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东名医罗元恺先生用疏肝解都,佐以健脾法治疗郁证医案研读

 三和行者 2020-06-27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青云计划#

名医简介:

罗元恺(1914年—1995年),字世弘,广东南海县人,中国中医学家,1951年,他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第四届广东省人大代表,第五、六、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罗元恺创制的“促排卵汤”、“滋肾育胎丸”曾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乙等奖,主要著作有《点注妇人规》《罗元恺医著选》等。

广东名医罗元恺先生用疏肝解都,佐以健脾法治疗郁证医案研读

【案例】

疏肝解都,佐以健脾法治疗郁证。

吴某,女,20岁,未婚。

1976年10月29日初诊。

病史:

患者15岁月经初期,月经先后1周不定。近年来,每于经前及经期烦躁易怒,悲伤欲哭,性情孤僻,不能自制。伴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头项痛,面目及四肢轻度浮肿,纳欠佳,溺黄。末次月经10月22日。

诊查:

舌淡红有瘀点,苔微黄,脉沉细

辨证:

肝郁气滞,肝气横逆犯脾。

治则:

疏肝解郁,佐以健脾。

处方:

郁金,佛手,丹参,茯苓,夜交藤,白蒺藜,泽泻。

二诊:

11月19日。月经届期,前症又现。治以舒肝解郁,养血通经。

处方:

郁金,白芍,丹参,合欢皮,夜交藤,甘草,怀牛膝,茯苓,桑寄生。

三诊:

12月10日。末次月经11月26日,前症稍减,但面目和四肢仍略浮肿,时有腹胀。舌淡红,尖有红点,苔薄白微黄,脉沉细。虽肝郁稍解,但脾伤未复,仍需舒肝健脾。

处方:

郁金,青皮,丹参,白术,茯苓,桑寄生,夜交藤,泽泻。

四诊:

12月31日。药后经前诸症显著减轻,但睡眠仍较差。舌淡红,替白,脉弦稍滑。仍守前法,佐以宁神之品。

处方:

郁金,百合,香附,丹参,白芍,白术,茯苓,甘草,夜交藤。

五诊:

1977年1月21日。月经应期来潮,现经行第二天,前症悉除。自觉心情舒畅,眠纳均佳,仅有面目轻浮。舌脉同前。守前法以善其后。

处方:

郁金,香附,白芍,茯苓,丹参,怀牛膝,夜交藤,川萆薢。

随访两年余,疗效巩固。

本案引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罗元恺医案》(一)]

【评析】

本例发病以经期烦躁和浮肿为主症。缘由情志不舒,肝郁气滞,经期阴血下注血海,肝失血养而更郁,出现烦躁易怒,甚或悲伤欲哭,失眠多梦等;肝病易及脾,病人素体脾虚或由肝气横逆犯脾日久,脾虚气滞,水湿不得运化而停蕴,而致经前浮肿。证属肝郁脾虚,故以郁金、香附、白芍、佛手舒肝解郁,丹参、夜交藤养血宁心;云苓、山药、白术健脾,使肝郁得解,脾土得健,心神得安,则经前烦躁、失眠、浮肿诸症得除。

郁证简介:

又称“郁病”,是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胁满闷或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内经》中有五气之郁的论述,而且认识到情志所伤是致郁的主要原因,《素问・举痛论》说:“思则心有所存,神有所归,正气留而不行,故气结矣”。《灵枢・本神》亦有“愁忧者,气闭塞而不行”的论述。张仲景更是对妇女郁病中的脏躁及梅核气症状的观察十分准确,所创制之方沿用至今。如《金匮要略・如人杂病脉证并治》说:“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做;喜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又说“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果有帮助,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 @古今医案研读 ,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健康知识,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如需问诊,可点击主页快问中医,按步骤详细描述病情,并拍一张舌面照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