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钩沉】张秀英 | 庄行老街,外婆的家

 聚力阅读 2020-06-28

■ 

文:张秀英

小时候去外婆家要坐车,下了公交往北走几百步,到南桥塘,再上油车桥,一路都是石阶,都得一步步往上走。走上桥中央往西望,外婆家隐约可见了,此时想:外婆、外公,还有小舅舅,一定在等着我们了。

 过桥便是老街,街上人头攒动。母亲是不急着回娘家的,她先要在食品店里给外婆买几块糕、给外公买瓶烧酒,这是孝敬,我们自然等着母亲。买好后,母亲还要买两毛钱的咸味硬糖,20颗,是给我们姐妹和小舅舅吃的,这是爱小,母亲买好后望望我们,像是说:将来你们也要这样!我们有了吃的,连连点头。

古桥

 喜欢到外婆家去,也高兴多住几日。大我一岁的小舅舅常带我们去街上,那时小舅舅就是大人。他领着我们先走两座八字状的石桥,要我们看看船,船真是好看:大小不一,有尖头状的,也有扁头样的。偶有机器船驶过,河水朝两边扩散开去,像是花儿的边沿,拍打着岸边石头岸基,哗啦一声后就看见了浪花。船朝前去了,小舅舅一左一右牵着我们,从电影院门前的石桥上折返南岸。沿着河岸前行,一路都有人,舅舅领着我们不断地叫应:一会儿是阿婆,一会儿是爷爷,还有姨娘和叔叔,嘴巴不会有停顿,舅舅的脸上很得意,对我们说:都是亲戚,都是亲戚。

  回家了,嘴里还衔着棒冰,边走边吮。看见卖蔬菜瓜果的担子要留步;看见小巷里乘凉聊天的人群会立定;总觉得特别亲切。有时还要问舅舅,路边的庄稼叫什么名字,舅舅没有一样说不出的。舅舅说,今后多来来就知道了。走好街,走好路,半天时间过去了,心里却还认为只过了一会会。

庄行老街实景

  后来的一次去庄行老街,我已年过半百。生活啊,就是过日子,日子总是神速。老街呀,八字桥仍在,石板还是旧时模样,人头依旧来回晃动。看一眼桥下,船只少了,河浅了、水小了,水流不急了,水色暗淡了许多,河面安静了许多、空荡了许多,好像少了点生气。是的,水上的交通时速不够,汽车快,快,容易做许多的事情。所以,街上的行人,脚头匆匆的,说话急急的,与时尚的衣着,快乐的脸庞一起,在老街晃来荡去,给老街留下了忙碌、繁荣的景象。

一路往东,看见东街的老屋还是过去模样,心里一阵暗喜。几家方糕店门口人头济济,农家菜馆座无虚席。迎面走来几个人,打着饱嗝,满心满足,是回家的情状。买几个麻花郎塌饼吧,自己在外吃,家里人也需要吃,不忘家里人吃,好!眼前又见油车桥,伫足,看桥。桥,有些老态,但一派安然。石板缝里长着几株小草,碧绿生青,和着细风抖动着草叶,告诉你身处石间也一样生活。拾阶而上,往东看,北岸老屋的身影倒映河中,影子有些斑驳,散开时多,聚拢时少,恍如时间的行走,有快有慢。公交下车的人流,齐刷刷都往立新路上走了,那里过河是一座平坦、宽阔的水泥桥。新路新桥好走,但先要走过老路、老桥,恍如人生之路的行走,难易在一起,好坏在一起。

古桥

 我还站在油车桥上,放眼看外婆家的方向,感觉模糊,隐约里的景象总是充满诱惑、充满怜惜。几座石桥默默横跨着南桥塘,桥上偶尔有人走过,运动着的步子、移动着的身影,来去都自如。那些游客,也未必全是游客,如我这样。回看,街上过客很多,大包小包,肩扛手提,东张西望,问这问那,游兴未尽,神色惬意,他们是想把老街看个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回家去就有一份快乐,有一份谈资,也有一份老时的记忆。

 太阳去了西山,西边射来缕缕光线,嫣红而又温润,照着我。恍惚间,又回想起:母亲拎着糕点牵着妹妹,走在去外婆家的街上、路上;转头,又看见小舅舅正领我们在街上兜着圈子,走走跳跳,边逛边吃......

新庄行现在有看头,只是外婆和外公都已远去天堂。小舅舅还在,我还可以以看舅舅的名义来庄行。站在石桥上,心里翻卷,有个想法:我要带母亲多来一次庄行,多看几次老街。小时候,是母亲带我来,现在了,该是我带母亲去,我想我还要带上另一个人,那是我的小舅舅。

作者简介

张秀英上海市奉贤区作家协会会员,散文诗歌散见于上海《东方城乡报》等报刊杂志,2017年获“阅读人生,百姓故事”第二届长三角地区微型小小说(故事)征集大赛二等奖。

平台合作

聚力阅读结盟龙杰传媒(一路听天下),让阅读产生价值,让写作获得尊严。平台开放征集中长篇小说、进行作品的有声化制作及推广,欢迎作家朋友联系我平台洽谈合作事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