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天鹅》----成长的蜕变

 rebeccacao 2011-05-11

故事情节,自幼便深受母亲艺术熏陶的妮娜,在出落成美貌动人的大姑娘时,也已然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而母亲的固执与特立独行似乎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女儿的成长。眼下,年轻上劲的妮娜正迎来自己事业上的第一个机会,就是参演并竞争著名的芭蕾舞剧《天鹅湖》中的女一号。导演托马斯也早已看出妮娜的潜质,并对她进行了适时的提点。然而,托马斯所要求的这个女一号不但要求拥有舞剧中白天鹅的高尚、纯洁与善良,还要兼具黑天鹅的邪恶、狡诈、激情与淫荡。在竞争中,妮娜不出意外地展现出了她天赋异禀的白天鹅的美貌与品质,而她有力的竞争对手莉莉也在对黑天鹅的演绎中精彩迭出,双双赢得了导演与同行的赞叹。
  结果是,妮娜与莉莉的竞争不可避免,甚至从艺术表现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到了精神扭曲攻击与纠缠的局面。钩心斗角、自残甚至同性恋接连上演。妮娜也步步踏上了自我毁灭的道路。

巨大的精神压力和激烈的竞争,nina出现了幻觉,患上了精神分裂症,在幻觉中杀死了竞争对手,其实伤害的是自己,为了完美像白天鹅一样葬送了自己的生命。

撇开艺术欣赏,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去看,影片中无处不存在精神分析的味道:

女主角nina有一个强权、控制欲望极强、期望值极高的母亲。丈夫的缺失、事业的失利,母亲把女儿视为精神支柱,视为实现自己愿望的工具。“为了生下你,我牺牲了自己的事业” 像一句咒语 ,禁锢着nina,只能做一个“贴心的女儿”,任凭妈妈控制着,包括从被迫小弹钢琴、吃多少蛋糕、穿衣服、脱衣服、剪指甲,用爱控制着女儿,干涉着女儿的隐私。从小被迫去学芭蕾舞(剧中母亲说:“如果不是我跟着你学芭蕾,你早就放弃了”),长大后成为纽约一个著名的芭蕾舞团的当家演员之一。母亲的愿望、价值观潜移默化的影响着nina,并且内化成自己追求的目标。nina和母亲的关系便是母亲用压力和期许来引导或者是纠正nina的前行方向,不能走岔路,不能反抗,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和情绪,否则,便会如同在nina得到领舞的资格后她让nina吃蛋糕一样坚持执拗。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nina这个28岁的小女孩。

随着内在的潜意识里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外在环境的影响:智慧老人导演,假想敌lily的启发,nina对控制、束缚的代表妈妈发出怒吼:滚 ,并告诉她:“你的乖女儿死了”。 当母亲发觉“黑天鹅”这个角色吞噬了女儿,为时已晚,母亲的价值观人生观已深深的植入女儿内心,对成功的向往、好胜心、追求完美比自己更胜一筹。成长的过程不只有快乐,更多的是痛苦、迷茫、恐惧,就像蛇的蜕变,自己找一块砺石硬生生的剥掉一层皮,很痛;还有有很多的欲望、诱惑,该何去何从,该怎样去寻找自我----嗑药,去酒吧放纵,交同性恋朋友,很迷茫;恐惧自己内心一些不被妈妈认可和被自己压抑的欲望。所有这些方面都形成nina内心的冲突。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影片中的人物都可看作是nina的不同人格类型:1)母亲,象征着被内化了的超道德感、权威;2)导演,又是权威、又是内心的智慧老人,引导着nina的成长,“战胜自己才能凤凰涅槃,化茧成蝶。”“自己才是自己表演的羁绊”;3)假想敌lily,是nina压抑了的本能愿望:性、自由。

为了将妮娜内心的成长视觉化,电影里用了大量的隐喻性镜头:

1.      母亲作画----是在画自己希望成为的女儿,在现实生活中,母亲也是在按照自己的愿望雕刻自己的女儿。

2.     一次次被自己抓破的脊背,指头流血----成长的觉醒,隐喻着nina决心破壳而出的自我,需要付出代价;

3.     一次次被妈妈剪掉指甲----隐喻着妈妈再次失去的恐惧心理(失去了丈夫和事业),阻挠nina自我的发展成长;

4.     粉红色的睡衣、外套、床单、满屋子的毛绒玩具都喻示着28岁的nina被妈妈当小女孩一样教养;

5.     撕掉手指的皮肤-----Nina尝试着去蜕变,但是很痛,就浅尝辄止了,但是自主、自由的欲望不时的冲撞着自己(抓破脊背,破茧而出);

6.     黑天鹅的翅膀----象征着超越,从压抑情形中解放出来。

7.     手指流血-----意味着内心的冲突,对母亲背叛的罪恶感。

8.     lily的同性爱-----人格的整合愿望:单纯、可爱 、脆弱 、顺从  无主见的“白天鹅”与反抗、自主、桀骜不羁 、敢爱敢恨的“黑天鹅”的整合。黑白天鹅的互换与成长正贴合nina由压抑控制中的人格,向开放自由的个性的转变。它代表的是欲望、挣扎、不懦弱,和不掩饰、不压抑一切渴求。

9.     nina的自杀死亡----喻示着有着追求完美人格特质的最终结果,是要付出代价的。

这部影片的剧情中有心理学的背景,特别是一些潜意识的东西,是比其他类型的电影更高一个境界、更受人们欢迎的缘故吧,虽然故事让人们心情很沉重,但是留给人们无尽的思考,特别是对那些做了父母亲的人们。

感觉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不只是一个导演,还是一个精神分析大师,很欣赏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