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莞民工的留言火了!这就是读书的意义!

 若水本如 2020-06-27

1

近日,一湖北农民工在东莞图书馆的留言火了:

“我来东莞17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12年…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

很多东莞图书馆这样回复:

下面这位就是从2008年至今连续在图书馆读了12年书的吴桂春:

他说:“我的第一职业是打工,第二职业就是看书。”

“做人要有正气,要知道是非,通过读书知道怎么样做事,怎么样做人。”

无独有偶,前两年,也有一则在教室黑板上的农名工留言:

他写道:

不奋斗,你的才华如何配上你的任性;

不奋斗,你的脚步如何赶上父母老去的速度;

不奋斗,世界那么大,你靠什么去看看;

一个人老去的时候,最痛苦的事情,不是失败,而是我本可以。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海,自己不扬帆,没人帮你启航,只有拼出来的成功,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写下这番话的,是假期在该校进行维修施工的河南兰考农民工刘远华。

刘远华告诉记者,他们当时一行8人干活后在教室临时休息,回忆起自己年少求学的岁月,同时又想念家中读初中的儿子,还想激励下城里的孩子不负美好时光,有感而发,于是在黑板上抄下了这段话!

交易担保 水木然商城 千秋大业一壶茶!水木然推荐 小程序

2

如果你问我今生到目前为止,最后悔的事是什么?

是早些年没有趁机多买几套房吗?

并不是。

我的回答是:是我在该读书的年纪,没有好好的读书。

我认为在中国最无耻的事情,就是让穷人放弃读书。

中国社会最公平的地方之一,就是永远都给穷人留了机会,让他们实现人生的逆袭,而读书就是人生最好的逆袭机会,没有之一。

交易担保 水木然商城 水木然新书《深层认知》+《价值规律》 小程序

中国的教育制度保证了阶层的流动性,无论你出身多么卑微,奋斗就能改变命运,这也是中国社会为什么始终充满活力的原因。

很多人认为我们学的那些文化课今后都用不上,都是没有用的,真的是这样吗?

持这种说法的人真的很无知。可能在这些人眼里,你读的书只有可以直接兑换成钱才是有用的。

学习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直接用,而是开发我们的大脑,激发我们的想象力,提高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如果一个人一直妄想能学到一个什么技巧,然后就可以坐享其成,去混吃混喝一辈子,那么这世界上的一起对他来说都是没用的。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是思维的差别,而思维可以通过学习去锻炼和提升,进而形成思维系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不是人云亦云。

学习知识和原理的目的,是让我们捕捉各种表象背后的本质,让我们走出下愚的死循环,步入到上智的境界。

再来看两副图:

这一副图告诉我们:只有知识累积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能看透这个世界的真相。为什么有人胸怀大志、光明坦荡,而有的人斤斤计较、整日哀叹,其实很大程度上跟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有关。

再来看第二张图:

你要明白,没有一个科目是多余的:数学锻炼你的逻辑,物理让你深刻,化学让你学会看微观,语文让你陶冶情操,历史让你看懂规律,地理让你看透万象等等。正是有了众多知识做积累,才有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最终升华成了智慧!

即便是那些晦涩难懂的知识,你在当时并不能完全理解,只能按照要求去死记硬背,但是当你今后走向社会,随着你的的阅历和监视越来越多,总有一天你会对当初背诵的知识点有所感悟,反而你理解的会更深刻。

相反,即使一个人天生的悟性很高,非常聪明,但是如果他积累的知识不够多,也很难建立自己的思想体系,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有点轻飘飘的感觉,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当年读书不好的人,长大后总想返回学校读书的原因。

现在的孩子津津乐道于几个文化不高、但事业有成的名人,用于堵住家长苦口婆心的嘴。

然而事实是:这样的人只是少数,大多数不爱学习的孩子,长大之后却发现,自己用几年疯狂的青春,换来了一生的卑微。

还是那句话:读书虽苦,却是最轻松的那条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