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玫瑾:这种性格的孩子,在学校多半会被欺负,和家长教育有关系

 佳茵妮 2020-06-27

校园本该是一片净土,是孩子们追求知识的殿堂。然而有人的地方,总是会有很多矛盾。一些管理比较差的学校,也很容易出现校园暴力。父母不要觉得校园暴力离自己的孩子很远。有研究者以“索要钱财、孤立排斥、威胁恐吓、身体霸凌”等为定义,调查了18万中学生,有66.1%的孩子,受到过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校园暴力。

01

李玫瑾教授:这种性格的孩子,在学校多半会被欺负,家长脱不了关系

孩子遭受到校园暴力,根本原因是施暴者本身品行不过关,而孩子自己的性格,也是其中诱因。致力于研究中国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的李玫瑾教授曾指出:“这种性格的孩子,在学校多半会被欺负,和家长教育有关系,家长脱不了关系。”

那么是哪种性格的孩子,在学校更容易受到欺凌呢?来看一个例子:

杨雪(化名)是一个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出生于农村的她是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杨雪,性格柔弱、胆小怕事。因为爷爷奶奶从小就教育她:“在学校被欺负了,能忍就忍,实在不行就告诉老师。”

性格柔弱的杨雪,按照爷爷奶奶说的做,却一再地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告诉老师,老师也只是和稀泥,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她爸爸回家,看到杨雪身上被打的淤青后,强硬地拉着孩子去学校要个说法,要求欺负杨雪的人道歉,并且赔偿医药费。爸爸强势的做法,才让杨雪以后不再受到欺负。

在回家的路上,爸爸教育杨雪:“你越软弱,别人就越欺负你,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敢于反抗,你还可以和爸爸说,爸爸一定会给你撑腰。”

软弱的孩子,在学校里更容易成为被欺凌的对象。俗话说,柿子挑软的捏。很多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他们欺负的对象,大多是性格软弱的孩子,因为性格软弱的孩子,被欺负以后多半会默默承受,不会告诉老师和家长。而一味地软弱和退让,只会让施暴者变本加厉。

02

父母应该怎么教育孩子面对校园暴力呢?

1.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

不少父母都会告诉孩子“在学校被欺负了要告诉老师”,然而告诉老师并不是很好的选择。不负责的老师怕麻烦,处理问题和稀泥;认真负责的老师,又不能严厉处罚孩子,起不到惩戒施暴者的作用。所以,父母教育孩子应对校园暴力的时候,不要把所有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一味地让孩子去告诉老师。

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反击

想要让孩子避免校园暴力,就要勇于反击,让施暴者知道自己不是好欺负的,才能远离校园暴力。父母就应该要教会孩子反击,而且要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反击。这个安全,包括自己的安全和施暴者的安全。如果对方人多,不可盲目反击,以免受伤。反击的时候,也不能下手太重,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3.家长亲自出面交涉

有的时候,孩子因为能力不足,无法妥善地应对校园暴力,家长就应该要亲自出面交涉,和施暴者的家长沟通交流,让其好好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态度一定要强硬,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以暴制暴”。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