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色天下】丁曙光 | 苏北俚语情——明清鸳瓦宋时碾,依旧杏帘映凤州。

 聚力阅读 2020-06-28

//////////

苏北俚语情

——明清鸳瓦宋时碾,依旧杏帘映凤州

文:丁曙光

 泰州老街,当今泰州标志性景区之一。

老街是一处长约六百米纯商业街道。老街热闹时,满街飘溢各种美味食物香味,加上长一声,短一声,不同口音的吆喝声,混杂不时入耳的评弹说唱。此时,行走于麻石铺就的明清风格街面,恍若堕入奇幻世界,直呼穿越……

据泰州官方资料记载,泰州老街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街,也就是说,老街并不老。现在的老街,包括毗邻的桃园游览区,原来只是泰州东郊鲍坝村的一片农田和村民的住宅地,也就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的祖籍地。

2007年,泰州东城景区规划开发,依据毗邻的一条具有近二百年历史的小街开始动工拆建。历经两年,泰州人民以及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到了现在这样漂亮的仿古旅游景点。

不管怎样,目睹眼前景物,鼓瑟琴乐,佳肴流香,感受浓浓秦淮气息,仿佛置身古韵世俗,感慨之极,有诗为记:

泰州老街

俚语水城见罕俦,

老街烟火诉春秋。

明清鸳瓦宋时碾,

依旧杏帘映凤州。

▲ 泰州老街牌楼。

“咋凯旧斯老该哈?”我问一位景区保安。

“八凑,老该就斯咋凯。”保安回答。

▲ 一架石槽,据说是明代遗传至今,两个栓马桩,清代老物,墙上砖雕,现代仿品。

我问一老者,“咋东西,怕滴么得甚尼年份呐?”

“拉锅说滴!咋过塞槽丘斯明槽拉哈来滴老古董。”老者说着,还对我不屑地望了一眼。

▲ 日晷,古时的计时器,俗称太阳的影子。这只日晷,做工,作旧水平倒真不错。

我见日晷边一户卖泰州烤脆饼店老板娘,便问道,“册么珍贵古老滴日晷,旧嘛它摆阿露天哈?”

老板娘答道,“拉哎啊,咋过东西旧斯一过现在石头雕滴东西,假滴,摆哎咋凯嘛人看看玩玩滴。”

老板娘很淳朴,一点不隐瞒什么,照实说了。

我在这家老板娘店里,买了她一包十根金黄色,香喷喷的泰州简装无糖烤脆饼,只要5元铜钿。

▲ 这家店铺窗下,一架造型别致的古老石案,石案旁,一只青石雕的古鱼缸。

“老板,咋过古代石案斯老东西吧?”我问这家老板。

“石案斯祖传哈来滴,八晓得多少年阿喇,石缸斯新买滴,搞石案正好配一对。叫个‘月明清案照红鱼’,讨一过吉利而已,嘻嘻。”老板挺风趣,挺健谈,也挺实在。

▲ 墙角翠竹荫荫,一台大碾磨,墙上悬挂一只古辘轳,别致新意,蛮好看的。

“小哥,咋过磨盘,叉轮子斯你嘎滴东西吧?”我问在墙根边抽烟的小青年。

“咋过木轮子斯唐朝缺土文物,咋过磨盘斯《鉴宝》栏目淘来滴宝贝,价值连城。吐斯嗯阿嘎里滴东西。”我一听早已咋舌,唐朝东西挂墙上,鉴宝栏目淘宝物品随便扔露天,我滴乖乖,年轻人就是与时俱进,敢说。

▲ 一排廊柱,注意到它的底脚,看似有年头了。

一套红袖箍的街面安全管理员走了过来,我问他, “斯傅,咋一排廊柱八少年头嘞吧?”

“八斯滴,咋排柱子么得多少年头,斯仿造滴。但斯,柱子哈头咋过石墩子斯真东西,斯拆老房子时候,喇噶人家房子过梁柱子滴底脚。咋过东西年头老,说八清多少年阿喇。”师傅像是专职讲解员一样,说得蛮详细的,听起来很有味儿。

▲ “秦时明月汉时关”,但凡看到这一类东西,就会想到这句诗。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思维逻辑。

这瓦楞不老,是新窑专门烧制的产品。后来知道,老街看似古老的物件几乎都是仿制的,没有一家的东西是真的。

在老街经营的商户,代沟之下,待人接物明显区别。上点年纪的人,实话实说的多。年轻人,思维活跃口若悬河,甚至胡编乱造的也有。

毕竟,新的老街营造出来与钢筋水泥,高楼建筑不同的感觉,还是给生活带来不一样的色彩。

▲ 老街对面,凤河岸边,泰州第一名楼“望海楼”高耸,沐风栉雨,伴随历史积淀,静静俯瞰泰州变化。

日新月异的泰州城,验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

后 记

因为五十多年前在苏北黄海之滨生活成长,加上知青历练,有意识学习苏北话,融入苏北习俗。一直以为,我的苏北俚语实践运用,尚属过关。

泰州老街行,着实验证了一把我的苏北话。

两天时间,静下心来,浏览泰州古城,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发现。古老的韵律,深沉的往事,悠悠岁月,伴随凤河水一江春水向东流,让你在这个古韵习习的生活节奏里,感受一片悠情。

在泰州老街,我尽量使用记忆中的苏北话,居然没有任何语言障碍,流利表达,竟让自己都感到惊讶。充分领悟到,语言能力,在适合的语境不会发生语言困难。

短暂泰州行,留下了美好印象。

——2018.5.27下午于松江科技城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