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思明居士 2023-07-14 发布于河北

陈胜吴广二人带兵起义,按理说两人的关系情同手足,然而为什么最终吴广还是死于陈胜刀下呢?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相信许多人依旧对初一必背课文的开头印象深刻,同时对陈胜吴广组合印象深刻。

陈胜吴广起义前打算借鬼神在众人中树立威信,于是陈胜便“让吴广到驻地旁的祠庙去,夜间点燃篝火,模仿狐狸的声音呼叫。”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假狐狸之口道出了的“大楚兴,陈胜王”,并没有吴广,毕竟王上只能有一个,吴广在中学课本里,就是陈胜的绿叶。

之所以陈胜成为了起义军的领头羊,一是因为最早陈胜吴广带民众们赴工的时候,陈胜是正屯长,吴广是副屯长。

二是因为陈胜与吴广相比,陈胜的手腕与能力强于吴广,因此陈胜在人们心中胜过了打仗厉害的吴广。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其三,陈胜有广大的“群众基础”,他与手下部将的关系比吴广好。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陈胜早期比吴广得人心。

然而,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中没有告诉我们的事情是——陈胜吴广的起义,仅仅持续了六个月,便以彻底失败的悲惨结局告终。

为什么最终吴广死于陈胜刀下?这究竟有什么隐情呢?《史记》还告诉了我们什么?别着急,我们一起来看看!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吴广的死,是咎由自取的结果

虽然《史记》前期对吴广的描写是“一向爱护别人”,然而《史记》也暗示了,吴广的性格是有一定缺陷的。

陈胜给吴广分配的下属里,有一位田臧将军。他对吴广的评价是:“……假王骄横,不懂用兵打仗,无法跟他商议……”

这短短三句话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总共有三点。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第一点,吴广虽然是陈胜的附庸,但田臧直接称呼其顶头上司为“假王”,透露出的蔑视不止一星半点,全无对直系领导的尊重。

第二点,吴将军也是能带兵打仗的,但其实力在起义军中或许排不上名号,难免会让手下不服管教。

第三点,吴广的群众基础不如陈胜。一个好的将领不单是要骁勇善战,对待自己的部下更要学会良好沟通,而吴广没能做到这一点。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也就是说,吴广并没有得到田臧的尊重与信任。因此,田臧与身边人一起假托陈王的命令杀了吴广,还把吴广的头颅献给了陈王。

陈胜默许除掉吴广又是为何

看似是田臧等人把吴广给杀了,但后来陈胜派遣使者赐给田臧楚国令尹的印信,任命田臧为上将军。这说明,陈胜也是想除掉吴广的。

陈胜从出生就是农民,然而他不认命。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在雇佣耕地的中途,停下手头的工作到田埂上“惆怅忿恨”。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陈胜不是希望同侪能富贵然后互相照应,就是不满同僚不懂他的心。现在可以说他是志存高远,但是也可以说他是夜郎自大。

陈胜除掉吴广,完全是因为他就是一个没有实力还骄傲自大的人,《史记》并没有记载他与吴广有私仇,陈胜的失败单纯是个人主义作祟。

陈胜起义后期已经岌岌可危了,可他还任性地默许田臧杀掉手足吴广,之后还给了田臧高官刚愎自用的陈胜最终也死于下属的倒戈。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吴广的死,亦可以归因于群体性谋杀

既然陈胜吴广的人品并不满足于领袖的基本要求,拥护他们的队伍自然也是充满了劣性,这支队伍随时会背叛陈胜与吴广。

就拿田臧将军举例,他自负而不自知。田臧认为在战事吃紧的情况下,队伍不能依照吴广的命令继续攻打荥阳,应该让精锐去迎击秦军。

于是田臧便以下犯上,与部下一起假托陈胜的命令杀了吴广。然而他却因为自己的战略,在与秦军的交战中,付出了生命。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陈胜吴广没能引导好追随他们的民众,以至于队伍生了二心,最终起义失败,他们在自己人手中断送了生命。

年轻人要牢记《史记》的启示

《史记》陈涉世家第十八,其实不是由司马迁编写的,是由褚少孙所总结、批言与注释的。

褚先生在陈胜篇的结尾启示,先王要以仁义为根本,而以坚固的要塞与法令条文为细枝末节。

陈胜为啥一定要除去吴广?司马迁《史记》说出原因,年轻人要牢记

陈胜吴广举起反抗秦国、为天下人除暴的旗帜,这是值得人们去赞扬起义军的。然而他们的队伍自上而下,没有一人,行仁义之事。

古人在警示年轻人,初心易得,但却难守!合格的统治者必须给天下的老百姓们带来想要的幸福生活,不能只想着自己。

古人还在警示,身为个人需要以诚相待,要尊重别人的价值;与人沟通要讲求将心比心,做到宽以待人。不生隔阂,便不会招致杀身之祸。

参考文献

  1. 齐豫生, 夏于全.史记[M].长春: 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20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