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大佬谢灵运称赞“才高八斗”的曹植,到底多有才?是否徒有虚名

 江山携手 2020-06-28

南朝宋时有一部找不着作者的《释常谈·斗之才》,里面记载了有关谢灵运的一则典故: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谢灵运

古代的“石”和“斗”都是容量体积的单位,一石就等于十斗。他这意思也就是说,如果天下的才气一共有十斗,曹植自己一个人能占到八斗,我能得一斗,天下人一起去分另外一斗。

我们都知道谢灵运是南朝有名的才子,这位公子哥喜好游山玩水,还恃才傲物,是当时朝廷、民间的“风云人物”,有“江东第一”的美称。那么,被这位大佬赞不绝口的,甚至认为八倍于自己才华的曹植到底有多有才呢?他的一生是怎样的呢?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又有多大的贡献呢?

从动乱到繁华——一位有才的公子哥

曹植出生于192年,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彼时的曹操还没有称霸群雄,只是关东的一个小将领。最初的曹操因为清剿黄巾军有功,得任东郡太守,但是并没有自己真正的实力。也就是曹植出生的那一年,曹操收编了青州黄巾军,有了三十万兵力,这才算是真正起家。八年后,曹操凭借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自己北方霸主的地位,四年以后,将袁绍的老巢邺城建设成了自己的根据地,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逐渐扩张。


曹植

曹植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可以说,他是跟随着曹操在战火中长大的,眼前所见皆是金戈铁马,耳中所闻都是画角战鼓。这时候的他或许天资聪慧,但是战火纷飞,已经没有资料可以证明。可以证明的是,在曹植十三岁时,也就是他的老爸安居在邺城的时候,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公子哥,他的周围有一大批文人骚客,他每天的生活也就是吟诗作赋。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的文学才能彻底展现出来了,不仅擅长写文章,而且学识广博:

十岁余,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


曹植与《白马篇》

在与他身边的文士切磋的时候,他总能占得上风,当然并不靠地位,而是靠实力。以至于身边的文人都称他为“绣虎”,意思就是全身都是文采的大老虎,文人们对其评价之高,可见一斑。听别人把自己的儿子吹得这么神,曹操一开始还有点儿不信,还问他是不是找“枪手”写的,这曹植就不服了,当即就说,我这下笔成章,不信你可以试一试,我怎么会用得着别人代笔?之后曹操建造了铜雀台,就把几个儿子叫过来让他们一人做一篇赋,果然,在众目睽睽之下,曹植最先写好,而且写得最精彩,让曹操称叹不已。

自此以后,曹植逐渐在众多儿子中对曹植表现出了突出的喜爱,这样下去,曹植就是继承“大统”的趋势。

世子之争——文人终究不适合玩儿政治

在曹操的众多儿子中,曹丕无疑是曹植争夺世子地位的第一大障碍。由于曹植过人的才情,他一度得到了曹操的青睐,但是曹植并没有对自己严加约束,而是饮酒放纵,任性行事,文人气太重。有一次曹植醉酒以后就坐着马车从王宫的正门司马门进入,司马门只有曹操才能走,曹植此举无疑是对礼制的僭越,这无疑激怒了曹操,这也促使曹操将曹植从世子名单上抹去。


《洛神赋》插画

后面的事情我们就都知道了,曹丕继位后打压曹植,将他发配边地,虽然保持着王侯的名号,但是却俨然一个囚徒。

满心抱负无法实现的曹植只得将他的价值倾注在文学上。

曹植可以说是东汉末年,也就是建安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家,被后来的文学评论家锺荣称为“建安之杰”,可以算是“建安七子”之首。

由于他早年间是一个公子哥,所以他的作品中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他们享乐生活的场景,这是曹植诗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斗鸡》《公宴》《芙蓉池》等等,都是这种作品。

但是你可不要以为他真的每天就写一些这种东西,他还写过很多抒发自己内心豪情壮志和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歌。最知名的就要数《白马篇》了。一句“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激励着后来多少仁人志士,仅此一句便可奠定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他的《送应氏》作为一篇反映现实的诗歌:

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念我平常居,气结不能言。

反映了史实,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这也充分说明曹植并非纨绔子弟,也是有极强的爱国情怀的。

继往开来——曹植真的不仅只有《七步诗》

曹植的诗歌内容各异,多种多样,成就斐然。从根本上来看,他继承了汉乐府的优秀文学传统,并且做了很大的创新。


《洛神赋》场景

第一,他推动了诗与歌的分离。在乐府中,音乐是第一性的,里头的诗是第二性的。相当于后来的宋词,往往只规定一个曲子,人们只需要在里面填词。但是曹植不这样,他往往不用乐府的曲子,甚至不用乐府的题目,自己写诗,自己拟题目,像《白马篇》、《名都篇》都是这样的。可以说曹植将诗从乐曲中解放了出来,这种对诗本身的重视为后来魏晋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他更重视诗歌的抒情功能而非叙事功能。汉乐府中很多作品都是叙事性的作品,对感情的观照并不够,就算是”古诗十九首“也仅仅表现的是当时知识分子们的群体思想,个体性不强。而到了曹植这里,个体性有了很强的显现,他自己的哀伤、苦闷等等各种情感都会被诉诸诗歌。像《白马篇》就是这样的代表作品。


《洛神赋》场景

除了诗歌,曹植最令人称道的就是他的赋了,想必很多朋友都读过他的《洛神赋》,这篇赋可以作为他的代表作,寄托了他丰富的情感。这也体现了他对屈原、宋玉等人所作赋的创新。他的赋篇幅短小,不像汉赋那样宏大,更利于抒情,影响了后世一代文学家。

这样看来,曹植还真是不负八斗之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