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匱要略》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峨眉佛光 2020-06-28

一、痉病

欲知痉病是何病,头摇口噤背如弓。

身热足寒面目红,脉紧如弦上下行。

发热出汗为柔痉,振寒无汗刚痉名。

柔痉桂枝加蒌根,刚痉必用葛根汤。

胸满口噤脚挛急,咬牙齘(xie)齿承气攻。

脉见沉细为难治,乃因津枯阴已亡。

二、湿病

湿家为病一身疼,脉来沉细是特征。

中湿尿涩大便畅,湿郁化热身熏黄。

脉见浮细病在表,微微小汗散湿风。

沉细之脉病在里,利其小便湿无踪。

湿家误下额汗出,便利微喘是死证。

值天阴雨大发汗,风去湿留病不轻。

面红身热身疼重,头痛鼻塞烦喘增。

湿在上焦瓜蒂散,纳药鼻中病可松。

表实心烦身疼重,白术增入麻黄汤。

身疼发热晡时剧,麻杏薏米甘草用。

脉浮汗出重且肿,防己黄芪草术姜。

胃中不和加芍药,逆气上冲桂枝增。

身疼而烦难转侧,不呕不渴无里证。

脉浮虚涩用桂附,姜枣甘草共煎尝。

大便燥硬小便利,白术附子草枣姜。

骨节烦疼尿不利,恶风拘挛身发肿。

助阳化湿去寒气,草附桂术有奇功。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