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版教材关于“观察”教学的认识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竭诚欢迎您关注本公众号,您也可以加作者微信号“yulinjushi”(玉林居士的拼音)进入“语文老师读教交流”微信群聊

统编版教材关于“观察”教学的认识

今天高考放榜,祝愿天下高中学子梦圆称心的大学。

作为小学老师,我想继续探讨统编版教材,并且留下痕迹。

统编版教材比较系统地提出了观察的语文学习元素,我觉得真的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可以说,会表达的,一定是会观察的;会表现的,也一定是会观察的。“察”中有,意思是祭祀必质明,告诉我们,“察”既有祭祀的意思,又有质地明亮的意思。所以,“观察”的意思当然就有感知外界事物,然后在内心的明镜里省察的意思。所以,观察往往跟感受和思维联系在一起。所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品质,对提升孩子的思维,乃至于最终形成孩子的情感、价值观,是很有好处的。

当前的孩子对生活的观察,存在着肤浅、浮光掠影甚至不愿观察的问题。这跟时代的发展有些关系,但可能跟我们没有系统指导孩子观察并且养成有方法的观察的习惯存在很大关系。研读统编版教材,我发现,已经对这个问题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教材从二年级开始便提出孩子写观察日记的教学内容,此时只要写出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即可。而到了三年级则正式对孩子提出了观察的要求,并且还总结出来了一些原则:1.观察要仔细;2.观察要调动各种感官;3.观察要注意变化。(第三点其实跟第一点的要求一致)。当然,在表达上,则希望孩子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印象深刻,其实就是要内心反省了。而到了三年级下学期,则安排了观察实验过程的教学内容,这实际上是一种有控制地观察,这个内容可以更加使孩子重视观察时意识的调动;到了四年级上学期,则安排了连续性观察的教学内容,观察的内容宽松了,但对观察过程的要求其实更高了;而到了四年级下学期,教材提出了写出被观察事物的特点的要求,比如《猫》《母鸡》《白鹅》等等这些课文。与此同时,教材还注意到了将观察的要求散落在每个年级的诸多单元中。

由于观察是一种实操性很强的活动,这就提示了我们,统编版教材更加重视孩子实际的语文生活。所以,教学观察类文本,一定要跟实际的生活联系起来,可以多多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在二年级,我们可以更多地开展“这是我的观察”的交流活动,从二年级开始,就培养孩子观察的方法,比如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各种感官去直觉等等,同时,我们要十分赏识孩子观察的所得,而且,我以为,不要强求孩子一定要观察得更别人不一样,因为在二年级,更要重视孩子观察的方法培养和对生活本身的兴趣。

到了三年级上学期,则可以提出反省式观察。就是用二年级所习得观察方法观察生活,然后对已经过去的观察活动进行反思,回味自己最深的印象,可以经常开展“让我心动的观察”实践活动,让三年级孩子感觉到,其实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着令人心动的美妙,包括时间上的和地点上的,细致观察,实质上就是一种有思维的观察,反省印象,实际也是一种思维的甄别。这样的活动,可以直接培养孩子将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到三年级下学期,则可以提出把观察过程“写清楚”的要求,因为三年级下册基本上都在强调写清楚。这个写清楚,既有对观察过程的全面掌控,又有选择适当的角度或者层次,以及合宜的语言的要求。到这里,其实观察已经由二年级的整体到三年级上册的局部,又回归到了观察的整体。因此,三年级下学期可以开展我的实验观察语文实践活动。

四年级上学期的要求似乎很高,但是如果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是完全可以开展我的连续观察实践活动的。当然,这需要老师对观察的内容进行指导,不要将观察的事物囿于花花草草,一些细微的事物其实是更加值得观察的,比如文本中的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等等,比如,我就曾经观察过一个孩子一学期的变化。只要孩子喜欢,连续观察是没有问题的。

到了四年级下学期,观察的思维导向可能要从客观转向主观了,也就是要带着自己独特的观念来观察生活了。比如《猫》《白鹅》等等,文中对猫和白鹅的观察,其实已烙上了作者的情感,字里行间里已经流露出了作者生活经历的印痕了。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尝试“我眼中的世界”观察实践活动。

“观察”对于我们,既陌生,又熟悉,现在统编版教材基于立德树人,润物无声的理念,基于文道融合的理念,将它隆重地放在了我们和孩子们面前,我们理当重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