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消失的夏至节2

 钟家台 2020-06-27

皇帝带头搞这一套夏至活动,必然有带头效应。封建王朝统治上层的这种做法,在古代民间也逐步形成了在夏至祭祖的习俗。从战国时期开始,这种习俗就出现了。《管子》一书中记载,在夏至日这一天,同族之人要聚集起来祭祀先祖。因为夏至前后也是春小麦收获之时,因此常常用新麦来充当祭祀贡品。

祭祀的主要内容,就是希望祖先能够护佑家人身体健康、农业生产顺利等等,因为与农业生产有关,因此我国古代民间的夏至日祭祀中,也常常会祭祀一下地方性的特殊神仙,比如在江南地区就流行过祭田公田婆,来保佑自己接下来的农事顺利。

因为夏至节在古代被统治阶级和普通老百姓用来开展活动,因此也出现了一些夏至的饮食习俗。比如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南方的人们在夏至节这一天就流行吃粽子,那个时候粽子还没有完全成为端午节的独有食品,到了唐代,夏至节的时候人们流行吃烤鹅。清代,北方的北京、山东等地人们流行在夏至节这一天吃过水面,而南方则很多地方流行吃夏至粥,这种粥是用小麦、红枣、红豆等等再加上糖煮成的。

说到这里,列位读者听友大约可以得出自己的结论,那就是夏至节在我国古代是有历史、有制度还有风俗的。但是为什么如今夏至节却消失了,只留下了夏至呢?

先解释一下这其中的直接原因。首先是封建王朝的覆灭,让古代夏至节最高级别的行动倡导者——封建皇帝也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比如说,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就没参加过一次夏至祭典,那个时候他年纪太小,而他还没长大,清朝就已经完蛋了。

儿时溥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