夺财产而彼此伤害。 注释 偷安:不管将来,只求目前的安逸。 败门庭:败坏家风。 赀财:财产。 骨肉:比喻至亲。 《围炉夜话·第六八则》
谨家父兄教条,沉实谦恭,便是醇潜子弟;不改祖宗成法,忠厚勤俭,定为修久人家。 《围炉夜话·第六八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谨慎地遵守父兄的教诲,待人笃实谦虚,就是一个敦厚的好子弟。不擅自删改祖宗留下来的教训和做人做事的方法,能厚道俭朴地持家,家道必能历久不衰。 注释 沉实:稳重笃实。 醇潜:性情敦厚不浅薄。 祖宗成法:祖宗所遗留下来的教训及做事的方法。 《围炉夜话·第六九则》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富贵而无收敛意者,尚其鉴之。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困穷而有振兴志者,亦如是也。 《围炉夜话·第六九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莲花早晨开放,到夜晚便合起来,到了不能再合起来时,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富贵而不知收敛的人,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而知道收敛。春天时,草木长得很茂盛,至冬天就干枯了,等枯萎到极处时,又到了草木再度发芽的春天了,身处穷困的境地而想奋起的人,应当以这一点自我勉励。 注释 尚其鉴之:最好能够看到这一点。 《围炉夜话·第七十则》
伐字从戈,矜字从矛,自伐自矜者,可为大戒;仁字从人,义(義)字从我,讲人讲义者,不必远求。 《围炉夜话·第七十则》翻译及注释译文 伐字的右边是“戈”,矜字的左边是“矛”,戈、矛都是兵器,有杀伤之意;从这两个字,自夸自大的人可以得到极大的警惕。仁字在旁边的“人”,义字的下面是“我”,可见得要讲仁义,并不在远处,只要有人有我的地方,就可以实行。 注释 自伐自矜:伐与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