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黑天鹅》影评:压抑是人性的最大摧残

 影视资讯梦工厂 2020-06-28

其实说实话,在我看完《黑天鹅》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整个人被电影那种阴郁的氛围沉闷了好几天,这是一部讲述人性以及心理变化的电影,电影中的主人公生活在一个十分畸形的家庭中,母亲把自己的芭蕾梦想强加在女主身上,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掌控她的全部生活,她不允许自己女儿重蹈覆辙,只希望她一直活在性未启蒙的阶段,但事情发展总是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黑天鹅

就在一场芭蕾表演中,女主很荣幸的被选为天鹅皇后,一人分饰两角,白天鹅洁白无瑕高贵得体,女主饰演起来并无压力,但是相反的黑天鹅却是一个充满诱惑力的角色,不仅需要野性的释放,还需要浑身散发出性感的诱惑力。但由于从小被母亲管制,对于性的表达无法很好的表达,所以女主Tina开始游走于崩溃边缘,渐渐地Tina开始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奇怪现象,由此,Tina开始为了能更好的演绎黑天鹅开始人格分裂,在演出的前一晚,她幻想出自己的身体内长出了黑色的羽毛,她由白天鹅逐渐扭曲成黑天鹅的模样,为此还幻想出自己杀死了为了抢夺角色的Lily,在最后的表演中带着黑天鹅的魅惑完美的呈现了白天鹅到黑天鹅的逆袭,而至此,白天鹅的Nina在最后一幕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就是成功演绎后两种人格后的自我毁灭。

黑天鹅

黑天鹅

要说这部电影拍摄最为巧妙的地方要说它的情节设定上,因为整部剧如果没有认真看的话,很容易让人一头雾水,中间掺杂了很多有关幻想,实际,以及反面人格等相互交错的表现形式,同时这一系列的表演都是由女主一人演绎,所以这对于演员的演技有很大的要求。而在电影中怎样才能更好的展现人格分裂所带来的毁灭呢?答案就是必须让分裂的人格进行强烈的心理斗争,要么白杀死黑,要么黑杀死白。而Nina所分裂出的黑天鹅就是Lily的形象,也就因为这样,才能更好的解释Nina自杀的完美逻辑,她以为她杀了Lily,其实她只是杀掉了自己心中分裂出的那个人格。

黑天鹅

不过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给人的主旋律就是压抑带给人性的最大摧残,这也是一部在叙述人性上难得的好电影,采用一人分饰两角的表现形式,抒发我们内心两种人格的相互对立,无论是哪一方,总有战胜的一方,但是也并不是说因为艺术才导致女主人格分裂,这其中主要的问题,我觉得还是在于Nina本人的人格问题,如果它本身的心理没有问题的话,相信她还是能演好黑白天鹅,并不一定非要以分裂人格的形式才能更好的演出。

黑天鹅

一个人如果总是被太多的道德规范所约束,相信他的心理一定会出现各种潜在的问题,就像弗洛伊德所言,如果一个人的自我状态无法很好的掌控,或者被本我进行长期压制,那么他就很容易以失去自我的形式进行释放,这样就会分裂出多种由自身主导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