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为什么你总被别人影响情绪,是因为你不懂“巴纳姆效应”

 萍水相逢acxdz8 2020-06-27

1

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

你可能发现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人打哈欠以后,接下来他周围会有几个人也忍不住打起了哈欠。

这种来自外界信息的暗示,会使周围的人产生自我认知的偏差,这种偏差有时会影响到认知的正确度。

有位心理学家给一群人做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检查表后,拿出两份结果让参与者判断哪一份是自己的结果。这两份结果中,一份是参与者自己的结果,另一份是多数人的回答平均起来的结果。

结果,参与者竟然都认为后者更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格特征。

心理学研究揭示:人很容易相信一个笼统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十分空洞,他仍然认为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

正如一位名叫巴纳姆的著名杂技师对自己的表演作出的评价,他说他的表演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他所表演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从而使得“每一分钟都有人上当受骗”。因此,心理学家便将这种倾向于相信笼统性描述的心理特征命名为“巴纳姆效应”。

2

从情绪方面来划分,人的性情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理智型和感情用事型。

理智型的人在所有的事情面前都能够做到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他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感情用事型的人在面对外界的影响时,他们往往随性而为,不计后果。

如此一来,他们就会陷入巴纳姆效应的泥沼而无法自拔。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美国纽约举行。刘易斯以绝对优势将其他选手甩到身后。决赛时也非常顺利,已经胜利在望了,只要再得几分他便可以稳拿冠军了。

可是,就在这时,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于是他赶忙挥手将苍蝇赶走了。可是,当他再次俯身准备击球的时候,那只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这时,刘易斯的情绪发生了一些变化,他开始因这只讨厌的苍蝇不断落到主球上而生气。

更让他生气的是,那只苍蝇仿佛是有意要与他作对,只要他一回到球台准备击球,那只苍蝇就会重新落到主球上来。这时,刘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他终于失去理智,难以抑制的愤怒使得他突然用球杆去击打苍蝇,结果球杆触动了主球,裁判判他击球,他也因此失去了一轮机会。

经过这一番折腾,刘易斯方寸大乱,从而在后来的比赛中连连失利,而他的对手约翰·迪瑞却愈战愈勇,迅速赶了上来并将其超越,最终赢了这场比赛。

第二天早上,人们在河里发现了刘易斯的尸体,他投河自杀了!

3

一名原本所向无敌的世界冠军居然被一只小小的苍蝇打败!这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很多人看来,刘易斯当时完全没有必要去管那只苍蝇的事情,随它去就好了。

一只苍蝇落到主球上几乎不会影响击球,但是就是因为烦人的苍蝇,使得他最后输掉了比赛。其实,看到烦人的苍蝇后,他的情绪失控了一次,但下次就应该控制,然而他却没有做到这一点,最终被这只烦人的苍蝇打乱了节奏,而在因一次不理智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后,他不是去考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而是再一次以一种更加不理智的行为来把悲剧上演——自杀。

心理学家指出,每一个人都应努力做自己情绪的主人,都应在至关重要的时刻保持理智。即使当时没能左右自己的情绪,也应努力使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理智,这样才能把损失降到最低。

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都会与他人接触,外在的一些变化总会不断影响我们,比如,他人的言行举止,自然环境的冷暖变化,客观事物的更替等等。这时倘若我们不能以平静的心态来对待,就很难收获轻松与快乐。

由于巴纳姆效应具有笼统性和一般性的特点,因此使得很多描述似是而非,从而影响人们的真实判断。一旦判断出现偏差,很容易会导致人情绪失控。而情绪失控的后果就是所谓“冲动是魔鬼”,它会阻碍你成功,会掠夺你的快乐……

因此,想要让自己生活得更加快乐,能够最终成为掌控自我情绪的精英,我们就必须要打破巴纳姆效应,这需要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时刻以平常心去面对眼前发生的一切。

4

生活中,如果有人对你恶言相加,不要马上去反击,试试做几个深呼吸,在心里告诫自己不要冲动,要三思而后行,让自己慢慢平静下来,告诉自己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当你想通了,你就不会再有那么大的情绪波动了,也就不会受他人的影响了。

下面,来看看哈里斯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的:

一天,著名作家哈里斯和他的朋友在街上闲逛。哈里斯看见一家卖报纸的小摊,就向摊主买了一份报纸,并且很有礼貌地说了一声“谢谢”,没想到这个摊主给了哈里斯一个让人看起来很是臭臭的表情。

朋友当时很气愤,但是看哈里斯没有什么反应,就没有多说什么。当哈里斯跟他朋友又走了一段路后,朋友终于忍不住了,问道:“你不认为刚才那个摊贩的态度很差吗?对此你不感到气愤吗?”

哈里斯笑笑说:“我每天来他这里买报纸,他都是这样的,这没什么啊!”

朋友更惊讶了:“他每天对你的态度都是这样差,你为什么还是每次都很有礼貌地跟他说谢谢呢?”

哈里斯笑着对朋友说:“我们何必让别人来影响自己的心情呢!”

5

是啊!情绪是自己的,何必让别人来左右呢?生活是自己的,何必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呢?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倘若凡事斤斤计较,估计会永远得不到平和。不如学着多一点豁达,多一分宽容,多一些理性,让不满、愤怒、忧郁像滴落在旱地上的一滴水,瞬间蒸发。

心理学家指出,一个成熟而心理健康的人,通常都对“自我”有一个清晰而持续的概念,能够做到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倘若一个人缺乏对自己的清晰而完整的概念,那么他也会因此而缺乏生活目标,从而失掉生存的价值感和充实感。如此一来,便很难应付复杂的社会生活。

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客观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最终使自身减少情绪化,增强理智性。就如同在头脑中装上一个控制情绪活动的“开关”,让情绪活动听从理智和意志的节制。

凡是能有效地节制情绪的人,也就能基本保持情绪的平静和稳定,不会轻易被他人所影响,这才是成功者取得成功的关键。

- The End -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请留言,大家一起交流。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