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徽作家】魏泽清 | 少年班学神到底有多牛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精品散文 | 现代诗歌 | 国风古韵 | 百家小说 | 唯美艺术


少年班学神到底有多牛

纪念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成立四十周年

作者:魏泽清

没有核心科技的支撑,一个国家就没有脊梁;没有关键技术的突破,社会经济发展就不会有后劲。

中国需要培养一支“少而精的基础科学工作队伍”,“理科人才也可以像文艺、体育那样从小培养”。1974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给毛主席写了一份关于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建议书,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赞同和认可。开办少年班的设想由此浮出水面。

从1978年至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走过风雨和坎坷,既有传奇经历,也饱受争议。在一片质疑声中,中科大少年班沐风栉雨,已走过了40年的历程。40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培养出一大批最年轻的国内外著名高等学府的博士和教授,无疑少年班已成为中科大的骄傲,中国的骄傲,世界的骄傲。 

1

少年班学院,一颗镶嵌在中科大“皇冠上的宝石”

中科大图书馆北面广场宽敞开阔,正前方矗立高大威武的科大首任校长郭沫若铜像,花草树木簇拥其后,熠熠生辉。广场东侧有一条路叫天使路,各色花草树木青翠欲滴,郁郁葱葱,举目仰望,悬铃木高耸挺拔,遮天蔽日。路旁两栋浅灰色镶嵌一条红条色块的教学楼,其貌不扬,略显陈旧,掩映在繁花绿叶间,仿佛隐藏在绿色植物王国里的一颗钻石,花香鸟语环绕左右。“少年班学院”五个红色字体映入眼帘,虽然不大,却十分地耀眼。来来往往的的人在此驻足拍照留念,参观浏览。

天使,顾名思义,常用来比喻天真可爱的人,在此喻为科大少年,恰到好处。少年班早已名闻天下,被誉为中科大“皇冠上的宝石”。

拾级而上,展览大厅墙上挂满毕业生群英谱,少年班可谓人才辈出,群星闪耀。在四周一排花草的烘托下,更是光芒四射,光彩夺目,观者啧啧称赞之声不绝于耳。父母携着孩子,好奇探寻,希望沾一沾天才少年的灵气和睿气。

少年班格外注重书院式培养、专职化管理,师资、教学等都依托全校资源。

当年的少年班目标是,培养像陈景润、华罗庚这样大师级的人物。

科大首届少年班学生都没有参加高考,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甚至还有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人才匮乏的时代,“神童”们是国家和中科大的掌上明珠。

2

天赋异禀,神童超常教育石破天惊开先河

1978年3月,在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的大力倡导和热心支持下,在邓小平、方毅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支持和推动下,中科大创建了中国高校第一个少年班。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创新型人才,从而推动中国科技、教育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一起推荐“13岁天才少年——宁铂”的新闻事件,一夜之间雪片一样在全国大地上铺开,直接催生了少年班的创办。3月8日,中科大少年班举行了第一期开学典礼,标志着中国教育史上前所未有的“神童教育”模式正式开启,同时开创了中国超常教育的先河。 

首批21名智力超常、被冠以“神童”称号的天才少年被中科大破格录取,他们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11岁。首期学生就包括大名鼎鼎的宁铂、谢彦波、干政等少年,当时在全国掀起轩然大波。

一时间,少年班成为全社会的热门话题,“神童”、“天才”的故事如春风拂遍神州大地,甚至受宁铂的影响,很多学生都在学下围棋。

那些年,各行各业百废待兴,科技人才严重断档,“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成为全社会的迫切问题。从少年人才入手,对天资聪慧、富有创造潜质的少年进行特殊教育,是为了打破不重视培养基础科学人才的状况,使得全国各类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高智商、超专注、特执着,这是大多数少年班学生的共同特征。其底气,来自执着求知、守朴归真的价值本色;来自于尊崇学术、追求卓越的中科大办学导向。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无疑是石破天惊的事情。这种模式不仅在中国是独创,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中科大少年班的创始人之一、已退休的中科大前副校长辛厚文如是说。

3
自古英雄出少年,精英人才遍布世界,群星闪耀

从中科大走出的精英人才有多少?少年班老师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相信很多人也会耳熟能详。

姚新,英国伯明翰大学计算机系首席教授,中科大“大师讲席”教授;

张亚勤,微软全球原副总裁、微软中国董事长,现任百度总裁;

郭元林,紫光集团总裁;

王海林,美国物理学会会士,俄勒冈大学物理系教授;

谢旻,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与系统工程系教授;

张家杰,美国医疗信息科学院院士,德克萨斯大学休斯顿医疗中心健康信息学院教授、副院长,世界首位认知科学博士;

郝权,美国MacCHESS 实验室主任,首席科学家;

骆利群,美国HHMI研究员,斯坦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曾获Sloan奖等大奖;

管俊林,密歇根大学分子医学及遗传学系和细胞及发育生物学系教授,康奈尔大学客座教授;

秦禄昌,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物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级研究员,Keck原子成像与操纵实验室主任,世界最小纳米碳管发现者;

胡天跃,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王永,中国科技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周逸峰,中国科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翁征宇,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清华首位“杨振宁讲座教授”;

钟扬,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教授,植物学家;

曹辉宁,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金融中心主任,美国财务学会会员;

袁睿翕,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

卢征天,美国物理学会会士,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芝加哥大学物理系和费米研究所教授,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杜江峰,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大物理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庄小威,美国HHMI研究员,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物理系双聘教授,是美国科学院最年轻的华人院士,连获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天才奖”、Sloan研究奖等大奖;

李俊凌,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副总裁,中国雅虎社区、咨询与通信业务总经理;

倪四道,中国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陈晓薇,第九城市总裁,原中华网CFO兼中华网游戏集团总裁,生物学博士;

尹希,31岁晋升为哈佛大学教授,打破华人记录;

陈宇翱,80后的中国科技大学教授,获欧洲物理学会“菲涅尔奖”;

 陈宇林,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

黄沁,网大董事长,香港诚信资本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蒋继宁,网大总裁,深圳教育国际交流学院董事长;

刘民,网大董事,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教授,学校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高峰,德意志银行中国区董事总经理;

马东敏,百度创始人之一;
熊伟,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系教授;

陈武,香港理工大学土地测量与地理信息系教授;
邵中,美国耶鲁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华青年联合会常委;

涂予海,美国物理学会会士,IBM Watson研究中心研究员;

刘磊,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

范汕洄,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斯坦福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周崇武,南加州大学电子工程系教授;

李巨,宾夕法尼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麻省理工博士,获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美国材料学会年度青年科学家奖等;

詹正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传播研究所执行所长、研究员;

李俊杰,美国斯坦福大学经济和法律双料博士,Netdao Inc.(网道)首席执行官;

施晨阳,曾创办Colorstamps,现任德国QIAGEN公司亚洲总裁;  

蔡天西,哈弗大学生物统计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愚,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教授,细胞治疗中心主任;

钱永忠,美国物理学会会士,明尼苏达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副教授;

朱长虹,曾任美国Pimco公司基金经理、投资委员会委员,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管理部门首席投资官,帮助管理中国数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成为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人……

这只是少年班部分学神的名录。这也是一个列举不完的名单,因为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每年都在延续,都在变迁变化中。科大少年班优秀毕业生分布世界各地,可谓群星闪烁,璀璨夺目。这是少年班交出的一份理想的“精英谱”。  

中科大少年班很多学生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乃至国外的哈佛、麻省理工、耶鲁、普林斯顿等著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仅在清华、北大任教的大约有十位少年班毕业生。

2016年,中科大统计过去38年来中科大少年班共有3400多名本科毕业生,约90%考取国内外研究生。毕业10年后的学生中,有200多人成为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教授,其中100多人在欧美一流名校任教授。有55%投身于企业界,19%活跃于金融界,35%任职于世界500强。有2人当选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2人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5人当选美国电子电气工程师协会会士,7人当选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获得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麦克阿瑟天才奖等重要奖项的有100余项……

毕业生约有一半成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佼佼者,虽然中科大少年班尚未涌现诸如牛顿、爱因斯坦、霍金,或比尔·盖茨重量级的天才大师,但还是为IT行业和科学界输出大批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

作者简介

魏泽清:安徽合肥人,中国淮军文化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常务理事,安徽旅游文学艺术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皖新传媒签约作家。安徽中青年作家研修班学员。

先后在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新浪、搜狐、腾讯、中国新闻网、中国日报网、中国散文网、当代作家、作家报、作家、安徽文学、未来等上百家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诗歌、散文、散文诗、随笔、小说、文学评论、纪实文学600余篇(首),新闻作品1000多篇。作品入选二十多种选本及获奖作品集;有系列散文入选老年大学教材;有散文作品入选中小学生阅读文选;所写淮军史料入选新编国家《清史》。

其散文风格多样,或清新自然,或细腻华美,或风趣幽默,或蕴含哲理。作品荣获2013年“江淮文学奖” 、2015年“全国诗歌散文联赛”特等奖、2016年首届“上善若水杯——我的父母亲全国征文大赛”三等奖等奖项。

平台合作


聚力阅读结盟龙杰传媒(一路听天下),让阅读产生价值,让写作获得尊严。平台开放征集中长篇小说、进行作品的有声化制作及推广,欢迎作家朋友联系我平台洽谈合作事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