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胜贫困农民的身份是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淡抹記憶 2020-06-27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揭竿而起,点燃了人们心中抗秦的怒火,一时间“集体响应”,最终推倒了秦王朝的“大厦”

陈胜,吴广是最早举起反秦大旗的功臣,至于他们的身份,自然也是处于秦王朝最底层的贫苦农民了。原因在于司马迁在《史记》中写的两句话:一是“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二是“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陈胜贫困农民的身份是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秦时的闾左住的是贫民,闾右住的是富人。古时候有“凡曾以富为右,贫弱为左”的说法。据《史记》中记载,陈胜吴广任“屯长”一职,那这个代表陈胜吴广身份地位的词汇,对我们推断他们是不是贫民可就十分重要了,陈胜吴广到底是不是贫困农民,以下几点可以看出端倪

“屯长”正解

我们先来看看《正韵》说:“勒兵而守为屯”。《陈胜传》注:“人所聚曰屯,其为长,帅也”。这也就证实了屯长即一屯之主将或者统帅,是秦朝军队中的下级军官,隶属于秦二十爵位中的第五级爵位大夫,职俸是二百石,地位仅次于政法干部县尉的带兵干部。众所周知,秦朝的二十爵位是以军功晋升的,屯长可是掌管五十人,这样的“屯长”怎么绝不是一个贫困农民能够担当的。

陈胜贫困农民的身份是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秦朝官职

秦朝的官职等级森严,官职制度把控的相当严谨,在秦代当官为吏都必须有爵位,基层官吏一般是有豪绅担任,绝不会随随便便在闾左贫民窟中随意挑选充任 ,一般的贫民也没有资格担任任何官职。陈胜吴广能被任命屯长,只有两个可能,要么他们是地方豪强(就如刘邦一样),要么就是有爵位的人。

咬文嚼字

除了上文这两样可考的史实,还有一些细微之处,同样透漏着陈胜吴广与普通农民的身份有着巨大的差别。

《史记》中起义前,陈胜的第一句话是:“公等遇雨.....”这里的“公”字,在古文中对自己来说是一个谦辞,表示对别人的敬重,“等”字则表明了人数较多。平头老百姓是不会用“公”来称呼自己的,足以表明了陈胜与他的对话者的身份,是根本不同,这就是一个上位者与手下的对话。

如果上句尚有牵强,接下来这句就则更加殷实,“籍弟令毋斩......”这句话的完整意思应该是:“诸位遇到天降大雨,戍边已经时期,按照法律都得杀头,即使兄弟我下令不斩你们,你们的前途也是十分悲惨,因为戍边的死者占十之六七”这段话中“籍”的含义与今天我们常用的“即使”“即令”相通,有退让的意思;而“弟”字又是在众人面前对自己的谦称,这更加说明陈胜的身份与戍边的农民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何况当中的“令”字,在当时没有 一定的权势是说不出来的,更何况是“令毋斩”!

陈胜贫困农民的身份是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意识形态

还有个值得大家注意一下,陈胜作为一个贫困农民似乎懂得过多了一点吗?从在田间地头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到“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再到最经典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是一个贫困农民该有的意识形态吗?田间地头舒展一下理想抱负还可以理解,但去戍边一去就几乎有去无回他是怎么知道的,一个贫困农民还时常玩政治,搞军事吗?显然他就不是一个贫困农民,在说到那句最经典的,当时的人们都是愚昧无知的,宣传的都是天命神授之类的洗脑,他怎么知道王侯将相可以代替,没看过争权夺势的厮杀,没有军事素养的磨练是绝不会有这样胆大的想法的

陈胜贫困农民的身份是假的?司马迁在《史记》中已经给出了答案

从上种种,我们可以梳理出他们的人生轨迹:城邑平民出身,有官还有字(刘邦当时就没有字),有特殊背景,掌握着九百名戍边农民的命运,绝非无地,无宅,无地位的贫苦农民这样简单。

对于陈胜吴广的身份地位大家 有什么看法呢!期待你的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