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田单复齐是如何发生的

 生物学家讲历史 2020-06-28


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国家和朝代数不胜数,灭亡后都很难复国。在这些为数不多的复国案例中,战国后期的田单复国无疑是最传奇故事之一。在战国中期,齐国本是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一度和秦国并称东西二帝。结果齐国被七雄中最弱的燕国差点毁灭,全国除两城外都被燕国占领。六年后,即墨守将田单反击燕军,一举收复所有失地,成功复国。
齐国的复国一直被看作是田单伟大的个人秀,史太公甚至给他单独做了传。相关史料很多,现在再简要介绍下。田单本是一名普通底层官吏,燕军来袭时,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首领。田单率军民坚守城池六年,后趁机离间燕国君臣,调走了燕军统帅乐毅。新统帅骑劫不谙军事,在田单的攻心计下,昏招迭出。田单极大地鼓舞了城内军民士气,最后祭出火牛阵,突袭燕军军营,一举击溃燕军,很快将齐国领地上的燕军全部赶走,迎立齐襄王复位,齐国复国。
田单的勇武与智慧常人难及,被后世列入武庙,世代供奉。然而田单的表现固然可敬,但齐国复国这样大的系统工程,绝不是他一个人所能独力完成的。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除了田单,齐国复国还有什么。


  • 齐国底蕴深厚,向心力强

齐国在战国七雄中既是老资格,也算新势力,老是指建国可以追溯到姜太公。新是指此时的齐国王室已不是姜氏,而是在一百余年前被本国大夫田氏取代,可以说在诸国中资历最浅。田氏代齐的过程相较平和,国力并无损伤,这也为齐国的迅速崛起打下基础。
齐国巅峰时期的疆域
齐国背靠海盐之利,在诸国中以富知名,人口和国土面积都居前列,综合国力稳居前三。自齐桓公称霸世世代代积累下来的雄厚底蕴这是人口最少的燕国无法比拟的,齐人也无法认可一直以来弱于自己的燕人。
在田单反攻过程中,攻下的绝大多数城池都有城内居民配合,合作赶走城内燕军。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是燕军兵力匮乏,二是城内齐民还在怀念故国。复国在广泛的齐国旧地有着深厚的民意基础。
在乐毅伐齐的几次关键战役中,乐毅虽然都能取胜,但对齐军造成的杀伤并不大,多是击溃战。在攻占齐国诸城时,很多城池都是望风而降,燕军虽然搬空了齐国国库,但为了稳定新地盘,对底层民众多采怀柔之策,很多逃散齐兵也免于追责,因此齐国人口损失极小。这是田单得以迅速扩大兵源的基础。
另外,齐国虽然仅剩莒和即墨,但这两座城都是仅次于国都临淄的大城。齐国实行五都制,莒和即墨正是其中二都。都类似于一级行政区兼军区的首府,城池坚固,且驻有数量可观的军队。莒位于南方军区,而即墨则是东方军区,都远离齐燕前线,在战争前期受到的损失很小。伐齐战役进行到后期,燕军不得不分兵占领诸地,以致于已经没有足够兵力攻下最后两座坚城。
齐闵王败逃后,向楚国求援。楚军将领淖齿奉命支援,淖齿在据城和齐闵王汇合。那时齐军兵败如山倒,淖齿见事不可为,干脆弑杀了齐闵王,打算与乐毅合作瓜分齐地。齐闵王的侍从不忿,发动莒城的民众反杀了淖齿,据守城池,拥立齐闵王之子法章为新王。莒城单靠自己就可以吃掉楚军,同时抵御住城外的燕军。由此可见莒城军民战力之强,新齐王在莒城继位,自然吸引了燕军的大部分注意力,相应减小了即墨的压力。
  • 燕军色厉内荏,国内不和

燕国出自周召公,自建国以来就甚为低调,独守北疆,低调地坚持到最后。燕人一直和北方胡族作战,不落下风,民风彪悍,按理说军队不会太差。但燕国最大的问题是生存环境太差,人口稀薄。而燕国历任国君向来以召公之后自居,固步自封,在各国纷纷变法的大潮中,岿然不动,国内矛盾尖锐,难以吸引中原的人才投奔。
燕国直到燕昭王继位后才有了真正的起色,燕昭王一改沉闷的燕国政局,大力革新,吸引各国杰出人才。包括邹衍这样的有名学士都来到了燕国,当然最杰出者还是乐毅,乐毅不仅仅是军事统帅,还主持了燕国的变法。燕国国力有了稳步提升,和齐、赵等国缩小了差距。但是一夕的革新弥补了数百年的落后,燕国要想击败齐国还是要借助他国的力量。
齐闵王的穷兵黩武损害了诸国的利益,燕人抓住机会,联合各国伐齐,乐毅正是联军主帅。在最关键的济西之战中,齐军被联军打败,四散奔逃。乐毅率领燕军突进,追着齐闵王不放,彻底打乱了齐军后续部署。同时分派各军扫荡各地,切断齐国诸城的联系,齐国城池不知战局变化,在慌乱中选择投降。
燕军能够连下齐国七十余城,除了有联军的帮助,主要就是靠乐毅非凡的闪电战战术。燕军的实际战斗力并没有质的提升。
在《资治通鉴·周纪四》中记录燕军占领齐国后,“齐人食邑于燕者二十馀君,有爵位于蓟者百有馀人。”燕人在各地扶持了很多亲燕者,甚至组织了伪军,来维护自己的统治,这是很明显的兵力短缺的信号。有人估算过燕国最多能组织二十万人的军队,燕人在北边要抵御胡人,在西面还要提防赵国,燕人最多能派出一半的军队占据齐国。这十多万人除了要分兵围困即墨和莒两座大城,还要守住七十多座新附的城池,这对兵员已经捉襟见肘的燕军来说实在是一个过于巨大的挑战。
兵力短缺还可以靠伪军帮忙,但燕昭王的去世给了驻齐燕军一个更为沉重的打击。乐毅能够尽情发挥自己的军事天赋,关键是靠燕昭王的支持。乐毅深知凭燕国的国力,很难在短期内消化完新国土,不能被早期的军事胜利所迷惑,对付齐人还是要以攻心为上,以仁政彻底臣服齐人。继位的燕惠王与乐毅不和,对他稳扎稳打的齐国战略一点也不感冒,力主快速解决残余齐军,攻占即墨和莒。燕国内部不和,这才给了田单反间的机会。
  • 诸国的合纵连横和田单的妥协

田单击败即墨城外的燕军后,风卷残云般地收复了燕人占领的七十多座城池,几乎是一夜之间复国。而奇怪的是,田单将燕军赶回燕国后,就停止了追击的步伐。按理说此时齐军士气正盛,为何不追到燕境,夺几座燕城来复仇呢?二战后期,苏军将德军赶出国境后,可一步没停,直到攻陷柏林为止。不得不怀疑,田单和燕人或着诸侯是否有默契。
复国后的齐国
齐国是被乐毅率领的五国联军击败的,事后齐国国土却只被燕人独享那是不可能的。事实上,济西之战后,齐赵边境的河间之地就归了赵国,齐国攻取的宋国之地被魏国和鲁国瓜分,南面的淮北之地则被楚国吞掉。燕军占领的国土尽管都是齐国的核心区域,但充其量只有齐国鼎盛时期的一半。而田单恢复的国土也仅仅只是燕军占据的这一半,另一半齐国再没能拿回来。
在田单反击燕军的过程中,其他诸侯毫无动作,丝毫不担心复国后的齐国复仇,而事实上齐国复国后,确实睦邻友好,完全一副与世无争的样子。因此完全有理由认为齐人和其他诸侯达成过协议,我们有效度的复国,事后不会寻求复仇。
山东诸国当然也不是可怜齐人,而是国际形势使然。
齐闵王败亡之前,诸侯最强国是齐秦两国。齐国倒下后,秦国独大,这不免为魏赵韩楚等国忌惮。事实上,除了秦燕两国,其他国家也没想彻底灭亡齐国,只是想尽量削弱齐国,趁机捞些好处。济西之战后,联军都已散去,准备和谈,只有燕军不依不饶,几乎彻底覆灭了齐国。
山东诸国对燕人的吃相并不满意,更何况燕国一直是秦国的盟友,是秦国远交近伐战略的受益者。燕国坐大后,若还是与秦交好,中间的三晋和楚国势必更加难受。他们需要一个齐国,至少能制衡燕国,以免腹背受敌。同样他们也不希望燕国被过分削弱,否则齐国又成了隐患。
齐国复国后,齐惠王甚至特意派使者到楚国致谢,感谢他们曾派兵支援齐国。然而齐闵王败在燕人手上,却是死在楚人身上,死状据《战国策》记载还很凄惨。燕人是敌人,楚人也是仇人呐。楚人的援助应该不止是杀死齐闵王的淖齿,齐人在复国中也做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妥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