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聆听阿敏|情暖冀中行之美丽的塞罕坝

 西宁的表情 2020-06-28

情暖冀中行之美丽的塞罕坝
巴州老干部赴河北考察记

文作者/阿敏

随着中央台电视剧《最美的青春》的播出,随着中央电视台每晚公益广告的播出,塞罕坝,这个响亮的名字,传遍中华大地,扬名海内外。

“塞罕坝”蒙汉合璧语,意为“美丽的高岭”。它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部,距承德市138公里,距石家庄市643公里,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家级森林公园,

清晨,大巴载着我们急不可耐地向平均海拔1500米的塞罕坝驶去。一路上,路边颜色各异的格桑花,享受着初秋的阳光,在风的节奏中低眉絮语,摇曳生姿,仿佛在欢迎我们这些从新疆远道而来的客人。“看,那是什么果实?”小贾惊喜地呼叫,我们纷纷扭头看向车窗外,只见路边一棵棵树身上挂满红红的果子,像山楂,又不像,妖娆地挑逗着过往游人的眼,留给我们许多猜想和好奇。

大巴上,承德市围场县组织部王部长兼讲解员,站在驾驶员的背后身体前倾,如数家珍般介绍塞罕坝的历史和现在。大家都惊诧他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过人的记忆力。讲解中,他的表述清晰流畅,语言风趣幽默,旁征博引,侃侃而谈,一会儿讲传说故事,一会儿展喉亮歌,洋溢着火一般激情,迅速感染了我们,车上充满笑声、掌声。

考察团无论到哪个县市,负责接待的组织部的干部口才、知识面、礼仪,以及细节都让我们感喟。通过这一点就能凸现河北省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刘副部长介绍,历史上这里曾经是皇帝狩猎之所,因吏治腐败和财政颓废,内忧外患的清政府在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随之森林植被被破坏,后来遭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和连年的山火,到解放初期,原始森林已荡然无存,当年“三川秀美、林壑幽深”的壮观场面不复存在,退化为高原荒丘,山山濯濯,呈现“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荒凉景象。

上世纪60年代初,国家林业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大唤起林场、阴河林场的基础上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建场初期,仅有林地24万亩,森林覆盖率11.4%。自此,有了塞罕坝林场。一批大中专生来到这里,与塞罕坝人并肩创业,一起奋斗,在生存条件极其困难、自然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经过三代人55年的努力,用青春和汗水成功营造了112万亩全国面积最大、集中连片的人工林林海,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人工造森林,森林覆盖率达80%,谱写了不朽的绿色篇章。

如今,塞罕坝春夏绿草如茵,山花烂漫,尤其是金莲花如万点金星落地,四野一片金黄,如锦绣漫野铺展,颇为壮观。秋季层林尽染,溢金流彩,冬季银装素裹,玉树琼枝。塞罕坝被誉为:“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树的海洋”。

201712月,塞罕坝林场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之“激励与行动奖”,林场建设者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漫步在林场道路上,目光所到之处,遮天蔽日的是尖顶的落叶松、樟子松、云杉以及桦树、杨树、榆树、柞树等等,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活力无限。

我注意到,因修路而刨开的山的零星断面上,能清晰地看到,除了厚约10厘米的土层,整座山都是顽石,植被是很脆弱的。据介绍,即便这里已有万顷林海,如今种树依然要用铁镐凿开山石,再填上土,精心培育之下,才能使树成活。这样的土质,不经铁镐与山石的碰撞,没有一棵树是容易种活的。

徜徉在塞罕坝七星湖湿地公园,举头仰望,蓝莹莹的天空陪衬着雪白的云,煞是好看。眺望远山巍峨清秀,青松翠柏沉浸在恬静和明朗的阳光中。低头俯瞰,水光潋滟,蒹葭轻摇,水鸟颉颃。树木、植物、野花、乔木、灌木丛、草原,构成了立体的富有生命力的塞罕坝生态乐园。一派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正是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面。这里的景物养眼养心,吸引了成千上万四面八方的人们,于山水中汲取乐趣,也汲取心中那份喜悦,实地探寻塞罕坝精神。

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是塞罕坝精神,也是时代的精神。塞罕坝人以坚韧不拔的斗志和永不言败的担当,种下的不仅是一棵棵树,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造就的不仅仅是一座“美丽的高岭”,更是一座受人景仰的“精神高地”!百万亩人工林海,它们和塞罕坝人肩并肩、臂挽臂站在一起,莽莽苍苍,顶天立地,傲视苍穹,谁能说它们和他们不是我们民族的伟大脊梁呢?

塞罕坝以三代人寸步不离的坚守,五十五年不屈不挠的苦战,创建的林海正发挥着无可替代的效益,造福当地,润泽京津,恩及着后世。

暮色淡然,我独自徙倚在横平竖直的森林边缘,目光越过黛色的林海,越过层层叠叠的群山,似乎看到巴州的大漠不再荒凉,塔里木挺立的不仅有胡杨,更有成片成片的白杨、青杨、松柏......

待续

下篇:归来的思绪

欢迎广大作者投稿,摄影作品,游记,散文、小小说、诗歌均可。文责自负,自行校对。投稿时请附作者简介与需要配图的照片。西宁表情平台发布的均为原创作品,请勿一稿多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