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漠风沙 千古忠魂 ——读《班超传》手记?????

 秦人郎春 2020-06-27

新疆风光

   好的历史小说,在用故事感动人的同时,总能让人学到不少历史知识,至少也能澄清一些记忆中似是而非的迷蒙。郎春老师的《班超传》就是这样一部好的历史小说,读了它不但让我认识了一众英雄豪士,更让我对西域那一方土地充满了憧憬。

    “西域”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书·西域传》中,它在狭义的地理概念中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区。广义上则是指凡是通过狭义西域所能到达的区域,包括亚洲中、西部地区。在我的印象里,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它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是连接欧亚大陆的纽带和桥梁。

   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了内陆与西域地区的联系。为了守卫这块广袤的疆土,无数将士献出了生命,演绎了一个又一个“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悲壮故事。

   东汉时期,有一位官拜定远候的大将军,他少年立志“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不惑之年“投笔从戎”出使西域,从此将自己的后半生与这片土地紧紧地连在一起。这位伟大的人物就是东汉时期的军事家、政治家班超。

   郎春老师创作的这部四十多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就是艺术地再现班超起伏跌宕一生的。《班超传》虽然是一本传记小说,但作者郎春老师查阅了《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史料,并深入敦煌、库尔勒、伊犁等地寻访当年的古战场遗迹,使这部小说在扣人心弦的情节之上,又满含着浓郁的边塞风情。

   一、出身世家,生活艰辛难改少年壮志。

   班超可以称得上出身于世家名门,他的父亲班彪曾是东汉的大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哥哥班固更是一位载入史册的文学家,所著《汉书》开创“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妹妹班昭是我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她在哥哥班固病逝之后,承担起续写《汉书》的历史重任。

   就是在这样一个儒学世家中,班超从小立志,他“认为大丈夫如果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少年班超曾在寺庙拜师学武,这为他日后征战疆场打下了基础。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在班超22岁时,父亲因病过世,这使得并不富裕的班家雪上加霜。迫于生计,班超在街上摆摊抄书,以此养家糊口。直到年逾四十,他才有机会跟随父亲的旧交窦固来到西域,从此在这片异域疆土上大显身手,完成了自己的伟大志向。

   二、历经三十余载戍边生涯,为“二通丝绸之路”立下丰功伟绩。

   不惑之年的班超,随军进入西域之后,在军事管理方面展现出超人的才能。尤其是在红柳滩伏击中一战成名,他利用孙子兵法中“诱敌深入”、“关门打狗的”办法,大败匈奴军队。

   凭借着一身肝胆和智勇双全的过人本领,班超接受汉明帝的委派,出使西域,这是他辉煌人生的开始。进入西域地区以后,班超用他的勇武和人格魅力征服了各个国家。莎车之战、智退大月氏、火烧匈奴大营,在西域的三十多年里,其中有二十年是在战场上度过的,班超带领他的部下,南征北战,在血雨腥风中铸就了东汉王朝的西域版图,第二次打通了丝绸之路。

   三、实施民族大融合的政策,为西域地区带来繁荣昌盛。

   收复了西域三十六国之后,一个更大的问题摆在班超面前,如何让这三十六国的人民安居乐业?班超鼓励汉人与西域各族人民生活在一起,大家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发展生产。

   他采用“民族融合”、“无为而治”的办法,放手让各国首领根据自己国家的具体情况,独立管理国家事务,只在军事和外交方面与大汉王朝保持一致。他还改革税制,减轻人民的生活负担。经过十年的治理,西域地区的人民结束了以往的战争生活,百姓安居乐业,边疆地区出现了长治久安的繁荣景象。

   在《班超传》这本书中,郎春老师不仅运用丰富的史实,再现了金戈铁马的战争场面,而且将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塑造出米夏公主这样一个敢爱敢恨的形象,为全书增添了侠骨柔情的韵味。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有故人。有班超传这本书做向导,我一定争取到那块神奇的土地上走一走,亲自领略一下书中的美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