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邻梦
家庭教育必然社会化,一方面家长忙于工作自身难以专业的辅导孩子的学习成长;另一方面社会化的学习成长环境更有利于孩子们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健康。
孩子的成长教育早已深度社会化,某个家庭、家长已经难以独立支撑起为孩子学习成长引路的重任了,孩子学习成长的智慧知识来源于社会、社会为每个孩子的学习成长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和文化内容保障。家庭只是社会内容到教导孩子学习成长途径中的一种,而且还是不断被弱化的那一种。因为,家庭越来越把教育孩子的事情推向了学校、培训机构,把教导孩子学习成长的重任推向了社会。
童伴是童年快乐的源泉
家庭在工作与教导孩子学习成长上难两全其美
俗话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现如今生活中赚钱养家糊口与陪伴教育孩子已经成为活生生的鱼和熊掌。社会分工协作越来越紧密,每个人都成为了依附在社会中的一粒尘土一刻也不能离开,离开了工作很多人都面临着生存的困境。曾几何时,中华民族是善于储蓄的民族,但是近来西式提早消费习惯逐步侵蚀了青年一代,信用卡、房贷、网贷、校园贷已经成为人们提前为自己挖坑的镐头。很多家庭都经不起工作变故,没了工作很多人可能立刻就会没了生活。因此,越来越多的家庭面临着生育孩子还是工作养家的两难。
教育专家告诉年轻父母:“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但是,有多少家庭能够放下工作专职陪伴孩子,陪伴孩子阅读、陪伴孩子游戏、陪伴孩子......专家育儿方法最大的缺陷就是很多家庭为了生计不敢也不能放下工作安心的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另外,即使某个家庭做到了全职陪伴孩子学习成长,孩子的同伴儿依然是个问题。因此,解开家庭在工作与教导孩子学习成长上难两全其美的难题,必须将家庭置身于社会之中,以社会的视角来解开这道难题。
选择工作还是养育好孩子?
信息时代的家庭教育早已被社会化
歌唱:“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社会是众多家庭细胞组成的,家庭是每个人成长出发的地方,也是社会建设发展的最终受益者。每个家庭的幸福生活都与社会发展建设息息相关,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国泰才能民安。”
家庭教育是每个人接受到最早、信息最全面的学习成长引导,家庭教育是伴随人类历史最悠久的教育形态,父母是孩子学习成长历程中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老师。如果把每个人比作一台电脑,家庭教育书写的就是最底层的机器语言;如果把成长比作植物从环境中汲取养料,家庭教育编制的就是根系中根尖成熟区,家庭教育决定了人生所拥有最基本的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看待世界最基本真善美丑的滤镜。
家庭教育是一切成长活动的起点、基点和终点。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组成单元,是社会协作的根基,每个人都成长于一个特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教育指特定家庭中,父母及其成年家长对未成年孩子、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影响成长所进行的教育互助活动。其目标在于为人生的成长自理能力、生活行为习惯打基础,是为孩子接受学校系统性教育打基础的活动。家庭教育具有:早期性,家庭是个体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第一个接受教育的场所,人生在家庭中开启学习成长的第一课;家长【父母或监护人】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老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具有早期性,几乎从夫妻双方决定共同养育一个孩子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家庭就是社会的细胞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赋予孩子们独自适应社会的生存技能,家庭教育是一切成长教育活动的基础,家庭教育在学校和社会教育之先。人生之初首先是成长生活在家庭之中的,接受来自家长无微不至的关怀,也就是“一泡屎、一把尿”的将孩子抚养长大,等到孩子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之后才送入学校接受学校教育、才能逐步融入社会接受社会教育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的终身导师。” 孩子的学习成长活动是从家庭生活中开始的,是从蹒跚学步、咿呀学语开始的。为此,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做好家庭教育意味着为孩子接受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夯实了基础;家庭教育教授内容包罗万象,核心是引导孩子们学习成长的习惯。孩子要成长、成才,必备条件就是应该具备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具备积极、向上、坚韧不拔做人做事的成长习惯,家庭教育就是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孩子懂得生活、学会生活的习惯,这些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
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引导孩子学会生活自理,习得基本的社会生存能力,家庭教育就是生活教育、就是引导孩子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规矩。另外,家庭教育的内容也早已社会化,育儿书籍、儿童娱乐节目、儿童学习成长用品都来自于社会生活之中。因此,家庭教育已经变成了社会教育,已经没有一个家庭能够撇开社会谈孩子的教育引导了。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