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低调了近1000年,阜阳这座古镇要在全国出名,投资5亿元打造

 敦厚书屋 2020-06-27

阜阳,安徽省人口超千万的城市。同样阜阳也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城市,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这片物华天宝的土地上,有着众多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古镇。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些古镇有的开始慢慢淡出历史舞台。有的古镇正在被开发成旅游景点,等待着涅槃重生;有的则被列为历史保护区,防止人为的破坏;有的则被冷落,被遗弃,直到颓败。

长官古镇位于临泉县中部,历史悠久,风景秀丽,镇内回汉两族长期集聚生活,和睦相处。古镇形成集市距今已有1200多年,旧时润水穿镇而过,延河、小延河在镇子的东边交汇,当时为漕集重地。宋朝时运粮水路骑延河两岸,街道低洼,时称“漕子集”。延河两边商铺林立,商贾云集,码头樯帆云集。明清时,这里商业贸易更加兴盛,山陕商人云集,历史文化遗存丰厚,生态环境优良,享有“千年古镇,皖北江南”的美誉。

早前因为该镇文物单位年久失修,基础设施欠账较多,缺乏合理规划,许多古建筑都惨遭破坏,继续改建和修葺。当地政府在本就不多的财政预算中拿出5个亿,打造长官古镇文化旅游项目。此举一是可以对古镇进行很好的保护,二是可以深度开发古镇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旅游业发展。

长官古镇内回汉两族集聚,现有明清古建筑清真寺、山陕会馆等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有汉代杨营聚落遗址、王营佛胜寺明代佛像、临泉县革命传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育才阁。

民国初年,长官集封建保守,政治腐败,匪患严重,自然灾难频发。1923年革命家张蕴华弃学返乡,带领当地学生会、穷人会、夜校等,提出“扒庙宇,打神像,兴学堂”的口号,带领学生、教师和穷人先后扒掉7座庙宇和文昌阁,又扒掉自家的3间瓦房,并勒令当地土豪劣绅献粮献款建成育才阁。

古清真寺建于明代万历(1573)年间,已有450余年历史,作为当地回民礼拜场所。因年久失修,当地正骨在1983年拨专款又重修了大殿、讲堂、门楼,使清真寺面貌焕然一新。

顺治十八年(1661年),山陕晋商李本、李书兄弟俩买土地共31亩,重修山陕会馆的大关帝庙、东西厢房、花戏楼等。一座雄伟、富丽,具有鲜明地方风格的古建筑群矗立于长官集东。现如今山陕会馆分为戏楼和关帝庙两部分。从正面看,会馆是一排七间楼房,中间为戏楼正门。墙上砖刻有亭台、楼阁、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玲珑剔透,栩栩如生。见证了晋商200年可歌可泣、壮怀激烈、史诗般的寻求财富之路。

现在长官古镇大半都已经改造完成,不久的将来,长官将成为临泉的一张古镇名片。这些颇具历史文化的古迹,将会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涅槃重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