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林: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教研的自在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陈林: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教研的自在

今天阅读人民教育微信群里的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教研培训不要全都是心灵鸡汤,教研活动要给老师们一种现实的感觉,要促进让老师重温自己本人的实践,让他们回忆理想的丰满和现实的骨干,让他们在反思自己教学实践的过程中,看到自我的力量。

这段时间我也在思考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教研活动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经常听导师开展磨课时这样说:执教的在听大家评课时,要有主见,大家的评课只能为你所用,而不能左右你!(大致意思是这样的)我一直很赞同这样的理念,这就是说,任何教研活动的开展,参与者都要注意保持好自己。

年轻老师往往会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参与教研活动,在听课的过程中,他们会仔细寻觅执教者这个亮点,那个好的环节,然后记下来。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他们往往最想听到的是,讲座者自己是怎么做的。这样,他们便可以不假思索地照搬运用。年长的老师则基本上已经学会了解释,就是他们能解释优秀教师上课每一个环节的意图,讲座者所提到的一些案例都是基于怎样的理念,也就是他们似乎已经了。

也就是,在我们目前的教研活动中,我们往往是外在的,或者是在外的。我们在外部吸取,我们在外部解释。

但,教研活动根本目的,可能不在于此,教研活动的根本目的应该是让教师实现一种自在自为的状态。

黑格尔在他的《小逻辑》里常常提到自在。他认为,自在就是一种潜在。也就是,有自在感觉人,应该像一颗种子一样,他能等待适时的营养,而长成他本来应该是的样子。如果有在适时的营养,而不能及时利用,这样的潜在将被永远遮蔽。所以,作为教师,在参加教研活动时,或者在平时,都要经常反思自己,自己是一颗怎样的种子,当有营养来的时候,我如何让它为我所用,当我运用的时候,我还需要怎样的条件?

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实现自在的自为,才能真正达到内心的自由状态,也才能感到真正的幸福。

时常看到很多教研活动,在交流互动环节,往往很少有人提出问题,这里应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教研的内容或者专家所讲的内容完全能够内化,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提出问题了。但我相信,其实更多的老师,只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话,认真回忆自己的教学实践的话,将自己的思维从外面观照自己本人,再回过头来看看当前的教研内容,我想,一定是会有问题的。

也就是,在教研活动中,我们看起来需要反思的习惯,形成问题的意识,和提出问题的勇气。只有这样,教研活动才能真正达到它的实质作用,也就是让每一个参与者,对自己有所审视,并且逐渐形成自己作为教师的学术独立性,人格独立性,并且感到自己是自在自为的,是自由的,是幸福的。每每看到,那些在教研活动中提出问题的人,在活动结束后还处于兴奋之中,实际上,那真的是对自己的一个最好的奖赏。

因为那个时候,他的灵魂会告诉他: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焰火!也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理论之树才能长长长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