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中虎 | 初冬圆梦徽州

 聚力阅读 2020-06-28

■ ■

心情音乐  边听边读 

初冬圆梦徽州

林中虎

    

一直以来觉得徽州有着别样的神秘,高高的马头墙;青瓦灰墙;别具一格的井台;映月的池塘。从春到夏,再从秋到冬,时光流逝间,风景永远似是一幅水墨丹青画卷在世人面前轮回,因了皖南才会有的神韵,才会勾起我心中无数次的向往。

“拾遗千山过,无梦到徽州”早年父辈的话语犹言在耳,一进入徽州地界,我便领略了徽州风光的美丽与神奇。小车一下高速,便进入了九折旋迥山区特有的公路,一会儿车行在幽谷一会儿驶上了峻岭。惊得车内好友,连连告诫我小心驾驶。山依然连着山,绵绵无尽,时不时突现山区人家,一转眼又钻进了谷底!虽是初冬,却已是积叶如絮,而山谷中依稀可见点点鲜红,给本已褪去鲜绿的寒山一点春意。

淙潭桥

淙潭桥位于休宁县兰田镇北部,座落在风景秀丽的环黄山旅游线——宏儒线附近石磻村夹溪河上,此处古时是连接南北徽道要津,而桥的北端则挺立着三棵近千年的古香樟树,此地又称“三棵树”。见过很多类型的古石桥,有大也有小,独这座桥让我惊叹万分,此桥属独特的三孔(一大二小)平行面石拱廊桥,高约十余米,宽约六米余,长约四十余米,由主桥(主孔)和引桥(小孔)组成,规模宏大,气势磅薄。该桥有二大特色让人钦服,主桥之上一座造型精美的廊房,与主桥同长同宽,内置两组独木环形座位供行人休息之用,古时往来商客在此处避风躲雨,兼赏周遭风景。再看造桥材料又让我惊奇。很多古石桥多以花岗岩类石材建造,而这座桥却是就地取材,是当地一种似变质后的凝灰岩,该石料质地坚硬无裂纹。淙潭桥经历了多少年的风雨侵蚀,它依然挺立,而桥下游那堵石现代人构筑的石坝,一场大洪水便冲倒一大片,独这座桥安然无恙,可见这座桥的坚固程度。因为有了这座略带青色的石廊桥,在这山青水黛的徽乡,更具一番徽韵了!

塔川

塔川位于黟县境内。以前闻听塔川之名以为有塔,实则不然。塔川村是由多个小村落组成,典型的徽派建筑,傍山而建,村人多吴姓。后有一座高耸的山,窃以为既然没有塔,想必这山就是塔了。因后山地势略高,盛产松竹多梯田,向南则是一马平川,地势相当开阔,给人一种少有的空旷清新之感。无论平畈还是梯田里,那些油菜生长得极为旺盛,颗苗之大之壮,实属少见,可以想象到来年春暖花开时,更是一番春景了!

让人惊异的是,塔川水口处那一堵近二米高近百米长的人工围堤生长着粗大的常绿树木,一看树龄就知道有些年代了。正水口处,古时村人用方形麻石砌就的水坡让人讶然,一组月牙形石坝环溪而砌,月牙形石坝上方中部有一残存的地基,上面的建筑物荡然无存,是什么样的建筑,有何用处,在心中仍是一道谜题!回问山村老人,村口那些构筑物成于何年,众皆一脸茫然,不知所云!但我坚信这就是塔川千年以来兴旺不衰的风水,更是秘密!

南屏

南屏属黟县,四A景区,之前闻听有许多电影电视剧取景于此,且多人文文化与徽商文化传承。当太阳西下之际,我们便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南屏,清一色的灰墙青瓦,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格外的沧桑。在向导的带领下,一行五人沿着卵石铺就的小道向村内踏行。所到之处,高耸的马头墙;华丽多样的门楣;各式雕刻工艺比比皆是!让人有置身明清,时光倒流之感!这里的古民居大多保存完好,在十年文革时期竟没遭受太大的损害,也算是一大奇迹!

这里古民居堪称徽州建筑之代表,各式各样的徽式建筑风格都代表了明清时期的民居风貌。随着地形地势而建,方形,圆形甚至三角形住宅一应俱全,各式门楣造形图形无一雷同。更神奇的是,宅内天井与众不同,须知,多雨的皖南,雨水十分丰沛,而这里的天井只有台却无井,井台是由几块青石拼接,台中无一例外的置放一尊大缸,缸内有清水,有金鱼在游动。

一座老宅,井台上一尊大缸吸引了我,这是一尊柱形石缸,高约八十厘米,直径约六十厘米,壁厚约五厘米。初见时让我吃了一惊,这种石材皖南很难见到,是一种岩脉侵入体形成的岩石,学名橄榄岩。其颜色青绿,晶体细小致密,质地坚硬,硬度超过花岗岩。就是这样一种岩石打造成的石缸,不知耗费多长时日,亦不知消耗多少打造材料?内外壁光洁如玉,是用什么方法和工具磨就?实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须知,这尊石缸打造年代是在明清,若换在当代又当别论,其精工制作方法与能力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这尊石缸的存在,同时说明了明清代的制作工艺水平,也同时反映了该宅主雄厚的经济实力。这一切都说明了,皖南古徽商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鼓岭

打鼓岭,因打鼓得名?位于黟县西北,与美溪相望。区域地质为志留纪沙岩,景区因地质运动强烈,各类断层极为发育,形成了诸多断崖及崩落性洞群。这里盛产毛竹,有竹海之称。景区一条直达打鼓岭村观赏景道,沿途各种景点可供行人观赏,如水帘洞,三叠瀑布等。此处幽谷深深,溪水潺潺,深潭较多,众人皆拾片石打起水漂,在瀑布前来几张萌照嬉戏。中午时分,一行五人至山顶一座亭内,这里果真有一只大鼓,众人聚而擂之,一时之间,鼓声笑声在山谷里回荡,倒也平添了几多乐趣。终点至打鼓岭村,观这座小村玲珑精致,地处深山,却有些许仙源般的况味,有此番造访,不枉来此一游矣!

徽州,古老而又年轻,因为老,它有着千年的徽商文化,古朴而典雅的民居,由此沉淀丰富而又有内涵的徽文化;因为年轻,一条新兴的环黄山旅游线——宏儒线贯穿其中,给古老的徽州焕发出新的生命!

A

BOUT

作者简介

林中虎

本名,胡长春,是一位农民的儿子。学校毕业后,就进入了矿山行业,一干就是数十年。平生业余喜好文学,尤爱古典诗词。因长期亲近大自然的缘故,多数文学和诗词作品,内蕴乡土气息,质朴自然。

作者是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学会会员、池州市诗词学会会员,池州市作家协会会员,曾任贵池区诗联学会常务副会长,现任池州市诗词学会诗教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是一种鼓励 |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投稿须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