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穹 | 交叠绵延的母爱与母性

 聚力阅读 2020-06-28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交叠绵延的母爱与母性

或许是冥冥中的一次约定,写下这个题目时我刚好想起今天将迎来第n个母亲节。竟忽然语塞,思绪凝滞在那里,不知接下来如何才能不受其牵顿,按原有的思路做一番母者的自白。但因这个日子的框定,我信马由缰的思绪不得不在此收放有度地做一番沉思冥想。毕竟自己也是因了这个日子才多了一抹神圣的光晕,也因为这个日子,自己更深刻了母性的内涵。

想想能被称其母亲的女人必然都能担得起这个神圣职责,在儿女面前不仅要有朴实无华,润爱无声的言行,还要做到言是花,行是果,表里如一的母者的风范。许多时候我们信口开河不经意的一句话或随心所欲的一个行为就亵渎了她至尊至上的母性神韵。折回身欲补阙拾遗却为之已晚。或许作为儿女他们不会为此耿耿于怀,锱铢必较,但关乎母性的惠爱和恩泽恐要折损很多。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感性做人,理性做事的母亲。22年的为人母者的践行,让我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一路行径,还是不免有些许的遗憾在心头萦绕。尽管在女儿的成长之路上心会跟爱一起走,如影相随陪伴在她的左右,却从没有问过她是否快乐和幸福过。有多少时候在我自以为帮她铺展不同阶段的人生之路而意兴阑珊时,却忽视了她彼时的思想,她想做什么?她是否愿意接受这一切?而只是一味的在她无主张的人生理念里建立强权的自我意识。甚至有时候会断然立令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明知道爱不是禁锢,爱亦不是霸权,尤其对于母爱来说,这样的词汇永远不该被其浸染和侵犯。但每当她在人生之路上遇人不淑,知人不明时,或当看到不同阶段她徘徊在命运的岔口上犹豫不决该朝哪个通道走下去时,母爱里的和颜悦色便会瞬间被母性里的疾言厉色湮浸,或许这是每个女人身体里的共性东西,当母爱与母性发生冲突时,母性里的理性色彩会情不自禁覆没母爱里的感性本色。责令替代了商榷,鞭笞取代了呵护,即便母爱在血液里左奔右突,撞击得遍体鳞伤,但有谁会说母性不是同样在忍受锥心泣血的熬炼和假装对爱背忍的无奈?

我们意识里的母爱一直都是人性里的最柔软的爱的诠释。真正的母爱应有不拒细流成江海的容纳和惠泽,亦应有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母性尺度。所以才能说母爱是世上绝伦无比,独一无二的,为子女可以物我两望且恒心持守的一种纯粹的情感。对于每个女人无论是她未雨绸缪还是不经意收获了爱的结晶,由女人演变成母亲这一过程中,光阴的跨度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从那个茵茵之芽经两性的精心运作后深深植入体内再历经阶段性的生命孕育、培育和养育的恰当时间里,不多一分也不少一秒地完成生命给予的全程。直到一个小生命成为生命的个体从母体里脱离而出,母爱里的母性便开始了保驾护航的生命职责。因为母爱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殊情感,所以她无需用职责或使命去界定其惠泽无涯的浩渺和深广。

在整个养儿育女的过程中,母性会伴随着母爱并行,时时会让儿女感受到母爱的绵软深厚,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同时也会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母爱之外的源于母性的一股威严不可亵玩的神圣力量,在左右并规矩着他们的做人标准。致使他们既爱又畏,谨小慎微,亦步亦趋在母亲的左右,分分秒秒被其护佑又时刻意恐被背弃,自由的生命即被放逐又被规范,所以子女对母亲的爱只有此时没有彼时,由爱生怨的更是不乏其人。所以世上才有被遗弃的母亲没有被弃绝的儿女。

在儿女成长的过程中,这种爱怨并非绵绵无期,直到有一天他(她)在不知不觉中奉为人父或人母时,历经生命宿怨的轮回,在尝尽了种种母爱或父爱的无力和艰辛时,方会几近一夜之间判然洞彻母爱的伟大和母性的神圣。在转身时若子欲孝母却不在,这恐怕就是世间一幕最悲催凄恻的母女或母子剧情的演绎。所以愿天下儿女对父母的爱多在有时思无时,勿要无时思有时。

源于此,我会时常沦陷在对母亲思痛的颓废里,每当此时就会对生命视如敝履,有种得过且过的心绪在意识里蔓延。这或许就是我多年不敢轻易触摸这样的话题,总想绕道而行逃避这个日子的缘由。已记不清母亲离我而去有多久了,但我永远不会忘记她离去的那个日子---5月12日,难道这就是冥冥中的缘源吗?抑或是上帝在我心中故意种下的这枚生命涅槃的真理,以此选择这个特殊的日子接走母亲,来告慰或责罚我们做儿女在流年岁月里曾尚有的孝心和曾桀骜叛逆的不孝。 

感谢世人选择了这样的日子作为母亲节,让我第一次这么真实的走进我对母爱和母性的认知里,尽管我此时已泪眼婆娑,但透过蒙蒙水雾我依然能透视到生命里那份厚实的爱和永不蜕变的母性光泽。所以我此时的心境不会再因逃避这样的日子而晦明不清,我,还有女儿都要在漫漫人生路上秉承着上帝赋予的这份神圣,幸福地走下去。

那些旧时光

这是妈妈留给我和她的唯一一张合影

身怀六甲的我

  我与刚过百天的女儿

 我与刚过百天的女儿

 我与刚过一周岁的女儿

我与三周岁的女儿

  我与四周岁的女儿

 我与上小学的女儿

作者简介

毕丽,笔名高穹。70后人,生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大连,中共辽宁省党校毕业。2010年开始网络创作,偏于散文和小说体裁。许多散文被《散文天地》、《最美文》、《散文世界》《中国教育网》等转载,多次应邀给某些网刊写卷首语。2016年获得“世界感恩节”散文征文大赛金奖。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聚力阅读

点滴阅读  丰富人生

汇聚大众的力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