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文诵读之益处希及之也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古诗文诵读之益处希及之也

这两天应上级有关部门的安排,一直在跟古诗文打交道。今天又阅读了一篇一位好友写的关于小学古诗文教育的论文。可能因为心理暗示,也可能因为确实觉得小学生应该多多接触一些古诗文,培育一些古诗文阅读的素养,便越发感觉到这些古诗文的博大精深起来。

张志公先生在多年前就提出小学教材应该适当增加一点古诗文的分量,他的目的在于不要让孩子到了初中之后突然接触到大量古诗文而感到吃力。但我今天突然有一个感觉,就是也许在小学阶段适当增加一点古诗文,应该是有利于他们的精神修养的,应该是更能够让他们感到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的。而这可能更是一个目的。

我所说的精神修养,主要是一种“宁静”的修养。这也许跟我这两天阅读了大量古诗句有关,我发现,每一行古诗也就五到七个字,每一句古诗也就十到十四个字,但每一行古诗、每一句古诗表达了多么深邃、多么悠长、多么绮丽、多么超越、多么幽远……的意境啊,而这意境居然就被这十几个字给表现出来了。事实上,我们在运用古诗的时候,也是往往运用了古诗的一两句,但只要这一两句古诗用得恰当,仿佛一切意思就表达清楚了,仿佛就让自己的观点更加具有说服力了,人有时候会被理性说服,但古诗说服人的方式往往是非理性的,这难道不能推理出,人是一种非理性的动物吗?正是因为这非理性,人才成其为人。诗意一出,人臣服了,人安稳了,人宁静了。让孩子们大量诵读那些经典的诗句,哪怕是一句一句的名诗句,难道不可以劝服孩子们的精神归于宁静吗?

在这繁琐支离、精神漂浮、心灵躁动的现时代,再加上幼年的孩子,本就精力充沛,“力比多”横冲直撞,如若让孩子们多读读这些古诗词,有时候无须多讲,孩子们或许就自动宁静了。

恰巧这段时间一直在读老子,还是用老子的名句来表达我的观点吧,所谓“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人处于充分乐观甚而亢奋状态,是能够战胜这人间冷漠、世态炎凉的,但人若是做到宁静,却又能战胜因为过于亢奋而带来的浮躁和乐极生悲,人做到宁静、平淡、素雅,就能走上正路,甚至匡正天下了。

我要说的第二点,也不是老生常谈,关于语言的魅力,现代的孩子更多的可能是从网络热词上、流行歌词上受到的影响要大一些,因为网络热词或者流行歌词更能展现语言符号的游戏性,它们是很值得现代孩子们学习的。但反过来,从心理学、文化学的角度,每一个孩子的灵魂深处都是带有古文化、古语言的基因的,这些基因是为了实现人类文化的延续性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小学生是能够接受古诗文影响的。他们超凡的言语接受能力,其实就证明了这一点,只不过,他们需要一个解蔽的过程。如何解蔽?当然就是一个诵读。很多学校开展的古诗词诵读以及我们学校开展的闲适性小晨诵也说明,孩子们接受古诗文的能力是超出我们的想象的。大量诵读古诗文,孩子们虽然不懂,但也确实能够形成古诗文的语感,从而未将来真正鉴赏古诗文打下基础。那个时候,孩子们就能真正发现中国古代语言的魅力了。做教育的,真的是需要一点长远的眼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