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会考时字写得差,反而使他成为明代最高书法家

 温暖南方 2020-06-26

因会考时字写得差,反而使他成为明代最高书法家

董其昌自画像

书坛流行的说法“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明尚态”,是清代梁巘提出来的,其实这话追根溯源,来自明代书法家董其昌。

董其昌,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今属上海市)董家汇人。生于嘉靖三十四年一月十九日(1555年2月10日),是明代后期著名的画家、书法家、书画理论家、书画鉴赏家,也是明代诸位书法 家中成就最高的一位,是当时“华亭派”的主要代表。

董其昌出身于贫寒之家,从1589年中进士之后,在仕途上春风得意,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作为官员,他有效利用了政治影响,推广自己的艺术理念。在书画理论和创作上,倡导追求“淡”、“雅”、“荒寒”的境界,满足当时知识群体 的特殊精神需求,有独到建树。 再加上他当时显赫的政治地位,他的书画风成为明代艺坛的主流。董其昌有句名言:“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这是历史上书法理论家第一次用韵、法、意三个概念划定晋、唐、宋三代书法的审美取向。这些观点对人们理解和学习古典书法有很大的帮助,对晚明乃至整个中国以后的书画艺术产生了较大影响。

董其昌楷书

董其昌之所以最终走上书法艺术的道路,是因为在考试时书法不好。他在十七岁时参加会考,本来以他的文才他是绝对的第一,但是因为他的字很差,考官就将他列为第二。 这件事极大地刺激了董其昌,从此以后,他认真钻研书法,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

在明代书坛上,祝允明和王铎也是有主要影响的代表人物。祝允明在书法史上最大的影响,就是倡导北宋尚意书风,并上承唐人狂草之路,他将黄庭坚草书与唐颠张醉素的草书通过自己的整合而成为一种新式的草书图样出现在明代书坛,并使之成为明代草书的典范,开此风气之先河。但这一书风并没有成为明代的主流。在董其昌一派的严谨秀逸之风盛行的明末清初,王铎取法高古,与拘谨乏趣、滑弱无力的书风相抗衡,大胆创新,是书法史上一位杰出的革新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在于他豪迈雄奇的行草书。 他的行草书,恣肆狂野,挥洒自如,表现了撼人心魄的雄浑气势,极富感染力。王铎作为明代朝廷官员,后降清。在《清史列传》里,列入了缙绅引以为耻的《贰臣传》。这使他承古开新、大气磅礴、本 已在历史的制高点超然独步的书法,因此而遭受历史蒙尘。祝允明和王铎这些缺陷,更加衬托出董其昌在明代书坛突出地位。

也有人说董其昌是个两面人物,为富不仁。但无论怎么说,在书法上,董其昌在书坛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抹杀的。(李奕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