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资治通鉴》| 从领导者的三个使命,看诸葛亮的领导力

 四地闲夫 2020-06-26
品读《资治通鉴》| 从领导者的三个使命,看诸葛亮的领导力

夏季,四月,居住在代郡、上谷郡的乌桓族无臣氐等造反。

先前,魏王曹操召回代郡太守裴潜,任命为丞相相理曹掾。曹操赞扬裴潜治理代郡的成就,裴潜说:“我对百姓虽然宽容,但对胡人却很严厉。今后我的继任者,必然认为我的治理过严而采取宽厚的措施。那些胡人一向骄横,过度宽厚必然导致放纵,放纵以后再用法令限制,这将是引起他们生怨反叛的原因。根据情势预测,代郡的乌桓必定还要反叛。”

于是曹操非常后悔,召裴潜回来得太快了。

几十天过后,乌桓三个单于反叛的消息果然传来。曹操以儿子鄢陵侯曹彰代理骁骑将军,派去讨伐反叛的乌桓。曹彰从小擅长射箭骑马,力量过人。曹操告诫曹彰:“在家的时候,我们是父子;接受任务后,就变成了君臣,一举一动都要按朝廷法令行事,你要小心!”

[点评]

你遇到这种情况没有:一个人在某个关键岗位上工作特别优秀,因为优秀而被提升,而接替他的人却胜任不了这个岗位工作。这时该怎么办呢?一个办法是,延缓优秀者的升迁,让他带好徒弟或者把工作交接安排得万无一失;另一种方法是,优秀者不一定非得升迁,而是提高其收入,使得他的能力和付出得到相应的回报。如果因为更重要的工作需要,优秀者不得不升迁,那么也可以让他兼管原岗位一个周期。

裴潜因为提拔而离开代郡,由于没有安排好接替工作,结果造成了代郡的叛乱,这就像曹操后悔的那样,提拔早了。

刘备屯驻阳平关,夏侯渊、张郃、徐晃等与之相拒。刘备派部将陈式等人去切断马鸣阁的道路,被徐晃打败。张郃驻守在广石,刘备攻打不下来,急发文书调集益州军队。

诸葛亮问从事、犍为人杨洪应如何处理此事,杨洪说:“汉中是益州的咽喉,存亡的关键,如果不占据汉中,就没有蜀了,这是家门前的祸患,有什么疑问呢?当然要发兵!”当时蜀郡太守法正跟随刘备到了北方,诸葛亮于是上表请求由杨洪代理蜀郡太守。杨洪将各项政务全都办理妥当,于是获得正式任命。

从前,犍为太守李严曾任命杨洪为功曹,李严未离开犍为,而杨洪已做了蜀郡太守。杨洪推荐自己门下的书佐何祗,称他有才干;杨洪还在蜀郡任上,而何袛已经升任广汉太守。于是益州人士都佩服诸葛亮能识拔人才,人尽其用。

[点评]

任用杨洪和何祗两人的事例,反映出诸葛亮的优秀领导力。

领导者有三个进阶式的使命:一是自己要有本事,能带领大家打胜仗;二是不光是自己有本事,而还能让团队每个人都得到充分的发挥,人尽其用;三是搭建平台成就他人,培养出新的领导者。

诸葛亮对杨洪是先做代理,考察合格后立即转正;对何袛则更是破格提拔。也许今天看起来这事情也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在古代封建社会官场讲资历和家族背景情况下,诸葛亮能越级地提拔人才,不受官场习俗的制约,所以才难能可贵。

品读《资治通鉴》| 从领导者的三个使命,看诸葛亮的领导力

曹彰攻打代郡乌桓,亲自上阵搏战,身上铠甲被射中数箭,而斗志更加激励,乘胜追击,一直打到桑干之北,大破乌桓,斩首、俘虏数以千计。当时鲜卑酋长轲比能将数万骑兵观望强弱,见曹彰力战,所向披靡,于是请求投降,北方全部平定。

南阳吏民苦于徭役,冬,十月,宛县守将侯音反叛。南阳太守东里衮与功曹应余逃出城外,侯音派骑兵追捕,流箭四射,应余用身体遮蔽东里衮,身中七箭而死,侯音将东里衮抓回。当时征南将军曹仁屯驻樊城以镇荆州,曹操命曹仁回师征讨侯音。功曹宗子卿对侯音说:“足下顺民心,举大事,远近无不望风归顺,但是你囚禁太守,这是违逆之事,又没有什么益处,何不把他释放?”侯音听从。宗子卿于是夜里翻墙而出,跟随太守,招募余众,包围侯音。正赶上曹仁军到,一起攻打宛县。

二十四年(公元219年)

春,正月,宛县陷落,曹仁屠城,斩侯音,再回师屯驻樊县。

当初,夏侯渊虽然多次打胜仗,魏王曹操却经常告诫他说:“作为将领,应有胆怯的时候,不能一味仗恃勇敢。将领应当以勇敢为根本,但在行动时要依靠智慧和计谋;如果一味逞勇,那就只是一个匹夫的敌手罢了。”

后来,夏侯渊与刘备对峙了一年有余,刘备从阳平向南,渡过沔水,顺着山势稍微前行,在定军山扎下营盘。夏侯渊率兵争夺定军山。法正说:“可以发动攻击了。”刘备派讨虏将军黄忠率兵居高临下,擂鼓呐喊,发动进攻,夏侯渊的军队大败,夏侯渊和益州刺史赵颙(曹操所任命的益州刺史,实际并不能到任)被斩。

张郃带兵退回阳平,当时军中新失元帅,军中人心惶惶,不知如何是好。督军杜袭和夏侯渊的司马、太原人郭淮集合散乱的兵卒,对各营将士发出号令:”张郃将军是国家的名将,为刘备所惧怕;如今军情紧迫,只有在张郃将军的指挥下,才能转危为安。”于是临时推举张郃为军中主帅。张郃出来统率军队,巡视阵地,将领们都接受张郃的指挥,军心才安定下来。

第二天,刘备打算渡汉水发动攻击;曹军将领们认为寡不敌众,准备依凭汉水列阵抵抗。郭淮说:“这是向敌人示弱,而不能挫败敌人,不是好计策。不如远离汉水列阵,把敌人吸引过来,等他们渡过一半后,我们再出击,就可以打败刘备。”曹军列好阵,刘备产生怀疑,命令不要渡河。郭淮于是坚守阵地,表明曹军没有撤退之心。郭淮等人把情况上报魏王曹操,曹操很同意他们的作法,派使者把符节授予张郃,仍任命郭淮为司马。

[点评]

夏侯渊相当于曹操西线的总司令,他的死是整个战局的一个转折点,刘备就此获得战略主动。

《孙子兵法》讲军事将领就怕有五大性格缺陷,其中第一条就是“必死可杀”,你如果不怕死,怀有必死之心,就真被人杀了。常言说“艺高人胆大”,但也有俗语说得好:“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所以曹操告诫夏侯渊:“身为大将,应该有胆怯的时候”,也就是说,大将应该既不怕死,有时又不能不怕死。

其实,东吴老孙家和夏侯渊都是一个毛病,不把自己的安全当回事,孙坚、孙策都是无谓的牺牲。

品读《资治通鉴》| 从领导者的三个使命,看诸葛亮的领导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