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圣叹因为叛逆罪被判处斩首。刽子手砍下他的头颅之后,发现他耳朵里掉出两个纸团,展开一看,只见一个纸团写着“好”,另一个写着“疼”。金圣叹临死前也不忘幽默一把,让人又好笑、又感慨。 金圣叹在文学评论上非常有成就感,但是纵观他的一生,金圣叹是一个从小皮到老的“熊孩子”。他和现在很多男生一样,从小沉迷《水浒传》。 他既推崇水浒英雄痛恨贪官污吏,认为他们是“不得已而尽入于水泊”,但他又觉得水浒是“恶之至,迸之至”。虽然自己“偶像”有难处,可也不是什么好人,做出这样评价的金圣叹也是位“耿直boy”。 喜欢看书是金圣叹的一大优势,但也成为他科举上的劣势。金圣叹读书很多,却大多都是被当时文人斥为淫书艳曲的小说、戏曲、诗文。他推崇《西厢记》,盛赞这是一部“天地妙文”;又觉得《水浒传》令人“百看不厌”。现在看来这些评论都很中肯,但在当时这些观点都是“非主流”。 金圣叹看杂书、写书评一时兴起,就连上了科举考场也收不住手。在岁试中,他不肯老老实实按照八股文的格式书写,把写书评的习惯带进考场。最终因为他行文怪诞被贬黜,这可能是高考零分文的最早案例了。 科举这条路是走不下去了,金圣叹便彻底变成“死宅书粉”,从此他埋头各种典籍、小说、戏曲。看到兴起,他不时在原文旁边赞一声“奇”、“妙”。自己点评到上头,还会对自己无与伦比的书评夸赞一番,可谓是最早在二次元世界发出弹幕的人了。 与传统文人迥异,金圣叹是丝毫“没有节操”的,他的观点常常自我矛盾、自己打自己的脸。他宣扬儒家孝悌,又对崔莺莺和张生有违礼制的爱情大加赞赏;他觉得水浒英雄都是“官逼民反”,但又觉得他们不算什么好人,不宜“以忠义予之”;金圣叹不屑于酸儒为舞,却编写了历史上第一本“作文选”——八股文应试范本《制义才子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