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指向写作的语文教学,还需要思维训练(只是探讨)

 陈林细谈教育 2020-06-28

当下在一定程度上流行的“指向写作的语文教学”,在培养孩子思维能力方面也是有欠缺的。“指向写作的语文教学”显著的问题,是以教师对文本写作技巧的解读,来代替孩子自己的解读。笔者仔细分析了“指向写作语文教学”理念倡导者的文章,如《指向写作:<郑成功>教学点》[],该老师指出《郑成功》(苏教版第十一册)这篇课文的教学点有如下三个:1.没有详写,只有略写;2.提示语为什么那么简单;3.对话为什么不分节写。可以看出,该教师确实是从写作技巧方面确定教学点的。但,从标题上,我们就能感到该老师强烈地“告知”欲望。在对“没有详写,只有略写”这个教学点的论述中,该老师告诉老师和孩子,因为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故事很长,所以,本篇课文统统都是略写,这在逻辑上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其余两个教学点也直接谈了自己的观点。比如提示语简单是因为要突出郑成功的人物品质;对话不分小节,是因为要“方便”读者。且不论这两个观点能不能站住脚,至少把上述观点当作“教学点”想直接告诉孩子,不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很不足取。

从写作理论的角度来说,一篇文本的完成是多种因素发生影响的结果,与写作技巧关联较紧密的理论是俄罗斯的语言结构和语义学理论[][]。这两大理论都强调语言在构成文本中的作用,认为文本本身的语言系统决定了文本的意义,因此,语言的意义、语言的使用被提到了一定的高度,因而也形成了事件语言和叙述语言两种语言的区别,而后者则很重视语言技巧的使用。语言如何使用,自然与思维有关。然而,一个文本,语言技巧到底是如何使用的,只有作者自己知道,有的甚至作者自己也说不清,因为它完全是作者思维成熟而形成的无意识写法。这其实造成了语言使用技巧解读的开放性。而只有这样的开放性,才能真正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那种将教师所解读出来的语言使用技巧以一种“讲座”的形式告知孩子,偶尔做做可以,但若真的要培养孩子的语言使用技巧能力,还是要以发挥孩子能动的思维为前提。通过自己的思维发现或者甄别出语言使用技巧,才能真正使孩子形成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指向习作”,语文教学也不能单纯以培养孩子使用语言技巧的能力为唯一的教学内容。习作的过程是一个思想、情感、语言和审美共同参与的过程,这其间除了情感有时会自发产生外,其余都必需思维的参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