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业精于勤钻而研,师成于名持且坚——2015年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培训总结报告

 五千韧月 2020-06-26

2015年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培训总结报告

业精于勤钻而研,师成于名持且坚

河南省教育厅中原名师培育工程项目办公室

为了打造“中原名师”队伍,有效促进中原名师培育对象提升师德修养,丰富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与水平,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指导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以此带动全省基础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实现教育强省和教育现代化提供优质人力资源保障。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实施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的通知》,河南省教研室于2015年7月18日—23日组织全省102名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在浙江师大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培训。这次培训虽然时间短,但无论是专家选派、专题设置、培训方式,还是组织管理,生活安排,都得到了与会专家、承办单位及参训学员的高度评价。

一、科学策划眼光远,周密组织情谊深

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次培训。7月18日上午的开班典礼,河南省教育厅刁玉华副厅长亲临会场,并做了重要讲话。刁厅长深刻的阐述实施“中原名师工程”对于河南教育的重大意义,并提出了要“打造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群体,为振兴河南基础教育培养领军人”的战略目标。刁厅长的讲话使原名师培育对象及校长感受到省教育厅对于中原名师进行高起点规划,高品位追求,高水平实施的眼光和气魄,也真切体味到省教育厅领导对名师培育对象的深切厚望和期待。刁厅长对中原名师培养的方式、方法——“一二三四五模式”作了深入解读。明确中原名师的定位、责任、义务以及培育模式。河南省基础教研室邵水潮主任对培训模式和细节的具体安排,使学员们对这次培训感到目标明晰,心中有数。

在整个培训过程中,河南省基础教研室丁武营副主任全程跟进指导,重点与各位学员交流了2015—2020年中原名师培育工作的设计思路,将目标定位为豫派实践型教育家的意义,强调“以育为主、周期设计、整体推进、分批产生”的原则要求。提出了建立“立体多元培育模式”重点开展“两个建设,两个研修,一个课题攻关”的培育工作方案,使学员们对这次培训感到思路清晰,信心百倍。

承办学校浙江师范大学高度重视本次培训。浙师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导师蔡志良教授任项目组首席专家,特级教师姜根华教授任项目组负责人和培训班班主任,在培养计划、课程安排、专家聘请和学员生活学习等方面都进行了周密安排。浙师大为主的优秀导师团队和丰富的培训经验,也使学员们对完成好培训任务,争取早日成为光荣的、合格的中原名师充满信心。

二、分门别类设专题,精挑细选促成长

本次培训内容精当,共设置了十一个专题:1.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裴娣娜教授所的《高目标的追求 高起点的规划 高水平的实施》《课程顶层设计与学校个性化发展》《学科课程改革与学生个性化发展》专题讲座。2.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张天雪教授所作的《让我们成为好老师》专题讲座。3.河南省基础教研室副主任丁武营的《项目设计与管理》专题讲座。4.浙江大学老师的《项目目标任务解读》。5.首都师范大学王长纯教授所作的《教师发展学校:理念、制度与实践》的专题讲座。6.江苏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肖培东老师为我们做了《我们和我们的路》的专题讲座。7.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林一钢教授作了《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的专题报告。8.浙江省温州市九中方海东老师所作的《立于更“高”处看教育》讲座。9.浙江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朱昌元老师给我们作了《读书、反思、成长》的报告。10.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张丰所作《学为中心》的讲座。11.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林一钢教授作的《课题设计案例点评》。

这次中原名师培训的学员有四个特点:一是学段多,涉及了从幼儿园、小学、初中到高中4个不同学段,高中21人,初中26人,小学37人学前18人。二是学科多,涵盖了从语文41人、数学18人、英语5人、物理4人、化学3人、生物2人、政治3人、历史2人、地理1人、体育1人、音乐1人、美术1人、科学1人、学前教育18人等14个学科。三是年龄段广:既有32—38岁的讲台新秀19人,又有40—49岁资深教师75人,还有51-52岁的教坛宿将8人。四是城乡合理:所在学校位于城市82人,所在学校位于农村20人。

面对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段和成长周期学员,项目办精心选择培训课程,力争使培训内容多层次、跨学科、多角度,满足不同学段,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老师的学习需求。既有宏观层面,理论性强的关于“课程理论”方面的专题,又有中观层面的关于“学校发展”方面的专题,还有微观层面的“阅读”“课例”等方面的专题。既有理念性质的专题——《立于更“高”处看教育》,也有方法性质的专题——《教师如何做教学研究》,还有个人成长方面的专题——《让我们成为好老师》《我们和我们的路》等。培训班还针对具体学科及学段,采用教学理论结合实践的方式开展,提高了培训的有效性。

三、翔实生动理论新,成长发展亮点多

这次培训,专家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观点,深入的分析,激昂的情绪,幽默的表达都给学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北师大教授裴娣娜,从智慧型教师与学校课程设置着眼,着重提出如何培养“突破常规课程束缚的天才学生”,她主张课程结构和课程设置要为来自不同家庭和不同学生的发展方向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选择。这样的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要培养具有不同个性的创新型人才,就不能只关注体制内的教材,还需要根据学生发展需要,结合本地与本校实际,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

首都师范大学王长纯教授认为,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基础保障,教师发展的速度决定着学校发展的速度。由此我想到郑杰校长阐述的观点:学校是一个同心圆:圆心是学生,外圈是教师,外围是学校领导。作为圆心的学生的发展,是以教师的发展为前提的,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就没有学生更好的发展。落实这一理念,就需要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学校领导为教师服务”的思想。

浙师大张天雪教授提出:教师成长的途径是:“经验 反思”。他要求我们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教师广泛地参与,反复地实践,不断地创造,然后共享资源。张教授勉励大家:在成长的过程中别让毫无意义的琐碎挡住了前进的脚步;始终以主角的激情和担当参与身边的事情;要不断释放自己最富挑战性的创造力。

浙师大林一刚教授就老师们困惑的课题研究问题,从选题——申报——选择研究方法——撰写研究方案、实验报告等等一系列过程,给予了全方位指导,听罢他的课以后,学员们对课题研究有了清晰的认识。

浙江省温州市九中方海东老师的《我和我们的路——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说明,光有责任感还是不够的,教师不应只成为学生的导师和帮手,更应该是学生的朋友。关爱学生首先应当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以公平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不能以偏见、片面的态度对待他们。除了关心他们的学习以外,还应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向着积极、乐观、上进的方向发展。

浙江金华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朱昌元老师的《教师的阅读素养与专业成长》让学员们更为深刻地理解阅读何其重要,它能从根源上解决学生核心素养与教师专业成长的问题。学员们还能从朱老师关于读书、反思、成长的讲座中学到:没有永远的博学,只有永远的学习;没有永远的聪明,只有永远的思考;没有永远的智者,只有永远的学者。以书为师、以书为友、以书为敌。只有不断地读书、学习、思考,才能永远站在教育教学研究的前沿,只有批判性地读书,实行拿来主义,才能有自己的的见解,才能提升自己的学识和境界。

四、从旁指点桃源路,引得渔郎来问津

在本次培训的整个过程中,专家的精彩报告激发了学员们极大的热情。学员们不仅认真听讲座,记笔记,参与互动,积极交流,而且每天晚上回到宿舍,还继续讨论,交流,说体会,写心得,谈收获。

来自汝州市二高的张书群老师通过培训,对如何看待“教师”“学校”“教育”提出了自己的视角:他说:通过和几位领导和大师近距离接触,聆听他们的讲话和报告,我深深感受到:一、要“跳”出教师看教师,更明晰懂得教师的角色。我进一步坚定,我们教师应该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更大贡献。二、要“跳”出学科看学科,更准确把握学科的特点。张天雪老师在讲到教师知识本体性知识中的其他知识时说,王金战在教数学课时却先讲语文,创造了高考神话。各门学科之间本来就是相同的,就像数学需要借助语文的阅读理解,如果学生具有很好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将纯文字的题目翻译为直白的简单的数学语言,那么他们的解题正确率将大大提升。三、要“跳”出学校看学校,更科学的确立学校的位置。在课堂教学上,学校不要用一成不变的模式去限制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要促使教师深刻领会新课程理念,遵循教学规律,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将书本知识和教学体验融为一体,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教学之路。教师必须要有身份意义的自觉,要有真正的专业坚守,使课堂教学模式与新课改理念的有机融合成为自觉的意识,进而影响自己的行为习惯。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内涵发展、均衡发展、特色发展、生态发展。

南阳市第十七小学的李付晓老师通过培训,对自己的能力发展提出了明晰的规划:我在聆听中学习时,在心中不断地追问自己,作为中原名师培育对象,以后的专业之路该如何规划?应该怎么去做?我想练就下面的四种能力,就一定会快速成。一是“能上课”。不仅是要上出好课,上出具有自己特色的课,体现自己研究成果的课,还要发挥引领作用,教别人上课,可以说,教师职业幸福的起点在课堂,源泉在课堂,成功也在课堂。二是“能学习”。学习,是名师的专业发展之根。我认为学习应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向书本学习,二是向自己学习,三是向别人学习。三是“能研究”。研究是教师由优秀迈向卓越的必经之路,是名师专业发展力量之源。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作为培育对象的我,不仅自己要时常处于研究状态,而且也要引领其他教师做研究,做真研究,让老师们认识到,其实搞教学研究并不难,弄清四个问题:“研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是什么”。特别是研究课题的选择,要能显现出研究的方向,解决学科课程改革中遇到的问题,为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服务,为最终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服务。四是“能讲座”。讲座,是名师专业发展之术。会讲座的名师才是真名师。讲座的过程也是梳理教育教学思想的过程。作为未来的中原名师,虽然此前自己也进行过多次的讲座,但总觉得自己讲的深度不够,自己的思想不够清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多加历练,使自己更快速地成长为中原名师。

平顶山市新华区联盟路小学的刘晓惠老师对如何用一个核心的思想来统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思路:一要用教育教学思想来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二要用某种核心教育教学思想来引领学校和教师发展;三要用某种核心教育教学思想长期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四要在保证核心教育教学思想不变的前提下,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五要用核心教育教学思想引领学校和教师的发展,必须要有物化的呈现形式;六、要用课题研究作为不断深化发展教育教学思想的引擎

还有很多学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表达了自己的收获、目标和打算,实现了此次省教育厅培训的初衷,彰显了此次培训的效果。

五、业精于勤钻而研,师成于名持且坚

社会的发展在教育,教育的发展在教师,教师的成长在培训。这次培训从总体上来说,组织是周密的,效果是良好的,但也应该看到,我们河南的教育与先进省市相比,还有不少的差距。我们推出的省级名师,中原名师,与国内很多教育教学专家相比,也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鲜有人成长为国内、省内、甚至市内较有影响力的人师,那些有自己独特风格、思想主张、见解作为的专家更是不多。所以,打造中原名师之路仍然十分艰巨,可谓任重而道远。这需要我们持续不断的努力,努力,再努力,真正成为德艺双馨的豫派实践型教育名师。

这次培训从方案制定到培训基地选择,从课程表安排到授课教师选聘,从培养对育及校长报到接待到开班典礼筹备,从培育对象及校长培训到培育对象考试,从与校长座谈到与培育对象交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认真、精细周到的原则,聆听省教育厅领导的指示,领会组织精神,广泛听取培养基地、多数校长和培育对象的意见,力求将这次培育原则方针、任务目标、方法步骤及考核措施让培育对象及校长了解、理解,并化为实践行动,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次培训只是中原名师培育工程的序幕,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还有很多任务需要去完成,还有很多困难需要去克服,还有很多堡垒需要去攻破。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作风,钉钉子的精神,做到谋划好、宣传好,监管好,考核好,服务好,从而使这102名中原名师培育对象,能够早日破蛹成蝶,凤凰涅,鱼跃龙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