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获奖散文】叶晓燕 | 情系黔西南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情系黔西南

文:叶晓燕

推开窗户,一轴美得无以复加的碧绿山水画卷映入眼帘,无边无际。这是黔西南留给我的最初印象。

黔西南位于祖国的西南边陲。翻过无数山,越过无数岭,历经一天的舟车劳顿,山一程、水一程来到此地。累并快乐着,是当时的感受。且借贺敬之《回延安》里的诗句“心啊,不要这么厉害地跳”来形容我当时的心情。

我知道,这是源于一份感情。这份对黔西南的感情,源于父亲。父亲年轻时在那里居住过一段时间。小时候我是一遍遍听着父亲的故事长大的,故而对黔西南无限神往。

父亲与黔西南的故事,我耳熟能详,连细节也记得清清楚楚。

父亲年轻时在河南大学上学,期间因战乱停课,跟随同学一起撤退,流浪到黔西南。在苗族同学家里借住生活了一年。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激发了父亲的艺术才情。父亲天赋异禀,诗、词、歌、赋,音乐、书法、绘画无师自通,且练得一手快速绘制人物素描的艺术绝活,为当地人画肖像。尤其是一些老人希望通过父亲为他们绘制的肖像,作为自己将来故去后,留存给家人的纪念。当地人生活贫瘠,物质匮乏。交通不便,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许多人常年蜗居在深山里,终生未走出大山,自然从未照过相。听说村里来了一位会画像的年轻人,感到十分稀奇,纷纷前往看个究竟。一传十、十传百,几乎天天都有人找上门,让年轻的父亲为其画像。无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只要父亲瞄两眼,立刻拿起笔刷、刷、刷,一气呵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村里的人们都喜欢这个来自中原、浓眉大眼的小伙子,外村人也纷纷慕名前来画像。父亲依靠画像技艺赚取斗升稻米,维持借居在同学家的生计,也不讨人嫌。关键是父亲给当地人带来了一个新奇的认知世界,用艺术之光,点燃了他们的生命激情。

黔西南属于苗族、白族、布依族等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多民族文化融合,繁衍出一代代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优秀子女。

少数民族沿袭男耕女织的传统,男子狩猎、耕田、捕鱼、种烟叶,骁勇善战、粗犷豪放。女子在家里操持家务、生养儿女。他们天生能歌善舞。喜爱文艺的父亲,很快与当地人融为一体。

当地苗族有哭嫁习俗,唱词即兴编排,直抒胸臆。村里若有哪家闺女要出嫁,全村姑娘皆纷纷出动。全部集中在即将出嫁的姑娘家中,陪着哭唱几天。待嫁姑娘会把日常生活中与兄弟姐妹之间发生的细小口角摩擦,平时藏在胸中的恩怨块垒,借出嫁这天全部倾吐出来。唱词押韵,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如“柑子好吃要剥皮,姊妹虽好要分离。哥哭一声亲骨肉,嫂哭一声是外人”。借诗歌抒情形象地唱出自己的真实心声。不避讳事实,直抒胸臆,不加掩饰与作假。

嫁出去的姑娘,三天后返回娘家探亲,俗称三天回门。此时,已和颜悦色,与家人感情如旧。父亲告诉我,苗族还有生苗和熟苗之分,二者的习惯、礼节,繁缛程度也不相同。

贵州以前流传有“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之说。如今道路已修葺改善,通往黔西南的公路已通衢畅达。进山观风景,出山看世界,已是双向开放,方便快捷。不过,在过去,因气候温润潮湿,久居深山的人无钱买药,聪明的先民摸索出一套就地取材、借食物除湿的法子,在饮食上喜食酸辣。以前他们常常在煮米饭时,将锅里烧滚的米汤,盛放一碗放在灶台上。通过灶堂里熊熊燃烧的烈火,加热灶台器皿里的米水。几天后,米水渐变至黏稠,并发酵出酸味,然后加热煮滚喝下,说是酸味有营养,可以去火、败毒,强身健体。猜想与我们如今的酸奶益生菌源自一个道理。

贵州人喜欢吃蚱蜢、知了、蝉等虫子。鱼腥草也是作为当地一道菜,闪亮地登上餐桌。如今这些地域具有民族特色的饮食习惯,深深地吸引内陆大批观光旅游团,大家在领略山川美景的同时品尝奇异美食,大快朵颐,饕餮盛宴。少数民族热情好客,待客之道是做一长桌菜,大家围桌而坐,并选出擅长即兴唱和山歌的女子,穿着民族服装,头上、胸前佩戴价值不菲的银饰,环佩叮当、步履迤逦,捧着自酿的米酒,踩着节拍、唱响山歌,一个个轮番出场敬酒。美人如酒,甘冽芬芳,赏心悦目,不饮也醉。客人接了酒碗,不得推辞,必须一口干下喝完,直至酩酊大醉,快哉,通达,不知今夕何夕。

小时候父亲讲的这些故事,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盘桓、缠绕,想象那渺远神奇的边塞风光,从心底里神往少数民族聚居地黔西南。如今梦想变成现实,终于我也来到父亲生活过的地方,寻访到父亲当年生活的足迹,看到了双乳峰的美轮美奂,借用《见与不见》的瑰丽诗行,你来,或者不来,黔西南的山水就在那里。与父亲一样,我也为美丽的黔西南而心醉。   

该文获得《人民文学》第六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征文优秀奖。

作者简介

叶晓燕,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散文诗理事固始县散文学会会长固始散文年选》主编。现供职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行政服务中心。

有诗歌、散文、小说发表人民文学《星星》《诗选刊》《散文选刊》、《时代报告等多种报刊、选刊。系全国“书香之家”。获得人民文学》第六届“观音山杯.美丽中国”全国优秀奖、河南省“七个一”工程奖河南省报告文学奖《中国妇女报》年度一等奖中华文学图书奖。出版个人散文集两部,和父亲女儿诗歌合集一部。

【正在进行】《中国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8》隆重征稿......
名家顾问:王久辛、潘小平、非马、苍山牧云、洪烛、杨海蒂、梅雨墨、罗广才、南亭云路、刘书环、老井

投稿邮箱:julichuanmei@yeah.net

订阅方式:总编微信 yuwei0124

《中国精短散文佳篇选粹2018》入选作品目录 
(不断添加中)▽▽

点击蓝色字体,阅读平台已发布文章

1、  王久辛 | 静园的品质

2、  非马   | 这是一首诗

3、  潘小平 | 藏北的云

4、  苍山牧云 | 我家门前有条清沟河

5、  杨海蒂 | 我看幽默

6、  洪烛   | 面前的艾青

7、  梅雨墨 | 等月色陶醉清风

8、  游磊   | 雨润乡畴

9、  顾坚   | 瓜为媒

10、 黄秀峰 | 山枣树

11、 老井   | 黑色颂辞

12、 唐兴顺 | 天平之水

13、 萧忆   |漾动在记忆深处的黄豆

14、 杨国存 | 雨夜读画

15、 庞宇真 | 那一抹祖母绿

16、 郭桂杰 | 树荫的温柔

17、 绿柳   | 阅读,是一场精神的抵达

18、 刘继兴 | 秋语

19、 李顺   | 天鹅湖

20、 乔木   | 漫步三槐堂

21、 王纪强 | 荠菜青青

22、 黄国禹 | 我的五河情结

23、 丁艺媛 | 威尼斯是一首小情歌

24、 肖放   | 大姨的故事

25、 王小丫 | 一帘刘海儿

26、 李忠   | 盼望冬天

27、 孙瑜   | 如此缘分

28、 张玫   | 小村的鞭炮声

29、 徐国忠 | 三叶梅

30、 田志猛 | 满洼的麦子熟了

31、 张乐鹏 | 心中的树

32、 范恪劼 | 走读嵩山

33、 卢小夫 | 秋

34、 张国中 | 父亲的夏雨情怀

35、 扶风  | 花旦的春天 

36、 王力丽 | 蝉之禅

37、 卫云  | 三岁爸爸

38、王朝君 | 铺草

39、何志臣 | 雨落中年

40、桑明庆 | 灼灼桃花情未了

41、韩学树 | 屋内灵性皂角树

42、张璐   | 我的恩师

43、肖萌   | 风入帷

44、杨秋   | 众生平等

45、胡庆军 | 站在夏日的池塘边

46、褚福海 | 做尾五堡湖的鱼

47、苏扬   | 泥 巴 

48、张峪铭   |  炊烟,乡村的坐标 

49、许正文 父亲的牵挂

50、黄玉梅 亲爱的睡莲,你和我有关系吗

51、傅敏   乡野雪意

52、张杰   | 在韩城北湖忆震东

53、罗有高 | 麻虾子嗍嗍 

54、牧梦   说马

55、李兆庆 | 风继续吹

56、杨静龙 湖水中的坟茔

57、陈玉梅 核桃花开

58、木小沐 外婆的春天

59、杜学   | 故乡的小路

60、孙晓龙 雪落北国

61、希然   我的奶妈

62、顾锁英 | 寻觅遗失的白杨花

63、袁瑞珍 | 凝望黄河 

64、刘发祥 | 二百年的等待

65、郑立   威武之山

66、丙火   碎壶记

67、陌上   | 田埂上的石头有点凉

68、高穹   

69、赵克明 一片落叶

70、耿耿   主场

71、张庆梅   | 秋夕

72、潘爱娅 | 练潭秋月

73、祁云枝 山茱萸贺春

74、江思恩 满身云雾见天池

75、王 冰  | 华蓥山下的仰视

76、陈春鸿 | 幽幽桂花香

77、许承云 | 一只紫砂壶

78、肖华来 | 四季莲塘

79、陈于晓 | 每一朵云都有表情

80、赖杨明 | 心中有杆秤

81、江国联 |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

82、谢德才 白露以后

83、陈锐   有些秘密,只有星空听得清

84、墨染倾城 北京印象之秋天的胡同

85、刘颖   在古道上走一走

86、徐少平 稗子的是是非非

87、末子   一笼烟雨,一笼纱

88、马张留 念师恩

89、欧君武(苗族)菩提桐花

90、顾银华 奶奶的压箱底

91、张艳   绣时光

92、田建中 一道数学题

93、刘用良 | 陪娘回娘家

94、顾成兴 | 口粮

95、王友明 | 白发亲娘

96、仇士鹏 雨落之前

97、张修东 两棵玉兰

98、胡世远 游子的新年

99、陈辰   岁月无声爱有声

100、贾炳梅 怀念那口老井

101、林小语 瓯江风情

102、鹿剑林 林芝一日

103、李建新 秋韵

104、紫伊   蒲公英的梦

105、朱国平 一幅画

106、齐未儿 长城·砖

107、刘海亮 也不关猿啼

108、静语(加拿大)托斯卡纳,洒满阳光的心灵驿站

109、张艳军 好风如水

110、戎飞   黄山毛峰

截稿倒计时 6........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顾问王久辛、顾坚、南亭云路、刘书环、梅雨墨

编委风雨薇、河丁、张国中、刘国莉、王小丫、陈映霞、李忠、杨国存、小蜗、虫虫、燕子、秋月白、走过忘川、毕义鹏、静默、橙果

合作伙伴:

一路听天下(龙杰传媒):音频IP孵化、有声小说制作、推广

纸媒:《渤海风》《中国草根》《沃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