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224)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讨论会发言稿

 老刘tdrhg 2020-06-27
2020年全国名校模考作文(224)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讨论会发言稿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至今,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美有不同的形态,分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人们对美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美是“真”的光辉,是一种善;也有人认为美是“清水出芙蓉”;还有人认为美是情人眼里的“西施”;也有人认为美就是生活,美无处不在。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

这些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

请结合以上材料,面对本校(统称“国美中学”)即将举办的关于“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讨论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作文分析

作文其实是语文学科中对学生综合能力考查最全面、最集中的一种方式,语文基本功方面的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立意剪裁;语文核心素养方面:思辨能力、人文情怀、理想情操等。一句话,作文的考查能充分体现国家层面“立德树人”的理念,语言文化层面能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承与热爱,进而彰显汉语言文字的魅力。“立德树人”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既有文化基础,又能自主发展,还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从高考命题专家的角度来看,引领学生关注社会时代,关注民生发展,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与自然,关注传承创新等等这些充满人间烟火味的东西,这才是“大语文观”,才是“语文就是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辩证命题。

本题是任务驱动型作文,沿袭2019高考全国卷Ⅰ的命题形式,以美为切入点,先对美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指出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引发考生的思考。本题旨在考查考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的价值观。本题的审题难度较大,考生若写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或自然之美、艺术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只能算基本符合题意;若写美是真和善,是“清水出芙蓉”,或写“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符合题意;考生写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和思考才切合题旨。写发言稿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不能缺称呼、问候语、祝福语或致谢语;更要特别注意对象感、对话感、现场感。

方向指引

方向之一,人文底蕴:审美鉴赏、人文修养

方向之二,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方向之三,学会学习:善于观察、勤于反思

方向之四,实践创新:勇于创造、缔造新美

方向之五,责任担当: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本题材料非常明确地提出“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这是考生写作的大前提。接着材料对美的形态进行阐释,对美的认识标准进行界定,这些都有助于引发考生的联想和思考。考生特别需要锁定的是“但是”后的内容,“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考生要特别注意“生活中的”“熟视无睹”“混淆美丑”这三重限制,这是考生需要有针对性思考的内容。考生对“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不能泛泛而谈,而要针对此限制展开。

“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这是对文体的限制,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是对考生写作内容和主题的限制,考生的写作对象是本校同学,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考生除了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还要提出希望与建议。

考生要对美有正确的判断,要赞美真善美,批判假恶丑,要发现生活中的真和善,要努力创造生活中的真善美。

考生可以从材料提示的几个角度展开写作,比如,可以批评对生活中的“真”和“善”熟视无睹的现象;可以批判有意无意混淆美丑的行为;可以告诉读者,生活中的美应该是什么样的;也可以告诉读者,生活中美无处不在,及应如何创造生活中的美;也可以综合立意。

考生立意后,可在所给材料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思考。写作时,可以联想社会生活中的人,比如抗疫志愿者、扶贫干部、捐资助教、最美妈妈、最美司机、最美护士、最美“逆行者”、托举哥等;也可从反面写高铁霸座、高空抛物的人及鸡爪姐、瓜子哥等。也可以联想生活中的自然之美和艺术之美来写。

就本次作文而言,基于任务的可选择性,考生既可以以说理为纲,理性阐发;又可以以感性为表,个性表达;更可以在说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所选文体的特征与优势,使自我情感与作文论述自然融合、巧妙生发。考生可以写记叙文,通过具体形象的方式表达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混淆美丑等现象的认识;也可以写议论文,表达对这些现象的看法。

立意参考:

切题立意:

1.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2.生活中处处有美,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

3. 无视美,你的生活就远离了美。

4. 混淆美丑,便会以丑为美。

……

偏题杂说:

1.处处是美。(泛泛而谈各种美,材料要求谈的是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等现象的思考)

2.审美教育。(偏题立意,仅仅谈审美教育脱离材料情境)

……

范文展示

范文一

与美同行

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主题是“让我们与美同行——认识美,发现美并创造美”。

美,自古以来便是我们人类的永恒追求。一张动人的脸庞,一幅传世的佳作,一处别致的风景……这是我们看到的有形之美,还有更多我们看不到而能用心灵感受得到的精神和品质,一同在无声中构建我们对美的认识。

但是,有的人却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混淆美丑。

生活中,有人错把珍珠当鱼目,粗鄙浅薄而不自知。这样的人,与高呼“天下无马”的食马者又有什么分别呢?当下社会各界普遍存在的泛娱乐化现象,“土味娱乐” “后宫争斗”等吸引人眼球的内容被没有审美能力的人们盲目追捧;在泛娱乐化的潮流里,为了流量、利益,一些创作者用“争风吃醋”“机关算尽”“一路开挂”等低俗、庸俗、媚俗的内容去迎合人性中浅薄的一面,除了满足视听感官的刺激,却无思想启迪和精神美感,更遑论承担社会责任与价值引领。

没有分辨美丑的能力,很容易颠倒黑白,以丑为美。

过去男人以阳刚为美,女人以阴柔为美,现在则男人“小鲜肉”,女人“女汉子”或“狐媚子”。过去以匀称自然真实为美,现在以畸形的锥子脸、麻杆腿为美。若美丑不分、颠倒黑白,价值观和审美观就会出问题。

只有我们学会了认识美,才能发现美,才能创造美。

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讲,与美同行显得尤为重要。疫情期间,逆行者的最美身影,教会了我们责任与担当;李子柒的美食视频,让我们重视正在遗失的传统文化;女排姑娘们在赛场上努力的身影,让我们明白了奋斗的力量……我们唯有感知到了美,才能有机会去创造美。唯有与美同行,我们才能发现生活的另一面,才能在美中汲取力量,才能在美中涵养自身品格。

愿我们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火眼金睛,都能拥有一双善于创造美的勤劳双手。愿我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能与美同行,一路成长。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文二:

认识美 发现美 创造美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发言的主题是“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什么才是美的在每个人眼里却是不尽相同的,而有的人常常对生活中的美熟视无睹,或有意无意的混淆美丑。今天就和大家交流一下美的标准问题。

与其花钱整容,不如静心读书,读书的样子最美。

有不少同学痴迷外貌的完美而花钱整容,成都某高中学生小曾对记者说,班里共有32人,以前是单眼皮的女生,几乎全都割了双眼皮,有几个男生也去割了。林清玄在《生命的化妆》中说: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所谓生命的化妆就是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可以让人感受到美。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许多看过的书也许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潜在你的气质里、你的谈吐中。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美丽的灵魂万里挑一。

我们曾经喜欢追星,甚至追求做明星。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期间,科学家们在努力攻关,医护人员在奋勇上阵,志愿者们在奔走辛劳……但是不少明星出国避难了,等到国外疫情如虹,他们又飞回国内。其间还有人飞到意大利看球赛,回国后隐瞒行踪,被核实还拒不承认,感染疫情后置他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接触人数不胜数。这样的行为多么恶劣!经过这样的生死考验,我们才知道什么样的灵魂是丑的,什么样的灵魂是美的,也才知道我们应该和什么样的人为伍,应该做什么样的人。

与其娱乐至死,不如拼搏奋斗,拼搏者的样子最美。

不知从何时起,你我深陷这样的状态:本想看个文件却不自觉打开了抖音;本来困得不行,却还要坚持浏览刚爆出的明星八卦;宁愿躺在床上刷手机、看综艺、玩游戏,也不愿意去学习……毁掉一个人很简单,那就是让他适应庸俗、无聊的生活。明知娱乐至死会误人,我们何不选择拼搏奋斗?20世纪80年代,女排以拼搏精神赢得五连冠;2019年国庆前,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赢得2019女排世界杯。30年拼搏不息,胜不骄,败不馁,多少人为女排感动,但没有人会为娱乐至死者感动。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认识美的标准、发现美的眼睛、创造美的灵魂。知道什么是美的,才能让我们可以追求美、创造美。

同学们,劳动者的样子最美,让我们从今天做起,做个劳动者。

奉献的样子最美,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个奋斗者。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