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

 太极三才王军皓 2020-06-27

我来东莞十七年,其中来图书馆看书有十二年。

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今年疫情让好多产业倒闭,农民工也无事可做了,选择了回乡。想起这些年的生活,最好的地方就是图书馆了。

虽万般不舍,然生活所迫,余生永不忘你,东莞图书馆。愿你越办越兴旺。识惠东莞,识惠外来农民工。

 湖北农民工

 2020.6.24

冷色的灯光下,图书馆已经没剩下多少人。这来自湖北的农民工吴大哥,还默默地端坐在这里,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撂下笔,抬头看了一眼一排排载满知识与思考的书架,轻轻叹息了一声。

桌上的信,是写给东莞图书馆的临别留言。

转眼间,他已经来东莞17年,期间暑热酷夏、暴雨如注的天气,他都和工友们在荒凉的工地上经历过。某次下班,在路上见到了这个图书馆,摘下了布满灰尘的安全帽,便怀着一份憧憬走了进去。

他发现,这里的人,都沉浸在另一个世界中,好像并没有留意到他的存在,他随手翻开一本书,坐下来静静地阅读。夏季空调的凉风,和明亮舒适的阅读区,以及写书人充满睿智的话语,这是人生多美好的体验啊!

这一来,就沉浸了整整12年。

 今年受到疫情的影响,他和很多人一样,失业了。他已不再年轻,知天命之年受生计所迫,重新又收拾起行囊,准备还乡。

于是,他决定对这份沉浸举行一次告别的仪式。这次的仪式不算大,参加的人只有自己,但是告别的方式却不能马虎,于是他将内心的不舍写了下来,用洗净后仍然粗糙的双手正式地贴到了图书馆的留言板上。

还好,这样一封在角落中的告别书信,被有心的图书馆管理人员发现了。

一不小心,夜晚闭馆前的这个小小的告别仪式,竟成为万众瞩目,引发了全社会的关注,最后,还上了央视新闻。这下子热闹了,冷清心酸的告别成为了亿万人的心事,最后在当地政府的热心帮助下,吴大哥重新找到工作,不必回家了。这种离奇又浪漫主义的事情,可能只会发生在读书人的身上吧。

这个新闻发生后,一个被追问了很多年的问题重新引发了热议: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

若说是读书无用,吴大哥没文凭没学历,空读了12年书,也不能写上几篇论文评评级,写上几篇文章赚赚稿费,确实没能给他创造一分钱的收益,最后在一场疫情影响下,他还是失业了。

若说是读书有用,好像确实还有点用。毕竟吴大哥最后一封告别信,竟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连央视新闻主播都出来点赞。最后在政府的帮助下,他又重新找到新的工作。

这样一来,这个问题便不太好回答了。

其实,读书的人,自然能体会到读书好处,但是这种好处,却又很难与别人诉说。如同饮水,冷暖自知。吴大哥在信中说:书能明理,对人百益无一害的唯书也。

人,需要明理吗?

人生下来便对这个世界充满了疑问,小时候,这些问题往往都能得到父母和老师的解答,好像所有的问题都有答案一样。但是随着人越长大,便发现有太多事情是无解的,但是人生似乎又要有一种正确的方式去过。

所以,人很多时候需要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对话,以更深入的了解这个世界,明白自己的人生,提升自己的修养。药王孙思邈极其重视读书,曾在《千金方》中讲: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

药王自幼能读书写字以后,终身手不释卷。后来不仅精通医道,还对诸子百家,经史子集,以及佛学皆有极高的造诣。朝廷屡次召他入宫,他都婉拒了,一生不为官,不为利,为人行医诊病,拯救民间疾苦,不惧严寒酷暑,终成历史上最有名的大医之一,至今各地香火不断。

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在我们生下来千百前就已经精彩纷呈,错综复杂了,若不读书明理,人只能活在小我的世界中,终难有大成大我之格局,亦难担苍生社稷的大任。

所以,古人将读书,也列为积德改命的一种。

读书改变命运,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谨以此文向还在生活中砥砺前行的人致敬,

如果时间允许可以,我们就多读一些书吧。


文/国医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