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互动,需要一种境界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朋友盛情,赴其学校,为该校及周边学校的语文老师执教《沙漠中的绿洲》,可能因为执教班级语文老师为该教学片骨干教师,情商很高,所以孩子们情商自然也高起来,纷纷要求留下电话和QQ,心中很是感动。

我与这个班课前接触了10分钟不到的时间。上完课,正如我们最后总结的一样,我们从一开始的“有感觉”,进入到了“有感情”的阶段;我们从一开始的用“表情”促进交流,到通过语言“表示”互相的认可,到直接通过朗读、对话来“表达”对课堂深入的参与度,接着,大家通过对自己小练笔的认真交流“表现”了自己语文方面的收获,最后大家向我“表白”:喜欢这节课,并通过语文老师传达了对我课后再去跟他们交流的希望,我送了他们四个词语,两个是做人方面的:“尊重、理解”,两个是语文学习方面的:“阅读、表现”。

有些成就感,但同时陷入反思:如果换了一个班级,师生交融是否也能达到如此境界?因为,这个班级的孩子确实很热情,他们敢于表达和表现,正如我以前讲过的,倘若孩子本身就喜欢表达和表现,即使你提出的学习要求再困难,他们也会愿意尝试;即使你这个老师再“矬”,他们也会尽量尊重你、与你交往。

接着我就思考起我自己,这堂课的交流很愉快,跟我有没有一些关系呢?

第一、从内心讲,我是十分尊重孩子们的。在进行深入品悟文本语言之前,我先让孩子们自己自由朗读有感觉的句子,充分给他们朗读的机会,而且他们读得不太通顺的时候,我也会尊重他的状态,因为我们现在的目标不是读通顺。

第二、我在想办法让他们有所收获。这个收获,就是作为老师,我让他们感到我是能给他们带来语文知识水平的提高的,我让他们看到了我的信心。

第三、我设置了游戏环节。整堂课,我们以“找感觉”贯穿,孩子一直在尝试找对“语言的感觉”,孩子不仅找到了有感觉的句子,还找到了有感觉的词语;不仅如此,我还告诉他们,一些词语是应该“有感觉”的,这充分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课堂的游戏感很强烈。

第四、我敢于承认孩子与我认识相左的表达。我有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我也希望能够孩子能够接受我的理解,但当孩子实在表示不理解的时候,我是尊重他的,但前提是,他必须有自己的理解。这样的过程,让孩子感到了被尊重,而我也没有感到“师道尊严”的损失。

第五、我很注意课堂节奏的控制。课堂上,我让孩子们感到了“平衡”“和谐”“对称”“疏密”。平衡,是指我们的对话是相互的;和谐,指的是我能顺势而导;对称,指的是课堂教师与学生的角色是对称的,教学形式以“找感觉”为中轴,教师找,学生也找;疏密,指的是,教学过程中,有的地方师生互动比较密集,有的地方则疏松,有的地方热闹,有的地方则又安静下来。这样的节奏,让孩子感觉学得不紧张,很愉快。

当然,我以为,要促成师生真正的互动,孩子学有所获是最大的前提,这其间教师对于知识的态度,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对于课堂的态度,教师对于自己的态度,都显得很重要,这些综合起来,便是一种境界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