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zcygx 2020-06-27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作者 | 水清慢语 编辑|欣欣

01

2019年11月,出于个人长远发展的考虑,我跳槽来到现在的单位,担任部门负责人一职。

刚入职那段时间,我如履薄冰,压力大到每晚睡不着。

我所在的部门已成立多年,业务庞杂,管理混乱。更糟糕的是,部门同事全部都比我年长,而且都是“老油条”,早已形成自己的处事哲学。很长一段时间,她们看向我的目光中都带着探询和质疑。

果不其然,我第一次主持部门例会时,就出现了严重的“翻车”现象。虽然提前做了准备,但是同事们东拉西扯,一会儿就跑题了,我很快成了可有可无的“透明人”,多次想拉回主题都被直接无视了。

这种情况持续了好几次,让我本能地抗拒开会,心里着急却也无能为力。

这对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从带着嫡系部队“冲锋陷阵”,到孤立无援,不是没有落差,不是不失落。

但是我知道,跳出舒适区才会有新的成长,越过眼前的障碍,才会有质的飞跃。

作为一个科班出身的硕士,且有几年管理经验,想要在这个团队站稳脚跟,我必须要有专业自信,最重要的就是做出一些成绩,让大家看到我的能力。

于是,我卯足了劲儿默默努力,理清我们部门的人员和工作,优化工作流程,做好工作规划。

2020年初,在全员例会上,当我逻辑清晰地说出部门业务规划时,领导给出了高度的赞扬和肯定,部门同事看向我的样子也像是卸下了一丝防备。

在8个月的时间里,我越来越游刃有余,逐渐赢得了团队的信任,部门工作开展慢慢走上正轨。2020上半年,我们部门在短时间内上线了多个优质项目,得到了相关方的一致好评。

单位开展年终绩效考核,我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评价:“能力很强,你来之前你们部门是最混乱的,现在是最让我放心的。”

作为一个空降管理者,没有哪句话比这一句更让我振奋的了。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02

在8个月的不断尝试和调整中,我总结出了以下4点具体的经验,分享给大家:

1.多观察、多倾听,迅速掌握相关业务情况

刚来到新单位时,一切都是陌生的,虽然有几年工作经历,也不缺乏管理经验,但我还是小心翼翼、谨言慎行。

部门已成立多年,负责人也换了好几个,每个人风格都不一样,仅从现有的不成体系的资料中是很难掌握业务情况的。

短时间的迷茫后,我采取了两个方法。一是坦诚地和领导沟通,确认在单位规划中本部门的定位和目标;二是多观察,与团队同事一对一沟通,了解每个人的具体工作开展情况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因为部门同事都比我年长,所以在沟通中我充分尊重她们,真诚倾听、虚心请教。差不多一个月后,我大致清楚了部门业务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与单位规划目标的偏差情况。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2. 学会屏蔽质疑的声音,用实力为自己发声

了解到部门工作的问题所在,我尝试一点一点推动变革。但是,在多年的工作经历中,大家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问题处理模式,新的变化是对她们内心秩序的一种破坏,大家明里暗里拒绝变动。

所有业务不得不紧急转到线上,有一些业务相对容易,有一些业务需要重新设计才能确保线上效果。

在一个线上项目的设计与研讨中,同事们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有人公开质疑我提出的解决方案,理由是对一线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她们了解。

我没有反驳什么,主动提出前期执行我来负责。在项目上线过程中,我亲自示范怎么进行线上互动、怎么处理突发问题,效果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也是从这次开始,同事们不再质疑我的实力,我提出的改进建议,她们也渐渐不再排斥。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3. 学会正确的开会方式,积极凝聚团队力量

在最初几次的部门例会中,我发现同事们普遍散漫,要不就是漫不经心、人云亦云,要不就是容易陷入细节,在同事的插科打诨中就跑题了。

沮丧之余,我决定改进开会方式。

首先,提前拟定清晰的会议议程,明确会议议题,让每个人提前有所准备。其次,让每个人的声音都被听到,意识到自己是团队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机构化的安排之下,大家聚焦会议目标,注意力得以集中,会议效率有所保障,跑题的情况也越来越少。

此外,每次会议我会征集大家的意见,抛出一两个特别主题,引导同事们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在充分的沟通中及时处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在不停的改进中,我发现部门例会的氛围越来越好,同事们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不会再把例会当作走过场,而是每一次真的有所收获。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4. 学会适度放权,让每个人的价值都被看到

管理者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养团队成员,让每个人的能力最大化。人是最宝贵的财富,如果团队成员不成长,负责人能力再强也无济于事。因为好的想法落不了地,也就没有任何意义。

作为一个空降管理者,我深知自己不可能比在一线多年的她们更了解业务的细节,我也没必要去了解所有的细节。每个人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对同事多一些信任,对方才能更积极主动。

想明白这些之后,我开始适度放权。

比如,当确定一个事情时,我会在例会上对相应同事说:“姐,我知道您在这方面的经验最丰富,也最有发言权,这个事情您来牵头吧,需要支持时随时找我。您只需要让我了解进度和效果如何,具体推进您自己决定就可以。”

同事觉得有自主权了,主动性也上来了。更重要的是,在执行的全过程中,因为更有掌控感和空间感,个人成就感也得以大大提升。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优势,将个人优势最大化,调动起每个人的积极性,团队能效才能最大化,这是我这半年多来深有感触的一点。

03

空降管理者势必要接受种种考验,因为一开始总是伴随着种种质疑声和不信任。不管个人能力多强,以前的成就多辉煌,都需要低调一点,把过去清零,在重重挑战中重新走出自己的路。

管理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人是复杂多变的,但是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被理解、被支持、被看到价值。

所以,多倾听多观察、少说话少评价,尽快了解团队成员的特点,用解决棘手问题的实力为自己代言。还要学会开团队会议,学会放权对一些靠谱的成员委以重任。

做一个有温度、有方法的管理者,愿我们都能成为乘风破浪的职场人!

作者简介:水清慢语,做有意思的事情,写有温度的文字,愿与你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光与暖。

我用8个月时间征服一群“老油条”,成为了公司最年轻的管理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