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三字经》002: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书语人间 2020-06-26

书海泛舟,人间清欢





大家好呀~

我是武灵遥,谢谢你的关注。

今天,我将继续为你带来我在阅读《三字经》时的感悟。



【原文】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没有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便会变坏。教孩子最重要的,便是教会孩子持之以恒。




我们先来看前面一句「苟不教,性乃迁」。

我第一次开始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是在一个学校旁的水吧里。

那天,我刚一进去,便闻到了一股烟味,于是,我扭头看去,发现一个1415岁的孩子,正熟练地拿起了打火机,点燃了手边的第一根烟,然后把它递给了旁边的一个孩子。


在看到这一幕时,灵遥的心中涌起了许多复杂的情绪,有担心,有心疼,有遗憾,有愤怒。

因为,灵遥自己初高中读的都是我们这边最好的学校,同年级的都是我们市里成绩最好的孩子。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会特别在意孩子们的习惯好不好,学习作风是否端正,像是抽烟、喝酒、校园欺凌一类的事情,我们几乎连听都没有听过。

结果,我却在这个学校的水吧里,看到了几个熟练点烟的孩子,可见他们平日里都在接受着怎样的教育,在未来又会是一个怎样的发展。

因此,灵遥也在这里奉劝各位家长朋友们一句:

工作即便是再忙,也千万不要忽视了与孩子的沟通,有些习惯和规矩,在小的时候如果没有立好,不仅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会越来越难纠正,还有可能使得孩子在未来犯下无法弥补的错误,留下一生的遗憾。


接着,我们再来看后面一句「教之道,贵以专」。

这句话的理解,一共有两个,一个是说老师/父母在教育学生/子女时,要保持专注,二一个是说教育的重点,在于培养孩子专注的品质。灵遥个人认为这句话的重点,在后面一个意思。

在《异类》这本书里,作家格拉德·威尔曾经提到过这样一个定律,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会卓越,并非天资超人一等,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0000个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人变成世界大师的必要条件。

灵遥个人是很认同这一个观点的。

我有一个朋友,一开始的起点其实很高,985本科毕业,然后进入到了一家500强企业里做管培生。

这虽然是一个众人都很羡慕的高起点,但是,她却偏偏不满意,满脑子想的都是都做没挑战性,领导和同事都傻傻乎乎的,自己是有大志向的人,要出国,要圆自己的研究生梦。

于是,在干到第2年的时候,她便潇洒转身,离开了这家公司,去到了英国一所大学里深造。

然而,不巧的是,她毕业时刚好赶上大规模的疫情爆发,使得找工作变得格外艰难。再加上她以前只积累了3年多的经验,很多企业在考虑干部培养时,也不敢用她这样刚入门的。

结果,她便不得不先后去小公司里安身,路子也越走越窄,和她的老同学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其实,以她的条件,完全可以去一边工作积累经验,一边去读一个在职研究生来提升自己的学历。

毕竟,对企业来说,你的教育背景只是一个起点,更重要的是你能否踏踏实实地干下去,用你的知识和技能为企业创造出更大的价值。


所以,从她的故事中,我们也要明白,天才都是1%的灵感,加99%的努力浇灌而成的。

你即便是已经有了前面1%的灵感,找到了那条最适合你的跑道,也要用99%的汗水和努力,来证明这件事你拿给你来做,就是会拿给比别人做更好。


所以,如果你常常发现,自己明明很努力,就是遇不到伯乐时,请先放低你的姿态,坚持做个3-5年再说吧~

以上,便是我对《三字经》第二句话的解读。

希望你喜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