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中医对牛皮癣病因病机学说

 一元堂中医张 2020-06-28

在前人学术经验的基础上,近三十多年来,我国中医皮肤外科学界,通过大量临床实践,对白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进一步阐述本病的病因病机,由于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各有见地,因而其理论多有侧重。

一、血热说

赵炳南氏认为:本病的发生血热是机体和体质的内在因素,是发病的主要根据,然而血热的形成,是与多种因素有关的。可以因为七情内伤,气机雍滞,郁久化火,以致心火

亢盛;因为心主血脉,心火亢盛则热伏营血或因饮食失节,

过食腥荤动风的食物,以致脾胃失和,气机不畅,郁久化热;因为脾为水谷之海,气血之源,功能统血而濡养四肢百骸,若其枢机不利则壅滞而内热生。

外因方面主要是由于外受风邪或夹杂燥热之邪客于皮肤,内外合邪而发病,热壅血络则发红斑,风热燥盛肌肤失养则皮肤发疹,搔之屑起,色白而痒。若风邪燥热之邪久羁,阴血内耗,夺津灼液则血燥而难容于外。所以根据其病理特点,将本病分为血热和血燥两种类型,也可以说是本病互为因果和相互关连的两个阶段。若血热燥盛或外受毒热刺激,蒸灼皮肤,则可出现全身潮红形寒身热,肌肤燥竭,郁火流串,积滞肌肤,即可形成牛皮癣性红皮症。

朱仁康氏认为:“血分有热”是银屑病的主要原因,若复因外感六淫,或过食辛辣炙煿、鱼虾酒酪,或心绪烦扰、七情内伤,以及其他因素侵扰,均能使血热内蕴,郁久化毒,以致血热毒邪外壅肌肤而发病。初发者常因血热毒邪外盛生

风,风盛化燥,朱老称之为“血热风燥”,若患本病多年,

风燥日久,虽毒热未尽,而阴血却已耗伤,以致血虚生风,

风盛则燥,肌肤失养,朱老称之为“血虚风燥”。

“血分有热”实际是由气分有热,郁久化毒,毒热波及

营血而言。根据中医审证求因的原则和温病学说中“卫气营

血”理论,对银屑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分析如下。首先,银屑病常有咽痛、口渴、心烦、便干、溲黄、舌红、苔黄、脉数,总属阳、热、实证,尤以阳明气分有热为主。其次,银屑病的皮损主要是红斑、丘疹和鳞屑。

《素问·皮部论》说:“络脉盛色变。”营血运行于脉络之中,因受体内气分久蕴热毒的影响,充斥脉络,故起红斑、丘疹,且压之退色,由于热盛生风,肤失所养,故鳞屑叠出面干燥。再次,银屑病多发于青壮年。有人统计占发病总数的59%为21~30岁的青年。我们调查银屑病672例,其中有453例是11~30岁的患者,占发病总数的67.4%。

青年人生机旺盛、血气方刚,阳热偏盛者居多。以上三点是支持上述的发病学观点的。当然,银屑病的“血分有热”与温病的“热入营血”是有区别的,应当分辨之。第一,温病的“热入营血”,常见神昏、谵语、躁动不安、舌质红绛、苔净、,脉沉细数,此乃毒热耗伤阴血所致。第二,其肌肤发斑色深红或紫红,压之不退色,系因邪热迫血妄行、营血溢于脉外所致。第三,任何年龄均可患温病。当毒邪过盛或正不胜邪时,病情均可发展到“热入营血”阶段。银屑病不具有这三个特点,因此其主要发病机理不是“热入营血”,而是“血分有热”

二、血瘀说

血瘀说是近十几年在研究银屑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理论。这种理论源于实践而又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医疗。正如王灿云氏所说:“笔者临证对该病进行治疗,发现该病除前辈医家归属为血热血燥之外,尚有血热久留‘血受热则煎熬成块’(王清任《医林改错》》:使血行不畅,瘀热不化而成瘀瓜之症。故选用活血化瘀为主的治疗法则,内外兼施治疗松皮癣50例,收到一定效果。”有些学者受王清任《医林改错》有

关“肌肤甲错,关节不利,血府逐瘀汤主之”的启迪,对银

屑病血瘀学说进行了探讨。

上海第一医学院华山医院等单位,对血瘀理论作了进一步阐述。他们考虑到银屑病多因风、热之邪结聚于机体以引起,邪气聚结则肌肤运行失畅,气血不畅则皮肤失于濡养;此外还由于营血亏耗、生风生燥。更兼风寒外袭,营血失调,这些因素均能导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本病。

从上述朴素的发病机理来说,气滞血瘀是发病转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当然,上述理论也有客观依据。在皮损形态变化方面,部分病人皮肤粗糙起鳞屑(肌肤甲错),刮除鳞屑后皮肤损害部位有点状出血;在舌质、关节变化方面,部分病人舌质偏紫而瘀斑,关节不利。这些都符合瘀血特征。有的学者通过现代医学手段研究,发现皮肤病理检查显示真皮乳头毛细血管扩张、僵直;皮损处及甲皮皱壁皮肤毛细血管镜检查可见有毛细血管扩张、扭曲,有时成团状表现,血液物化特性测定常有全血粘度增高,皮疹广泛的银屑病患者血管通透性明显升高。还有人对192例银屑病患者做了肝血流图检查,发现有明显的肝静脉波及门脉波及者占29.2%,提示部分银屑病患者肝脏血液瘀滞,回流受阻,有机能性门脉高压。以上均表明银屑病存在血瘀征象,从而为活血化瘀治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血‘虚说

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顾伯华氏认为:本病总由营血亏损,生风生燥,肌肤失养而成。初起多夹有风寒或风热之邪侵袭肌肤,以致营血失和,气血不畅,阻于肌表而生;也有兼因湿热蕴积,外不能宣泄,内不能利导,阻于肌表而发;病久风寒、风热、湿热之邪已化,而气血耗伤,则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更为显露,或因营血不足,气血循行受阻,以致瘀阻

肌表而成,或因肝肾不足,冲任失调,更使营血亏损,少数

可因调治不当,兼惑毒邪,风寒化热,湿邪化燥,以致燥热

成毒,毒热流窜,入于营血,内侵脏腑,造成气血两播的证候。

除上述学说外,有些学者也曾撰文阐述见解。如金起凤氏认为本病有内外两因。内因多由七情内伤,或过食鱼腥、厚味、辛辣,致脾失健运,湿热内生;外因多由风、热、燥邪

外侵客于肌肤,内外合邪而发病。其发病机理,根据临床表

现,在进行期红斑遍布,纷起白屑,口干喜凉,便干溲赤,

苔黄舌赤脉数,证由血热毒盛所致。外感内伤之邪,郁久俱

可化热,渐次热入营血;病久则津液内耗,阴血受损,致血

燥液枯,肌肤失养,使皮损浸润肥厚,屑起而痒。郭玉波氏

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为风湿热毒犯及肺脾,蕴而不解,外发肌

肤而成。日久则耗血,而致血燥,肌肤失养,则迁延难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