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北作家】张国中 | 我的热土我的村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我的热土我的村

文/张国中

在平原上这个小村里长大,我的灵魂是附着在这片辽阔而盐碱的土地上的。我常常对外地的朋友说:“你们永远无法了解我的小村。”这句话,就像在说你们永远无法想象我怎样去理解我的母亲一样。

小村,是我心间一道古朴的风景线:蜿蜒的乡间土路又长又窄,初秋时节升腾的玉米、高粱秸秆,如一排排妖冶美貌的女子,随风摇曳;一幢幢土墙土屋,沐浴着乡村四季清新的气息,小村用土炕、宅树、篱笆和袅袅炊烟,诱惑着远方每一个游子的心。我就是在小村里的烟熏火燎中长大,我与小村息息相关。它是我的热土,是我的情愫,更是我的图腾。特别是房屋后的打谷场,多像一张放大的唱片,一年四季发出欢快的音符,农忙时是农人收获的战场,农闲时是孩子们游戏的乐园。场边的百年古槐作证:在它的年轮里,圈进了多少农家人一辈辈的日常故事!

我对小村的情意是如此浓得化不开,仿佛离开了家乡多少年又是多少年。实际上,我并没有真正离开过小村。即使偶然别离,也已经真正理解到小村对自己的意义。每当初到外地,触及“家乡”这个词时,我总能隐约感觉到小村的气息,在我的灵魂深处跳动。如果时间可以累积的话,那么连同生命中长短不一的心灵时空加起来,有绝大多数的时间是和小村以及房前屋后的那一排排白杨树和向日葵纠缠在一起的。

小村因其小,便清清亮亮地有些透明,却并非像一张白纸那样的展露无遗,而是如花一样地微笑,亲切而神秘,并能常常走进我的文字中。隐约之间,似乎总有一根无限长的无形的线,维系着我的灵魂。就是这根线,使我无论身在何处,都会重新回到真实的小村身边,去触摸和整合那散落了一地的记忆。而走进记忆的,总是小村的人、小村的事,还有村西河边那连片的青草地。在夏日的黄昏里,少年时的我来到这里,释放属于少年的一些欢乐或忧郁。

夕阳下,有无数的红蜻蜓轻盈地掠过波光粼粼的水面,有的停歇在细高的芦苇尖上,在微风里摇曳,仿佛是散文里的字句,优美的铺展着。我时常情不自禁地躺在青草地上,看那些红色的精灵,幻想着怎样睡在晚霞里,与这蜻蜓共舞。不觉间,我竟发现自己拥有了一把用柳叶制成的钥匙,把它伸进一把锈蚀斑驳的锁内,于是打开了一扇奇异的大门。在彩色的花间雨里,我走进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这个美丽的梦幻至今还存在于我的脑际。它仿佛是遥远的地平线,又深又远在迷蒙的天边。由此,我注定走不出缭绕着麦秸、青草气息和浓浓乡音的小村了。

那年夏天,为了心中一个梦想,也为了追寻更多所谓的知识和更广的作为天地,我犹豫了许久,终于离开了小村,离开了这块生我养我的热土,像一只放飞的风筝,在那座城市里漂浮不定。在那里,我失却了表达那种复杂而深厚感情的时空。无论我去追求什么,最终都会发现所追求的,仍是逃不出生我养我的小村为我提供的博大和深远。如今的我,心早已长大且经历了许多人生的风风雨雨,看惯了太多的如钢筋水泥般冷酷的面孔后,心境也变的荒凉。我再也不能忍受那种根深蒂固对小村的眷恋而引发的痛苦了。

我想起了清贫而又年迈多病的父母,想起了小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年复一年唱着同一首古老歌谣的乡亲们,我心里就阵阵地发痛。故乡是一张车票的距离/天空有翅膀/地上有车轮/但思念总搭乘不上/月升月落的便船......记不清是谁的诗句了,却正是我的心境。吟诵着这首小诗,我毅然回到了那片热土,回到了我曾经魂牵梦萦的小村。

那是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晚秋傍晚,伴着纷纷飘落的树叶,年迈的父亲在打谷场边寻觅着,仿佛是正弯着腰寻找夏天丢失的汗珠。弟弟开着拖拉机从地里秋耕回家,嘴里飞扬着一首首流行曲,像个快乐王子。小村沸腾了,鸟鸣、牛哞、狗吠以及欢声笑语,甚至夹杂着一句句野性的笑骂,伴随着各种农机具的马达声,仿佛又把我带回春天繁忙的耕耘和夏秋季节的收获里。

我重新回到这方热土,重新走在小村的乡间土路上,如同走在一张洁白的纸上,留下了一串串不尽感想。我注定还有许多远行,还要和小村作许多分离。那时,我会站在异地他乡的阳光下,抑或蒙蒙细雨中,看到小村那双温暖的手,把我的生命定格在它生命的那把大伞下,永远地镶嵌在它的心灵上。我的热土,我的小村,我愿与你牵手同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