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子胥:你灭我伍家满门,我灭你楚国

 芜史 2020-06-26

伍子胥率领吴国军队攻破自己的国家楚国,不但攻破楚都,还掘起国君楚平王的坟墓鞭尸,以报父兄之仇,在忠君比孝父重要的时代,这种事实属罕见,但是又不得不说,吴国的崛起离不开伍子胥的贡献,由此,伍子胥的形象一直在善与恶之间徘徊,极具争议。

伍子胥临死前对亲信说道:“要在我的墓地上种树,以后可以给吴王做棺材,然后把我的眼睛挂到吴国东门,我要亲眼看到吴国被越灭。”说罢自刎身亡。

吴王夫差听说后大怒,下令把伍子胥尸体盛放在皮革袋子于五月五日投尸于江。

端午这个词,最早出自东吴人周处的《风土记》。

而五月初五这一天,早在「端午」出现之前,就已经是一个节日了,也就是说在伍子胥、屈原之前,人们已经开始在这一天进行祭祀活动了。

有观点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百越族,举行图腾祭祀祖先的日子。

也有观点认为,在先秦时代,人们普遍认为重五是不吉之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人们在五月要禁欲、斋戒、洗草药澡驱毒,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

而在这样的一天,吴王夫差盛怒之下把伍子胥的尸体用皮革裹着扔进了江里泄愤,

国士无双的伍子胥,最终落得死后连副棺材都没有的下场。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春秋乱世之中,最具争议的人物——伍子胥。

其实正史中关于的伍子胥的记载,有个演变的过程:

在战国初期的《左传》、《国语》只是零星记载——到了战国后期《韩非子》、《吕氏春秋》,伍子胥的人物形象开始被整理加工,故事丰满起来——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文学色彩渐浓——再到东汉《吴越春秋》,伍子胥才算基本定型。

楚平王父纳子妻 伍家三百余口惨遭灭门

伍子胥,出生于楚国名门贵族之家。

其父伍奢,楚国太子建的太傅。

而当时费无忌这个奸臣是太子少傅,但与伍奢不同的是,费无忌忠心的不是太子建,而是楚平王。

原本楚平王派费无忌到秦国为太子建娶亲,没想到秦穆公的女儿长相姣美,费无忌一看,急急忙忙赶回楚国报告说:秦穆公的女儿是个绝代美女,大王可以自己娶了她,再给太子另外娶个媳妇。

于是,楚平王不顾伦理,自己娶了秦穆公的女儿,上演了一幕父夺子妻的丑剧。

做了这件事之后,费无忌也趁机离开太子,去侍奉楚平王。

要知道,人生无常,心虚的费无忌开始担心哪天楚平王死了,太子建继位,自己得罪了太子肯定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就经常在楚平王面前诋毁太子建,还造谣说:“太子建怨恨大王夺妻,您得防着点,他统率着军队,还与诸侯来往密切,将要进入都城作乱了。”

自古帝王就不能容忍任何人威胁自己的统治地位,哪怕亲生儿子都不行。

楚平王听费无忌这么一说就信了,更何况平时对太子建也越看越不顺眼,于是把太子太傅伍奢叫来审问。

伍奢这个人是很忠正耿直的,当即说道:“大王怎么能仅仅凭拨弄事非的小人之臣的坏话,就疏远骨肉至亲呢?”

费无忌说:“大王若是不制止,他们的阴谋就要得逞,大王将要被抓了!”

于是楚平王大怒,下令把伍奢囚禁起来,还派人去杀太子建。

太子建提前得到逃到宋国去了。

这时,费无忌又进献谗言:“伍奢有两个儿子,都很有才能,大王若不杀掉他们,将来会成为祸患。可以用他们父亲伍奢作为人质,召唤他们来。”

于是昏庸的楚平王就派人召唤伍尚和伍员(伍子胥)。

伍子胥原本是拦着兄长伍尚不要去的,结果伍尚这个人太过忠厚,虽然知道去了可能没性命,但若是逃走了以后也没能报仇雪恨,会被天下人耻笑,还不如赴死。

最终,伍子胥独自逃跑了,楚平王就把伍奢、伍尚和伍家三百余口。

伍子胥仓皇出逃,一路悲歌

伍子胥听说太子建在宋国,就前去追随,到了宋国之后赶上内乱,华定、华亥等人杀害宋群公子,劫持宋元公,伍子胥只好打包行李又和太子建一同逃到郑国去。

郑国国君对他们很友好,其实据《史记》记载,太子建是先到了晋国,与晋顷公约定灭郑后回到郑国做内应。

但是,据《春秋》记载,太子建是到了郑国后,听从晋顷公建议,约定里应外合灭郑,并且让太子建当王。

但是结果是一样的,事情败露了,太子建被身边知道自己计划的亲信出卖了,结果被郑国杀害,伍子胥又带着太子建的儿子胜逃到了晋国。

这段虽然写的简要,但是看完伍子胥的生平,会发现无论他投奔太子建还是带着胜逃跑,都是在为以后复仇做打算,很有城府。

或许因为伍子胥的人设早就崩塌了,想想他兄长为了父孝选择赴死,而他逃跑,在当时的人们看来这实在太没有气节了;又或许,晋国不具备助他复仇的条件,于是,晋国也呆不下去了,伍子胥只好前往吴国。

前往吴国必须通过于吴楚交界的昭关,才可到达吴国,此时楚平王还在四处追捕伍子胥,关内盘查很紧。

传说伍子胥因此愁得一夜间头发全白,一夜白头的典故也就来源于此。

伍子胥的逃亡经历,是后世小说家最为津津乐道的素材,由此而衍生的故事,多到不胜枚举。

传说在东皋公的安排下,找到一位和伍子胥外貌相似的人先入关引起混乱,恰好伍子胥急白了头发,才趁机通过昭关。

谁知到了江边,追兵又至,在这样危急关头,江上有一个渔翁乘着船,知伍子胥很危急,就渡伍子胥过江。

伍子胥过江后,解下随身带的宝剑说:“这把剑价值百金,把它送给你老人家。”

船夫不肯接受,船夫认为这剑虽值百金,可楚王奖五万石粟,爵执珪都没有动容,何况是这百金的剑。

而这段故事也有另两个版本:

渔夫不仅帮助伍子胥渡江,而且还给了他食物。渔夫谢绝了伍子胥赠予的宝剑。伍子胥问其名字,渔夫也并未告知。伍子胥离开前,嘱咐渔夫把自己用过的餐具都藏起来,以免暴露自己的行迹。结果,伍子胥刚走了几步,回头一看, 渔夫已经投河自尽——渔夫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保密承诺。

伍子胥以宝剑相赠,并嘱咐渔夫不要泄露自己行踪。渔夫接过宝剑说:“我救你为的是保护国家忠良,并不图私利。既然你怀疑我贪利少信,我只有一死明志。”于是挥剑自尽。

度过昭关后,伍子胥的苦难还没有到头,在去吴国的路上又因为疾病,只得路上乞讨维生。

一次伍子胥拖着病体,偶遇一个洗衣女,洗衣女拿出饭菜款待了伍子胥。伍子胥走时,告诉洗衣女不要暴露他的行踪。结果伍子胥刚走几步,回头再看,洗衣女已经投河自尽了。

这个传说后续故事:洗衣女自尽后,伍子胥后悔莫及,咬破手指,在石头上写诗一首:“尔浣纱,我行乞;我腹饱,尔身溺。十年之后,千金报德!”等伍子胥报仇之后,前来报恩。但是,找不到姑娘的家,只好把千金抛入姑娘投水的地方。

据说这就是“千金小姐”一词的来源。

在这样的传说中,有人说无论船夫还是洗衣女其实都不是自尽,这是伍子胥为了遮掩行踪杀人灭口,当然,这些故事究竟发没发生或者真相如何,无法考究。

最终,

伍子胥终于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吴国。

伍子胥:你灭我伍家,我灭你楚国

伍子胥逃到吴国后,就在吴国的街头行乞。

被吴国公子光认出,于是就把他推荐给了吴王僚。  

当时吴王僚刚刚当权执政,公子光做将军。

伍子胥察觉出公子光的夺位之心,于是安排专诸刺杀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夺得王位,这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后来吴王阖闾准备向西进兵时,伍子胥“七荐孙子”,把好友孙武推荐给了吴王。

奠定了吴国成就霸业的基础。

说起孙武,史书上对他的记载也非常少,虽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至今被称为世界第一兵书,但是有人说孙武就是伍子胥,否则伍子胥死后,孙武怎么销声匿迹了。

其实这都是没有历史根据的,相传伍子胥也有自己的兵书,只不过失传了。  

吴王阖闾当政后,重用伍子胥,而伍子胥也没有辜负吴王,尽心辅佐。

阖闾九年,伍子胥终于得偿所愿,率领吴国军队攻打楚国,等到吴兵攻进都城,伍子胥搜寻昭王,没有找到,就挖开楚平王的坟,拖出他的尸体,鞭打了三百下才停手。

(这段历史也有争议,另一说法是伍子胥鞭打了楚平王的坟墓而不是尸体)

最终是,楚国的申包胥在秦国朝堂上哭了七天七夜没有中断,秦国才派兵拯救了楚国。

吴国退兵。

伍子胥之死: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

后来,伍子胥又扶持了夫差上位,原本阖闾是没打算传位给夫差的,但是在伍子胥极力劝说下,最终同意立夫差为太子。

吴王阖闾在槜李之战为越人所伤,不治身亡。

夫差遂成为吴王,伍子胥便成为辅佐的大臣。

之后,楚国名臣伯州犁之孙——伯嚭,逃难到了吴国,被推荐给吴王,屡有升迁,直至宰辅。

原本伯嚭的遭遇和伍子胥相似,全族被楚国令尹囊瓦诛灭,伍子胥十分信任他。

可他日后又对伍子胥如何呢?读到后面大家就会知晓。

公元前494年,伍子胥率领吴国精兵,杀入越国。

在伍子胥的指挥下,吴师在夫湫之战大败越国的军队,越王勾践已穷途末路,就带着残兵败将栖息在会稽山上。

这时,越国大夫文种就带着重礼贿赂太宰伯嚭。

伯嚭便竭力劝说吴王夫差,与其杀了勾践,不如把勾践带回吴国,为仆为奴,这才使得勾践免于一死。

吴王夫差的虚荣心很强,就答应了议和。

这个决定,让伍子胥大吃一惊。

伍子胥规劝说:“越王勾践为人忍辱负重,如今,大王要不一举歼灭他,势必后患无穷。”吴王根本就不以为然,不听规劝。

等勾践到了吴都,见了夫差,跪下磕头,态度极为谦卑,极大地满足了夫差的虚荣心。

伍子胥再次规劝夫差,不要错失杀掉越王的良机,可惜沉浸在喜悦中的夫差根本不听从伍子胥的建议。

还扬言古训说“杀降杀服,祸及三世”,若是杀了勾践,会得罪上天的。

再加上伯嚭不断蛊惑,勾践在吴国为奴为仆三年,虽然备受屈辱,但是性命无忧。

而吴王夫差渐渐对他不再有戒心,最终释放了勾践。

勾践回到越国后,向吴王夫差进献宝物以及美女西施,以弱其心志。

这时,伍子胥又跳出来泼冷水了,说:“贤臣是国家之宝,美女是国家之祸。以前夏桀因为妺喜而亡,商纣因为妲已而亡,周幽王因为褒姒而亡。大王如果接受这两位美女,一定会遭殃的。”

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却派他出使齐国。

伍子胥临行前,已经深知吴国危在旦夕,为了保全自己的儿子,便把儿子交托给齐国的鲍牧,返回吴国,假病不参与政事。

伯嚭和伍子胥闹掰,就趁机在夫差面前说他的坏话:“伍子胥这个人没有情义,猜忌狠毒,他的怨恨恐怕要酿成深重的灾难,大王亲自出征攻打齐国,而伍子胥假装有病不随大王出征,大王不可不戒备,这是很容易引起祸端的。况且我派人暗中探查,他出使齐国,就把他的儿子托付给齐国的鲍氏,明显是勾结别国要对大王不利。希望大王对这件事早日想办法。”

吴王说:“没有你这番话,我也怀疑他了。”

就派使臣把属镂宝剑赐给伍子胥,说:“你用这把宝剑自杀。”

伍子胥望着夫差赐死的宝剑,居然放声大笑,说道:“我先是辅佐你父亲称霸,后又立你为王。当初你要把吴国一半土地分给我,我没有接受。如今你反倒听信谗言,要致我于死地!”

伍子胥临死前对亲信说道:“要在我的墓地上种树,以后可以给吴王做棺材,然后把我的眼睛挂到吴国东门,我要亲眼看到吴国被越灭。”说罢自刎身亡。

吴王夫差听说后大怒,下令把伍子胥尸体盛放在皮革袋子于五月五日投尸于江。

可见,夫差对伍子胥憎恨之极,在不吉的日子,连副棺材都没用,就这样对伍子胥的尸体泄愤。

十年后,越王勾践灭吴,杀了太宰伯嚭。

后夫差自刎而死,临死前蒙面自杀,自称无颜面对伍子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