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色天下】杨秋 | 天堂寨散记

 聚力阅读 2020-06-28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天堂寨散记

文 | 杨秋

冉正万在长篇小说《银鱼来》中写道:黔北十万大山中的四牙坝,泱泱数百人皆源于一个老祖婆和主仆二男。我感慨于作家大胆的想象——真带有一种神秘的巫蛊性。

而在天堂寨八湾村,我却亲见了这种真实的存在。结束了白马大峡谷游玩后,我们一行去天堂寨镇上晚餐。途中见一老屋,乌墙旧门 ,椽木露天。寥落中渗着萧索,清寂下透出威严,如身着黑色长袍,背手而立的老者,以冷峻睿智的眼神,看着我们这些趋柳就花的俗人。我的脚步,再也无法挪动。

从环境上看,这老屋背靠青山,面临泉水,远眺重峦,应该很有讲究。彼时,几个山民正在水边闲聊,便趋步上前。山民们说,这是他们的老祖屋,这片元宝形的水塘,也是和老屋一同留下来的,意为聚财聚福。

我看见自山而下的泉水,通过暗道从一侧无声汇入塘,又从另侧悄然流出。深绿色的塘底,便有丝丝暗流缓缓而过。

老屋大门厚实,裸露着凸凹不平的原色。我轻抚粗粝的门面,叹岁月之苍然。等我一步步走进去,才发现,老屋在我的眼前拉开了一道奇异的门帘,真真是,惊大于喜了。这古民居竟有三重四进,瘦柱肥梁,内有天井,属典型“回”字型建筑。每一进东西两侧各建房屋十多间,让人不知如何进退。

幸,在最后一进西厢房,看到有火光在跳,摸索进去,两位老人,在火塘边无声地坐着。见我贸然而入,吃了一吓,又低下头去用手中的棍子拨弄火塘里的柴。我很奇怪,四月底的天气,这老屋生着火塘竟没有一点热的意思。这应该是间外室,除去一张老式桌子,一个看不出颜色的橱柜,就是几把低矮的竹椅。火塘里的火不太旺,星星的。缕缕青灰色的烟,把吊着的燎壶熏得乌黑,火塘上方的横梁上,挂着几块不知何年的熏肉,干黄干黄的。

听我问起老屋,老人吧嗒了一下嘴,慢慢开了口。他说,这是他们的老祖屋啊,有六七百年了,前后一百多间呢。最多时一起住着三十多家子。整个八湾村都姓黄,都是这老祖宗开的枝,散的叶。如今,都发财喽,都搬出。说到这,老人低声哼了起来屋后有青山啊,门前玉带水,鲤鱼跳龙门呐——低哑的歌声如诉如泣,似这满山的水雾,慢慢渗入散乱的山石之中。

走出老人的屋门,天上那弯残月也看不清了。用手机往上照,只看见黑的裸露在外的椽子。我抚摸着这六七百年前厚厚的土砖,祈祷老屋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政府正在修缮)。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去白马峰观瀑。暮春中的白马峰,天气微寒,树木多苍少翠。华东这片最后的原始森林,密生着豹皮樟、虎皮楠、苦楮、鹅掌揪和青榨槭。此刻,它们苍灰的枝头才钻出尖细的嫩芽。随处可见的古山松显示出少有的严肃和沉默。此山松有别于它山松,以笔直、高壮、健硕见长。树身圆阔,树皮炸开,似乎正蕴含着无限的活力。而身上的树牌已明确显示:它们已在此站立了一千多年。因岩石土层稀薄,大量虬龙般的根系不得不裸露于地表,弯曲盘旋,盘根错节,竟达数十米之长。褐色的松针经经年年匍匐于此,积落厚厚一层。在这游人稀少的峰顶,看着这突兀交织的树根,嗅着这厚厚落针散发出的清新而微甜的气息,望着这由树根和落针铺就的伸向深处的小路,偶尔,一两个游人蹒跚而过,心里的感觉,就出来了。

山溪一直都在。游人回回绕绕,兜兜转转都是为了它。而人家也是一副不负春光,不负卿的架势。一路上,影子瀑、情人瀑、淑女瀑、银弓瀑、泻玉瀑,左右陪伴。

自去年游大别山以来,我就感觉这大别山脉的,水量丰沛,不知几多。山上无石不润,青苔遍生。山势但有落差便形成飞流直泻的瀑布,水挤着水,浪推着浪,不管不顾地一头跌下去,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壮与盲从。落地后,更如脱缰之马,恣肆野性,东奔西突,发狠般冲击着路遇的顽石,一次次、一遍遍,溅起水花数丈。等它疯够了,闹累了,便安静下来,很淑女的,缓缓地流。在低洼处汇集成翡翠般碧绿的潭,温润可人。

与华山和黄山相比,白马峰不算陡峭,也不算高耸。可贵的是,此处山路多就石而凿,该陡处陡,该缓处缓,颇有几分原始的味道。其中有一段,身子须紧贴石壁,用手扒住上面凸出的岩石,脚蹬凹槽,方能前进。这类似于攀岩,无扶手或栏杆可依靠。让游人真正体会到了爬山的惊险,也让不少人望石而止步。

过了这段关隘,再行几华里,就到达了著名景点马头峰。说实话,对于天堂寨许多景点,白马大峡谷、白马尖、白马栈道,都用白马来命名,我始终不能理解,虽然有传说谁骑着白马到民间查访疾苦,又说哪座山像马鞍,那座峰像马尾,我仍觉牵强。而此刻,面对马头峰,除了赞叹,我只能选择噤声。这山峰是由二长花岗岩三组节理因风化剥蚀重力塌而成。(注:地质专业术语)酷似马头。无论是低垂的马头,还是伸长的马脖子,甚至那浓密的马鬃,都惟妙惟肖。长长的马脸上,一双由石块和山松形成的马眼里,写满沧海桑田。而马脖子上那一溜山松,又恰似修剪整齐的马鬃。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时,遗留下来的坐骑?似乎更早,因为那双眼睛已洞若观火。

这样很好。天堂寨,下有黄氏故居做东,上有马头峰驻守,足够了……

作者简介

杨秋小学教师。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所写乡村人物系列、乡村生活系列,分别在《谯城周刊》和《亳州晚报》连续刊登。小说、散文、游记收录在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发行的《河流与乡村》《盛世雅言》《亳州当代散文选》等著作中。散文《我的村庄》正在《亳州晚报》连续刊登。

喜欢简单随性的生活,喜欢读书和运动,喜欢用白描的语言叙述心中最真实的故事。常为自然界中一朵无人关注的小花,欣喜或忧伤。



【安徽作家】杨秋精短散文 | 走丢的路(外二篇)

《中国精短散文佳篇选萃2018》入选作品:《众生平等》| 杨秋

【安徽作家】杨秋 | 三枚核桃叶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顾问王久辛、顾坚、潘小平、南亭云路、刘书环、梅雨墨

编委风雨薇、河丁、张国中、刘国莉、王小丫、陈映霞、李忠、杨国存、小蜗、虫虫、燕子、秋月白、走过忘川、毕义鹏、静默、橙果

合作伙伴:

一路听天下(龙杰传媒):音频IP孵化、有声小说制作、推广

纸媒:《渤海风》《中国草根》《沃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