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文胜谈基因编辑:科学百无禁忌,但要为人类未来负责

 风吟楼 2020-06-27

基因编辑技术打第一天起就着染了浓厚的伦理争议色彩。从不同的伦理立场,人们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基因编辑的确是一把近乎魔法的剪刀。人用它就能克服运气通过施加病痛而带给人的嘲弄。通过基因编辑的魔法,我们完全可以相信,总有一天,不仅许多疾病会被“天然地”排除在了人类经验之外,而且,人也会变得更加像“人”——一种相貌俊美、肢体优雅、聪明伶俐、茁壮得像天使的完善生灵。然而基因编辑真的只是这样吗?来看看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魏文胜的观点。

未来科学大奖周

系列访谈

魏文胜



科学百无禁忌 但要为未来负责



我叫魏文胜,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教授,研究领域是基因编辑。基因编辑其实是所有技术的一种,我觉得所有技术面临的一些所谓争议也好,或者说伦理的一些问题也好,基因编辑同样也会面临,只是不同的技术,它涉及的伦理,内容是不一样的,或者是否涉及伦理,其实也不一样。

从研究层面来讲的话,我觉得没有太多的禁忌,就是说,因为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个兴趣导向,或者说是好奇心导向的一个东西。我觉得这个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你具体选择做什么,或者特别是应用技术做什么,的确是有考量的。特别是去年,这个基因编辑baby这样一个事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

我觉得的确是有这个问题,但是我其实刚才也说过,基因编辑它是一个技术,技术本身是没有任何好坏这个属性的,它的属性全部是人加上去的,就是说是什么人来做,以及特别是用来做什么,这里面的所谓的伦理或者说禁忌,其实就在于我们是能够用它来改变人类,这个人的自己是可遗传性的改变。

去年的基因编辑这个事情,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就是允不允许,这里面其实在编辑层面来讲的话,有一个很明确的划分,一个就是说,我们是做体细胞编辑,还是做生殖细胞编辑,这是一个非常明确的一个分水岭,生殖细胞编辑就是以我们所谓的生殖为目的的这个编辑的话,你所做的所有这些编辑,导致的这个结果,这个改变,其实它是可以遗传的,它传给后代的。

这里面遇到的,它的巨大的争议就在于,它在科学上的争议是在于你做的改变是否合理,你的知识是不是完备,你的后果是不是如你所想的,在技术层面上面是否安全,那么从伦理角度上讲的话,你有没有权利做这种改变。所以这争议是非常非常多的,所以而且对这样一个从科学界来讲的话,其实是比较统一的意见,就是这是个红线,所以之前也达成过共识,以研究为目的,在很早期阶段,这个胚胎发育阶段,你做一部分尝试,大家是可以的,但是这也是需要伦理,相关委员会的这个同意。

所以从政策法规来讲的话,也因为这个事件大家这个编辑这个技术变的非常敏感,就因为它有这个能力,它能够做到这么大的一个挑战和改变,我知道争议非常多,但是在科学界里面其实是,声音相对统一一点,包括我们最近在《Nature》上面也有一个文章,我也参与署名,我也支持,主要是MIT的Eric Lander和张锋他们发起的,就是我们能不能划一个红线,以生殖为目的的生殖细胞编辑,在短期内,比如说五年之内,我们就不用争议了,我们就是不允许这样做。

其实这个红线的目的是,希望在红线之外,我们最大的自由度反而是能够做这个编辑,特别是我们说的Somatic cell 体细胞编辑,其实在治疗方面的潜力跟它的这个应用价值极其的巨大,就是直接治病救人,这个其实是没有争议的。



基因编辑的医学应用领域有哪些



这个应用就非常多了,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对一些遗传病的治疗,因为很多遗传病,它其实是没有治疗,或者是没有好的治疗方案的。而它的危害又如此巨大,而之前又完全不能想象你能够治疗,是因为它在底层的编码的一些错误,有的这个工具以外的话,我们就有可能了,一个典型例子像我们叫βThalassemia,就是地中海贫血,β型地中海贫血,它其实是单碱基的突变造成的问题,就是所谓的β globing 它的这个构象的改变,它其实是用来在血红蛋白里面是要携氧的,它这个携氧能力不足以后,它红细胞都会改变,我们叫镰刀型或者之类,其他的一些名字,就是因为它的这个改变。

所以这些严重的贫血在,包括热带、亚热带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两广地区,光中国的病人大概已经上了30万,所以我们通常说它是一个Orphan disease,就是孤儿病,它其实不是孤儿病,从某种层面上来讲,它没有那么罕见,它不是罕见病的罕见病。

这里面,在治疗里面没有特别好的,包括输血,那输血又需要去铁,那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其实状况得不到根本的改变。所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是能够适应这个,用基因编辑来做的这个,包括单基因突变这个病非常多,有统计是6000还是上万不等,所以每一个单独的病种都有可能是一个罕见病,但是加起来的话,这个所有罕见病加起来,你就知道这个群体是多么的庞大。   

少数病,罕见病,每个病种其实还是蛮罕见的。但是有多罕见,又取决于这个不同,这个比例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个有两层意思,一个是我刚才讲的这个每一个病种它是罕见的,但是我们有成千上万个不同的这种罕见病,是极其庞大的。这是第一。

第二个,我觉得凡是对一个家庭来说,对一个病人来讲的话,这个病没有落到你身上,永远是罕见的。落到你身上就是百分之百,对不对?所以说我觉得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去关注的,但是罕见病或者是遗传病,只是这个基因编辑里能够去有可能解决的一个方向而已。

它还包括癌症的治疗,包括其它的,其实我们真正治疗的是小分子化合物,甚至是抗体类的药物,但是呢,因为基因编辑的技术本身它会大大的加快,这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用高通量筛选的方法,迅速建立因果关系,迅速筛到药物靶点,那这个恰好也是我们实验室做的最多的一个方向。



基因编辑可以和哪些学科相融合



因为基因编辑是一个新的技术,很多新的技术诞生,它其实往往都是学科交叉的一个结果。非常简单一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实验室做的比较多的高通量筛选,或者说这个functional genomics,它恰好是需要多学科,多种不同的技术集合在一起,比如说我们会用到基因编辑技术,我们会用到这个深度测序,就是或者说叫高通量测序技术,我们是需要用到生物信息分析技术,因为我们是需要大量的data的这个decoding,我们需要Bioinformatics帮助,所以它本身就是一个多学科。那如果说我们跨展到这个制药,以及跨展到治疗的话,你就可以想象,我们需要跟临床的结合,我们需要跟动物模型的结合。



面对科研失败怎么办?



这是打落牙齿往肚里吞。

你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被打击,对吧?你实验的失败,你跟学生的沟通,学生的这个压力,你的所处的这种压力,你东西做出来以后不被认可,你送审了以后referee的刁难,这个你每天都会面对,所有这些都是你需要去面对的,去经历的一些东西。

而且你在别人对你不认可情况下,你又得让自己静下心来去想明白逻辑是什么,对还是不对,接受还是不接受,不接受什么原因,所以这是一个非常有挑战的事情,那么你在更多的,其实是你日常经历的一些不成功,或者成功,所以说这个平衡心态,保持一个比较稍微平静的心态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在你最消沉的时候,你其实是知道,因为你经历过太多这种,你知道这个不是你最低的这种状态,或者低的这种程度,你很快会上去的,其实在别人夸你的时候,你高兴完了以后,你自己心里得明白,其实就是别人就客气一下,你不要太当真,或者说别真的把自己想的那样,我觉得这样的话会健康一点。



科学的魅力是什么?



对我来说,科学是我从事的一个职业,如果你让我现在现拍脑门想的话,我觉得我们这个行业在做一些不是那么重复的,或者说更多需要创造性的一个东西。所以他获得的这种回馈,或者对虚荣心的这个满足,是我想象很多其他行业,可能很难给予你的,你在做别人不能做的事情,是容易有机会让你去吹牛的,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面讲。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有激励的,我觉得另外就是说,你做的东西如果真正有用,这个有用是,这个用处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你提供给大家的,而且如果这用处能够放大到,特别像治病救人这么大的这个程度的话,我觉得是反映出科学的一个魅力吧。

魏文胜

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文胜,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同时担任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BIOPIC)、北京未来基因诊断高精尖创新中心(ICG)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CLS)研究员,北京大学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心主任。课题组致力于发展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高通量功能基因组学、开发新型基因编辑技术并应用于基因治疗,研究癌症、感染等重大疾病发生机制,为发展高效治疗手段提供新的药物靶点和思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