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胶东抗日烽火 燃起在天福山上

 大风兮云卷云舒 2020-06-26

天福山起义,是中共胶东特委于1937年12月24日在文登天福山组织发动的一次抗日武装起义,又称“天福山抗日武装起义”。天福山起义不仅指1937年12月24日起义仪式当天,而是从这天起直到1938年9月18日起义队伍正式纳入八路军序列的整个战斗光辉历程。军宣 本版图片均为资料片

起义历史背景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制造卢沟桥事变为起点,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通电,号召全国人民、军队和政府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本的侵略。

1937年9月,中共山东省委结合山东实际情况,制定了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纲领指出,建立党直接领导的武装,发动抗日武装起义,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10月,由津浦铁路南下的日军矶谷廉介第十师团占领德州,国民党第三路军总指挥兼山东省主席韩复榘为保存实力率军南逃。危难之际,中共中央和中共山东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迅速动员组织群众,领导人民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建立抗日武装,并派遣大批干部到各地做武装起义准备,林一山、张加洛、理琪、宋澄等相继赶赴胶东。根据北方局和山东省委的指示,胶东特委积极开展统战工作,先后在文登、荣成、牟平、蓬莱等地同国民党地方政府达成合作抗日协议,从而为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抗日武装斗争创造了条件。

红旗插上天福山,“三军”成立

天福山位于文登、荣成、威海卫三县(市)交界处,离文登城20公里,这里峰峦连绵,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当地国民党政府对其控制较松,容易隐蔽开展革命活动,胶东党组织初创时期就在这里开展革命活动,这一带的村庄在党内被称为“小苏区”。

1937年12月初,在烟台被捕关押在济南的理琪回到了天福山沟于家村,在中共胶东临时工委的基础上,成立了第四届中共胶东特委并出任书记。12月15日晚,特委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于1937年12月24日在天福山举行抗日武装起义,以昆嵛山红军游击队为骨干组建“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

12月24日,天还没亮,理琪便率特委同志登上了天福山。天亮后,起义仪式正式开始举行。理琪庄严宣布“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正式成立,并将“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第一大队”的军旗郑重授给大队长于得水和政委宋澄。紧接着,于得水掏出手枪,向空中连发三枪。起义部队尽管只有80多人,但三声鸣枪却激荡风云,胶东抗日的大旗自此高高飘扬。

岭上事件,三位先烈殉国

天福山起义当天,林一山、于烺就抗日武装和统战工作发表了演说。最后决定张修己、张修竹留在沟于家作联络工作;理琪、吕志恒、林一山等主要负责人继续发动群众,扩大武装;新成立的“三军”一大队由于得水、宋澄率领向西挺进,进行抗日宣传。第二天,“三军”一大队就从天福山西去进行宣传。他们每到一个村镇,都张贴标语,散发宣传品,演唱抗战歌曲,召集群众开会宣传党抗日主张,不少青壮年报名参军。

12月30日,当队伍行至文登西部岭上村时,突然遭到国民党文登县长李毓英及五六百名军警包围。方虽然向对方晓以民族大义,高呼爱国口号,但他们还是撕毁合作抗日协议,疯狂围捕“三军”将士。除大队长于得水率部分队员突围外,大队政委宋澄等29人被捕,关进文城监狱。后来,迫于舆论压力和起义队伍壮大,李毓英不得不释放了大部分人,中队长王洪、邢京昌,小队长隋清源三位同志却被秘密杀害了。

威海起义,“三军”队伍壮大

抗战初期,威海存在四种力量:一是以“民先”队员孙端夫为首的国民党政训处进步力量;二是以郝道逵为首的国民党海军教导队中间力量;三是国民党威海专员孙玺凤,想抗战但受投降派郑维屏的控制排挤,一心想离开威海;四是以公安局长郑维屏为首的投降派。通过理琪、林一山、柳运光、于烺、孙端夫等耐心工作,威海海军教导队表示中立,政训处大部分人员愿意参加抗日,孙玺凤同意“方帮他离开威海,他把仓库中的武器交给方”的合作协议。

1938年1月15日,特委部分领导人赶到威海,并于当天下午打开专员公署仓库,取出枪支弹药。16日上午,由从天福山、大水泊赶来的人员及威海政训处成员组成的起义队伍,在专员公署大院集会,理琪宣布起义。下午,起义部队护送孙玺凤到码头,直至其离开威海。晚饭后,起义队伍高举“三军”大旗从威海赶往文登。

1938年1月19日,在大水泊成立了中共胶东军政委员会和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司令部,理琪任主席兼司令员,吕志恒任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林一山任政治部主任,部队辖两个大队和一个特务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孙端夫、政治委员宋澄;第二大队大队长于烺(后于得水)、政治委员林乎加;特务队队长杜梓林、政治委员孙镜秋。此时,起义“三军”拥有300多人、200多条枪。

在天福山起义的影响下,胶东各地相继举行抗日武装起义,起义队伍纷纷编入“三军”,“三军”规模不断扩大。胶东特委在派出得力人员西去协助和指导胶东各地组织起义的基础上,2月5日决定在大水泊建立“三军”留守处,坚持斗争,大部队西上蓬黄掖,开赴抗战第一线,控制胶东的抗日战略中心地带。

“三军”西进,合编为八路军

1938年9月18日,“三军”西进至掖县沙河镇,和胶东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奉命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五支队。

这支英雄武装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4个军2个师又25个团,在著名将领许世友、林浩、聂凤智、吴克华、彭嘉庆、刘浩天等指挥下,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

血战雷神庙,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

1938年2月初,日军自青岛侵占了烟台。随后又兵分两路:一路西犯蓬(莱)黄(县)掖(县)诸县;一路东犯牟平,并成立了牟平伪政权。

1938年2月12日,“三军”和特委机关到达昆嵛山区的崔家口一带,接到在牟平城做兵运工作的共产党员贺致平的信,信中说驻扎在龙泉镇的原国民党牟平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张建勋愿意和“三军”一起攻打牟平城。胶东军政委员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奔袭牟平城,趁敌人立足未稳,粉碎伪政权,打击日军的嚣张气焰。

当日黄昏,理琪率领“三军”第一大队及特务队由崔家口向牟平县城长途奔袭,一举摧毁了伪政权,活捉了伪县长宋健吾和伪公安局长、伪商会副会长等军政人员170余人,缴获枪支100余支。

攻克牟平城后,理琪、林一山率领“三军”干部战士撤至距牟平城3华里的雷神庙休息待命。中午时分,雷神庙突然遭到从烟台赶来的近百名日军包围,正在开会的理琪等人闻声冲出屋外,敌人已逼近围墙和大门,形势十分危急。

面对数倍于己、武器精良的敌人,理琪指挥大家沉着应战,严密防守。敌人从正门几次进攻受挫,就从屋外爬上屋顶压制“三军”将士。军指战员毫不畏惧,沉着应战,严密防守。理琪冒枪林弹雨指挥战斗,后不幸身中3弹,仍忍着剧痛指挥战斗……当晚7时许,贺致平看到飞机一直在牟平城上空盘旋,估计是“三军”在进攻牟平城,建议张建勋赶快参战,张建勋立即率部奔向牟平城进行策应。敌人听到枪声,不敢恋战收兵,宋澄等趁机组织和指挥被围部队从西南的便门突围出来。

雷神庙战斗从午后打到晚上,激战六七个小时,取得毙伤日军50余人、击落一架飞机的重大胜利。战斗中,“三军”付出沉重代价,“三军”司令员理琪、特务队队长杜梓林等4人英勇牺牲,林一山、宋澄等负伤。

攻克牟平城,血战雷神庙,是中共胶东特委创建的“三军”打响的胶东抗战第一枪。(威海网)

[责任编辑:杨凡、肖梦凡]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631-5213515,15725606611,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631-5213515,诚邀合作伙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