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震汤的应用

 一梦红尘独自啸 2020-06-27

出自刘完素的 《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肺病科苗青

升麻30g,苍术30g,干荷叶1张(约15~20g)

共为末,每服15g,水煎服。

主治“雷头风症,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的特效药。

治雷头风,头面疙瘩肿痛,憎寒壮热,状如伤寒。一云头如雷鸣,风动作声也。...李东垣曰:病在三阳,不可过用寒药重剂,诛伐无过,处清震汤治之。三阳之气,皆会于头额,从额至巅,络脑后者属太阳,从额至鼻下面者属阳明,从头角下耳中耳之前后者属少阳。升麻味甘,其性属阳,其气升扬,能解百毒。苍术辛烈,能燥湿强脾,辟瘴疠疫气。荷叶色青气香,其形状如仰盂,其象属震(震仰盂,震为雷),能升助胃中清阳之气上行。配合甘温辛散之药,升发散邪,使邪从上越而散。且能固胃气,使邪不传里.

《范文甫专辑》对于湿重于热,舌苔白腻,头重如裹,胸闷纳呆者,每喜用河间清震汤。谓”茅术健脾燥湿,升麻升阳辟邪,荷叶清香解郁消暑”。如治孙彦魁案:“胸闷头重,舌淡红,苔白腻,面上一团湿邪滞气,脉象濡弱,此湿陷也。用升麻9克,鲜荷叶一大张,生茅术30克。药后症状大瘥。先生用以治(1)清阳下陷,湿胜之泄。(2)素有肝病,新感湿邪,鼻尖色青,腹中隐痛,微痢;(3)湿邪内陷,肺气痹闭,脉浮,舌绛,微热,气促,咳而不爽等症。

该方多有加减,选取一则较为详细者如下:

1.头面部无名肿毒、小儿痒子、黄水疮、湿疹痰痒:这些病变多在我国南方、多雨潮湿季节好发。遇此,传统方法常用化湿清热、解毒之品,但有时也难能取效,若用之,药后常出现腹泻,再止其泻则又多见口舌生疮。遵东垣之说:“病在三阳,毋过用苦寒伐之,当用升阳解毒”。施治时,在清震汤原方中加入滑石18g,防风3g,砂仁3g,水煎,一日分数次服,临床屡用之,可使上病除而身热遂减。

2.中耳炎:一般治法是清肝胆之热,若不效者,可用本方加茵陈15g,.防风6g,刺蒺藜15g。

3.口腔粘膜溃疡反复发作:原方加砂仁3g,黄柏6g,生甘草3g。严重者更加防风3g~6g,青黛5g,知母12g。

4.牙痛:以夜间痛为主,且用一般止痛药而效不佳者,原方加黄柏6g,知母12g,上肉桂1.5g,方中升麻宜重用,使之与黄柏相配,一寒一热,一升一降,或加细辛3g通其肾气,疗效更佳。

5.赤眼、迎风流泪:原方加刺蒺藜20g,密蒙花15g,木贼草18g。雀目亦可试用之。

6.过敏性鼻炎,或鼻流黄涕,鼻塞不通:原方加苍耳子15~20g,黄芩3~6g。

7.偏头痛:原方加当归20g,川芎12g,钩藤15~20g,刺蒺藜20~30g。

8.腮腺炎:原方加青黛12~15g,连翘15g,板蓝根15g,木贼草12g。

9.突发性失音(嗜哑):原方加麻黄3g,炒杏仁12g(打碎),以增加宣肺清音之力。

10.舌面生疮:原方加竹叶6g,通草6g,滑石189,不宜用苦寒药。

11.外感初期发热头痛:原方加葛根20g,青篙10g,蕾香20g,连翘20g。

12,水样腹泻,身热:原方加滑石18g,茯苓18g,葛根12g,砂仁3g。

(杨守义,张延昌. 清索汤加味治疗头面部疾病的体会.甘肃中医,199142):18-1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